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采用GTM设计方法进行ARAC-13C型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力学参数和体积参数确定了混合料配合比,结合现场施工质量监控情况,总结提出了基于GTM设计方法的ARAC-13C型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GTM设计方法设计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和油石比低,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采用能够模拟现场碾压工况并以力学参数为设计指标的GTM设计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分析对比了GTM与马歇尔方法的设计结果,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提出了与GTM设计方法相匹配的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与马歇尔设计结果相比,GTM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实体工程表明,尽管GTM设计的混合料油石比较低、压实度标准较高,但使用现有的施工设备,施做的路面压实度完全可以达到较高标准,现场空隙率可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现行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存在的缺点,采用GTM旋转压实设计方法进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与马歇尔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两种不同设计方法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认为GTM旋转压实设计方法能够模拟路面的压实状态,使得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设计思路更加一致。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与GTM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GTM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设计指标与马歇尔方法不一致的问题,从设计理论、室内试验及唐曹高速公路工程实践,对马歇尔方法与GTM方法的设计原理、路用性能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马歇尔设计方法相比,GTM方法的设计原理科学合理,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更为优良.同时,提出了对体积参数作为沥青混合料设计控制指标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GTM混合料设计方法在某高速公路中面层AC-20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对GTM设计方法的原理、试验指标以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与对比分析,并对实际施工中GTM试件密度相对马歇尔试件密度的修正方法进行了介绍,以便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沥青路面设计的重要环节,我国常用的马歇尔试验方法和路面实际受力状态和路用性能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旋转试验机GTM模拟了路面现场压实及汽车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依据力学分析原理进行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较之经验式的体积分析方法更为准确合理,所以GTM试验方法在我国的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现行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采用能够模拟现场碾压工况并以力学参数为设计指标的GTM设计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与马歇尔设计相比,GTM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较低、压实度标准较高,使用组合式碾压施工设备,达到孔隙率小,饱和度大,高温抗车辙能力强等优点,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室内试验,提出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级配,评价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且,采用了大马歇尔法、旋转压实体积法、GTM法3种方法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离散元理论,对GTM法设计的混合料旋转剪切过程中的设计参数:旋转稳定值GSI与旋转剪切系数GSF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过程中,模拟了GTM试验模型沥青混合料的工作状态,获得了GTM法混合料变形与应力场,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综合试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GTM混合料设计参数合理取值范围:GSI≤1.05,GSF≥1.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压实功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通过调整GTM设备的垂直压强,分别获得了0.7 MPa、0.6 MPa和0.5 MPa压实功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并与马歇尔法75击设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GTM设备垂直压强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显著提高,最佳油石比降低,在垂直压强为0.5 MPa时的体积参数和最佳油石比与马歇尔法75击的该参数相当;相较于马歇尔设计法,采用GTM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增强其路用性能,降低油石比,节约工程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1.
普通的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湿热地区很难满足超长陡坡、大跨径桥梁、超长隧道路面等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高的特点。利用环氧沥青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柔韧性好,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层间结合能力强及优良的抗疲劳等特性来满足这些特殊路段路面的对沥青性能的要求。采用体积法进行FAC-13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结合GTM法来解决沥青混凝土通车后在重载交通碾压下产生"二次压实"现象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基于GTM的FAC-13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体积特性,设计过程对解决特殊路段沥青路面病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广东地区高温、多雨、重载车比例高等环境特点,尝试采用GTM法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并在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铺筑了试验段。结果表明:GTM法设计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其性能指标达到了现行规范对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要求,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路面车辙、水损害等早期病害,并能够节省大量的沥青材料资源。  相似文献   

13.
结合GTM法技术在河北省张石高速公路中的实践应用,介绍GTM法的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和沥青路面最大密实度标准的研究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施工费用,提高了路面的服务寿命。  相似文献   

14.
大碎石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在路面补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将空隙率较高的最大粒径为37.5cm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铺筑在老沥青路面上代替半刚性基层,解决半刚性基层补强中反射裂缝及排水问题。采用集料嵌挤方法进行级配设计,使用高粘度沥青增加沥青膜厚度,以析漏指标确定沥青用量,通过试验路提出大碎石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的施工工艺。试验路观测表明:大碎石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用于旧路改造,能够满足道路结构强度及高温稳定性要求,起到路面结构排水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同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以及交通量大小对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均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合料低温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其高温性能。该文以塘汉快速路的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为实例来讨论寒区道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成型方式对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最大公称粒径的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分别以GTM法与大马歇尔法确定其最佳油石比与体积参数,并对不同参数标准下的混合料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型方式对沥青稳定碎石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GTM法设计的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较大马歇尔法性能更优。同时,试验路检测结果表明:以GTM法确定的密度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细、中、粗3 种不同的SMA 级配,采用GTM 法与马歇尔法进行设计,并对其体积特性参数和路用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TM 法设计的试件密度和饱和度较马歇尔法设计的试件大,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小,GTM法设计的SMA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及标准,拟定了3种混合式基层、一种典型半刚性基层与一种典型柔性基层共5种沥青路面结构,利用BISAR3.0程序对5种结构进行力学计算分析。主要针对5种路面结构的沥青层内最大拉应力、最大拉应变、路基顶面压应变、路表弯沉等力学指标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并根据疲劳寿命对各类基层进行了经济性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混合式基层结构在力学性能上可以较典型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结构更加优秀,虽然从单价上来讲,经济性能上不如半刚性基层,但考虑路面疲劳寿命性价的话,采用沥青稳定碎石作为上基层的混合式基层可以优于半刚性基层,这为今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热再生沥青路面性能,并有效提高沥青路面回收材料(RAP)的循环利用率,对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RAP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变异性特点及变异性降低措施;针对不同粒径的RAP颗粒特性及特有的结团现象,分析了RAP颗粒分布对合成级配设计及其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不同的新沥青等级确定方法及相关改进措施;评述了RAP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的不同测定方法及其对热再生混合料体积指标设计结果的影响;总结了RAP对热再生混合料不同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性能的热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在分析现有设计方法中不同环节存在的技术不足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温拌沥青混合料SMA-13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考察温拌沥青混合料SMA-13的路用性能与热拌SMA-13的差异,结合八达岭高速公路大修实体工程,探讨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点和作用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拌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异同点。最终设计出满足热拌SMA-13设计要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SMA-13,为其在高速公路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