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桥梁倒塌的原因,对上百起桥梁事故的原因状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并对部分桥梁工程事故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维护、加固拆除不合理以及自然力量等。最后,针对造成桥梁事故的原因,提出深化科学研究、加大维护管理、完善安全体系、建立评估体系的桥梁维护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的桥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路桥梁倒塌事故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启友 《公路》1990,(1):17-23
本文着重就浙江省公路桥梁倒塌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并列举倒塌和严重损坏的桥梁的实际事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处治措施,及其处治效果,并对公路桥梁的设计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董正方  郭进  王君杰 《上海公路》2009,2(2):30-32,38
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典型桥梁倒塌事故,对其倒塌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桥梁倒塌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桥梁倒塌事故发生的措施,供今后的桥梁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桥梁坍塌事故时有发生,桥梁坍塌事故在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同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对国内外2017~2019年桥梁坍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建设期桥梁事故大于运营期事故数,桥梁建设期事故主要由施工过程中的失稳造成,桥梁运营期事故主要原因是运营养护不当及超载。国外新建桥梁的事故数少于运营阶段桥梁事故数,桥梁运营期事故大部分与养护不当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流量与日俱增,荷载超限情况也非常普遍,这使得我国城市桥梁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桥梁事故频发,社会各界对桥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为了尽量避免事故发生,城市桥梁的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以某一座城市跨线桥为实例,对城市桥梁进行技术状况检测和荷载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就桥梁实际情况,对桥梁进行了梁端斜截面裂缝专项检测和铰缝损伤专项检测,并对桥梁给出后续处理建议,为类似状况的城市桥梁检测和荷载试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真实、完整的重现桥梁垮塌事故过程,研究了结合有限元垮塌分析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桥梁垮塌场景模拟方法.在MSC.Marc中完成了桥梁垮塌有限元分析.基于该有限元分析数据,设计了桥梁垮塌场景模拟的系统架构,并提出了一套基于图形引擎OpenSceneGraph (OSG)和物理引擎PhysX的桥梁垮塌动画和特效的技术流程,在OSG平台上开发了基于有限元分析数据的桥梁垮塌场景模拟系统.以某石拱桥为例,展示了基于本系统的桥梁垮塌过程以及碎块、烟尘等效果.并与有限元垮塌分析的图形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本系统的桥梁垮塌场景模拟具有与有限元模拟相同的准确性,同时更具有真实感和丰富的场景内容.桥梁垮塌场景模拟准确而真实的还原了桥梁垮塌事故场景,可以用于桥梁垮塌事故鉴定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7.
桥梁风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军 《公路》2005,(9):27-32
桥梁结构因风的作用而遭到破坏的事故屡见不鲜。随着跨径的进一步增大,桥梁结构对风的作用更加敏感,风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已经成为影响其设计和施工的控制因素。本文回顾了20世纪国内外桥梁风致振动理论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展望了21世纪桥梁风工程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桥梁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环节中,各种潜在不确定因素均可能导致桥梁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对近10年来桥梁坍塌事故的统计分析,在将桥梁坍塌事故归纳为三类因素(先天夭折、人为原因、自然原因)的基础上按事故诱因又细分为水灾害、风灾害、船舶车辆撞击、超载、设计施工失误及年久失修六因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桥梁坍塌事故进行剖析及总结,并结合具体案例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桥梁坍塌的原因可查、可控、可预防,通过严谨的事前准备、精细的事中控制、完善的事后预防可以有效避免桥梁坍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结合近几年我国桥梁工程施工事故数据分析,得到了我国各类桥梁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事故数据分布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事故发生规律及其特点。得到的结论可以用于指导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预案的编写,并可用于具体项目的施工安全评估,对桥梁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1,66(10):180-182
据统计,船舶撞击桥梁非通航孔区段引起的事故约为撞击通航孔的两倍。我国在沿海大型海湾、入海河口规划和建设了多座超长大型桥梁,非通航桥区段的船撞问题日益突出。梳理了近年来发生的船撞非通航孔桥梁事故,研究了国内典型超长跨海大桥非通航孔区段设防现状,提出了超长跨海大桥非通航孔桥防撞设计方法,并探讨了该方法在舟山至上海跨海大通道中的应用和实践,可为超长跨海桥梁非通航孔区段防船撞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中简要介绍了江西省某双曲拱桥垮塌事故情况,对双曲拱桥垮塌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桥梁垮塌主要由结构自身缺陷、采砂、洪水和桥梁管养问题等方面原因所导致,并总结了避免类似事故继续发生的几点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近19年发生的桥梁水毁事故进行回顾与分析。收集了2000—2019年中国151座桥梁水毁事故情况,首先阐述了中国5个典型桥梁水毁案例,之后分析了151座水毁桥梁的地理分布特征、桥龄分布特征、桥梁类型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桥梁水毁故障主要发生在南方,一共有122座桥梁水毁事故发生在南方,特别是四川省发生了65座。151座水毁桥梁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8.9年,绝大部分水毁桥梁的寿命集中在30~40年。97座梁桥发生水毁事故,占比64.24%。水毁事故主要发生在2009—2014年,与汶川地震的影响有关。水毁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超预期洪水、旧桥、过度采砂等,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减少桥梁水毁事故,在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桥型,注意超预期洪水,并且保护好河床。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近19年发生的桥梁水毁事故进行回顾与分析。收集了2000—2019年中国151座桥梁水毁事故情况,首先阐述了中国5个典型桥梁水毁案例,之后分析了151座水毁桥梁的地理分布特征、桥龄分布特征、桥梁类型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桥梁水毁故障主要发生在南方,一共有122座桥梁水毁事故发生在南方,特别是四川省发生了65座。151座水毁桥梁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8.9年,绝大部分水毁桥梁的寿命集中在30~40年。97座梁桥发生水毁事故,占比64.24%。水毁事故主要发生在2009—2014年,与汶川地震的影响有关。水毁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超预期洪水、旧桥、过度采砂等,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减少桥梁水毁事故,在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桥型,注意超预期洪水,并且保护好河床。  相似文献   

14.
以某钢筋混凝土连续曲线梁匝道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过宽裂缝成因的研究为实例,介绍钢筋混凝土桥梁非正常开裂事故原因的分析方法。在事故调查分析中运用结构的对称性质,考虑基础不均匀沉降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及剪力滞效应对箱梁截面正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正。最后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控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撞桥事故,通过现场调查、事故分析,确定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桥梁损坏程度,提出了维修方案,对控制类似事故的发生以及修复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依托金塘大桥护栏优化设计及试验检测研究工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桥梁护栏在遭受车辆重大撞击时对桥梁翼缘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交通构成下,85%的车辆撞击事故不会对本桥梁的翼缘板造成损坏。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庆春路秋涛路口人行天桥发生垮塌事故,研究表明,桥梁倒塌是由于超高车辆直接横向撞击天桥,造成天桥滑移坠落。通过对现场取证调查,获取现场倒塌视频后,逐帧分析,对每一帧的画面进行慢放解读,将倒塌过程进行归纳并分成了几个小阶段,并根据破坏过程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推断,然后基于现场碰撞痕迹对事故进行倒塌还原分析,以此验证初步推断的准确性。两者对照后提出了事故的具体原因并对于此类事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二维河流模型,对跨河桥梁围堰事故下悬浮物的扩散规律及危险品运输事故下污染物的运移规律进行模拟,预测分析了扰动状态下悬浮物的影响范围及危险品污染团到达目标水域的最大浓度和运移时间,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跨河桥梁的水环境风险减缓措施,为跨河桥梁的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友林 《北京公路》2008,(1):36-37,40
在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桥梁事故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安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揭示了目前我国的桥梁仍然存在的隐患,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桥梁拆除工程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宏忠  高巍  来猛刚 《中外公路》2011,31(3):213-216
笔者从结构寿命角度分析了桥梁拆除的原因,对桥梁拆除过程中引发事故的原因作了总结归纳,提出了桥梁拆除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整理了国内外目前常用的桥梁拆除方法,以及一些新型机具的应用,并对桥梁拆除工程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