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细节     
红绿灯,是最常见的控制城市交通的设施,其规格也似乎是统一的。巴黎的红绿灯,除了装在一层楼那么高以外,在一人高地方同样装上了一只,  相似文献   

2.
《ITS通讯》2006,8(1):6-6
一种能根据每个车道车辆多少确定红绿灯时间长短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信号识别控制仪”系统(智能红绿灯),由宝鸡市公安局、陕西省公安科研所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3.
红绿灯在交通安全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西欧多个国家在试行取消红绿灯,交通秩序由人们眼神的默契和相互间的礼让来维系。西欧国家多个小城镇试行取消红绿灯后,普遍反映交通秩序井然,事故减少。报载,德国北部小城波恩特也是欧洲“无红绿灯”的试点城镇。当地警察介绍说,自从取消红绿灯后,司机们发生了“惊人变化”。由于没有交通灯可依靠,他们只有慢慢开车,始终注意两旁的行人。  相似文献   

4.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2011年全球十大适宜居住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平日里从维也纳的道路上通行就能够感受到维也纳的平静和文明。维也纳的街头,一般路口斑马线旁都有供行人看的红绿灯,而且还能发m有节奏的咔咔声,在红绿灯变换前后咔咔声的频率不同,红灯时的声音节奏比,  相似文献   

5.
红绿灯是交通信号灯,是道路交通的基本语言。交通信号灯由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允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组成。每一个国家都有交通信号灯,然而在瑞士开车,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红绿灯。 在瑞士开车的司机都知道,瑞士街道路口的红绿灯数量至少在3个以上。红绿灯的位置高低不一,可以让各种车辆的司机从各个角度一眼就能看清交通信号。  相似文献   

6.
红绿灯史话     
刘军 《交通与运输》2010,26(2):66-66
提起红绿灯,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在道路的十字路口都安装它。可是,它的诞生发展历史您知道吗?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红绿灯就是“交警”,即使是小胡同,也会有红绿灯。一些城市较僻静的街道路旁都装有一种信号灯,是专为横穿马路的行人设置的.过马路之前先按下上面的按钮,让信号灯点亮,这时便可坦然过路。可走过马路之后切不可扬长而去,务必先关掉这一侧路沿上同样的按钮,然后再赶自己的路,否则人虽安然而过,而灯亮依旧,后面的司机遇上了便难辨真伪,无所适从了,因为他们对信号是绝对服从的。  相似文献   

8.
孩提时代,牵着父母的手蹒珊着穿马路时,父母廓谆谆教诲:红灯停,绿灯行,于是,每回过马路总要抬头看看红绿灯,渐渐明白这是人人都得遵循的公共规则。  相似文献   

9.
驾车走西欧,到处都是畅通无阻。手中只要有一张交通地图,一部GPS定位仪,就可走遍西欧各国。 汽车上路,最先引人注目的就是红绿灯、交通指示牌和路标,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小村庄、小胡同,只要有路口就有。在大路的路口,醒目的红绿灯全是自动控制,人们按灯的色彩通过和停止。在没有红绿灯的街道,人们则严格按交通牌的指示行车。在中、小路口,交通牌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0.
刚到美国的人,一步出机场,很少不赞叹那扑面而来、纵横交错的多层主体高速公路。在市区内,汽车虽然很多,却听不见喇叭声,红绿灯也较少,看不见一个指挥交通的警察,但交通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1.
行程时间可靠性可以直观反映道路交通流的运行状况,为管理者和出行者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车牌识别系统数据为行程时间数据来源,每10 min作为一个出发时段,研究行程时间可靠性在全天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从运行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两个层面定义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内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将现有常用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标分成了两类。提出了基于行程时间的交通拥挤判别方法,依照拥挤情况对交通流运行状态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行程时间可靠性随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从效率层面讲,行程时间可靠性与交通拥挤情况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从稳定性层面讲,稳定交通拥挤时段行程时间可靠性较高,而交通流转变时段行程时间可靠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将基于泛布尔代数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中。针对城市单个T形交叉路口的交通流控制,利用这种新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了多相位实时控制策略;对提取的决策规则,建立起决策系统的泛布尔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新的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控制模型,对实时改善交通流的管理和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的交通流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车路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驾驶员提供当前和预测的交通状态信息创造了条件.本文考虑驾驶员的预测性及驾驶员群体对交通信息认知的异质性,建立了新的宏观交通流动力学模型.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获得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通过仿真算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的预测时间、记忆时间、最优记忆流量差权重系数、驾驶员类型比例和记忆时间差异对交通流稳定性存在显著影响;而增大预测时间步长、记忆时间步长、权重系数和认知强度系数都可以有效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但交通信息认知差异增大却会破坏交通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TransCAD的城市道路阻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焰  吕慎 《交通标准化》2005,(10):122-125
城市道路阻抗模型是交通分析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科学性.针对我国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的特点,结合深圳市城市道路交通流调查和交叉口延误调查结果,建立行程时间的分段模型,可使交通预测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评价了固定式信号控制、延误最小自适应信号控制与通行能力最大自适应控制3种典型信号控制策略下的路网动态运行效率; 采用双排队模型构建了动态交通流仿真平台, 提出了交叉口流量传输优化模型, 分析了双排队模型中交叉口内交通流运行的状态; 假定用户依据瞬时用户最优原则选择路径, 提出了考虑信号控制惩罚时间的瞬时用户最优约束; 以系统总行程时间、有无交通事件影响的行程时间为评价指标, 研究了低、中、高3级不同交通需求下的信号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低、中级交通需求下延误最小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系统总行程时间最小, 比通行能力最大自适应控制在无交通事件影响下总行程时间分别降低0.45%和0.18%, 在有交通事件影响下总行程时间分别降低5.95%和2.52%;在高级交通需求下, 通行能力最大自适应控制总行程时间最小, 对比延误最小自适应控制, 在有、无交通事件影响下系统总行程时间分别降低5.46%、5.31%;对比有无交通事件影响下系统总行程时间变化幅度, 固定式信号控制在不同交通需求下均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 在低、中级交通需求下, 延误最小自适应控制策略较通行能力最大自适应信号控制策略更稳定, 在高级交通需求下, 两者的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可见, 当交通需求较大时, 应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 当交通需求较小时, 应降低车辆延误。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地制定停车场车辆疏散方案,缩短车辆疏散时间,研究了考虑道路网动态交通流特征的停车场车辆最优疏散模型.首先,根据排队论将停车场每个出口车道的车辆排队抽象成一个M/M/1/1排队系统,分析出口道路交通流车头时距对车辆离开率的影响,从而估算车辆在停车场内的排队时间.其次,构建道路网节点交通流均衡模型和路段交通流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17.
车头间距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我国混合车流作为高等级公路交通流的基本构成,分析了混合车流车型跟驶序列组合的概率;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得到了车头时距阈值与速度关系、不同跟车序列最小车头间距、车头间距与随机度关系和车头间距与流量关系;并通过随机度参数将微观和宏观参数整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设置对角匝道时须满足的交通量条件,分析了合流区主路外车道的车头时距分布,利用间隙接受理论和分段积分法,建立了对角匝道驶入主路的适应交通量模型。然后考虑驶入对角匝道的右转交通量及其车头时距分布,利用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驶入对角匝道的左转车流的适应交通量模型,并得到了驶入对角匝道的左右转车流的约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对角匝道设置的交通量条件与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加速车道长度、合流区外侧车道车头时距的区间分布状况、汇合车辆的临界间隙和随车时距以及驶入对角匝道的左右转交通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空中交通流量精准预测是实施空中交通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前提.针对空中交通流量时间序列的内在混沌动力特性,研究了基于改进加权一阶局域法的混沌交通流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首先,提出了一种临近相点演化加权的改进一阶局域预测法,并通过在预测过程中构建误差序列进行预测结果修正;其次,利用关联维数出现饱和现象验证了4组不同统计时间间隔的实测空中交通流量时间序列均存在混沌特性;最后,在对空中交通流量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利用改进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方法进行了流量预测结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4组空中交通流量时间序列预测精度均有提高,时间尺度为10 min的流量预测效果最好,预测相对误差减小了29.7%.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件的发生导致高速公路正常交通流发生改变,为了促进发生交通事件时车流拥挤或阻塞的消散,减少排队延误,应在事件发生点上游对车流采取一定干预措施.运用流体力学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交通事件和干预措施综合作用下对车流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车速-交通密度线性模型下的车流波波速模型,干预作用产生的干预波和交通事件影响产生的集结波、启动波、消散波相互作用下的车流波位置和对应时刻模型以及分流干预措施解除时刻模型.这些模型为有效确定事件处理方案,尽快消除拥挤或阻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