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既有钢轨探伤车超声检测系统均为国外引进。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自主化钢轨探伤系统目前已经通过试验验证,所采用的伤损模式分类技术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根据自主化钢轨探伤系统的探轮设置,规定伤损的类别设置,并将伤损类别划分为四大类:核伤类、螺孔裂纹类、轨底裂纹类、水平裂纹类。归属于不同大类的伤损采用不同神经网络进行识别。以螺孔裂纹类为例进行说明,采用标定线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高速钢轨超声波探伤过程中,B型显示中有时会在螺孔附近的钢轨轨头出现一些异常回波信号点,但该信号实际并非伤损回波,而是螺孔幻象波,该信号与较严重的轨头核伤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容易被误判为重伤.根据幻象波的产生原理,基于钢轨探伤车检测的60 kg/m钢轨的B型显示数据,对螺孔幻象波进行了传播路径分析,并通过与实际数据相比...  相似文献   

3.
针对钢轨探伤车报告疑似1孔轨身上裂伤损报警但探伤仪复核确认无伤的问题,基于探伤车探轮37°通道螺孔裂纹检测技术,分析了正常1孔轨身上裂和疑似1孔轨身上裂B显出波特征。通过声学几何解算,论证了疑似1孔轨身上裂的出波是接头低塌导致的,并给出了接头低塌工况下呈现疑似轨身上裂出波须满足的低塌角度和低塌高度条件。对接头低塌工况下探伤仪复核无回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伤损判定建议。结果表明:当探伤车B显数据中接头1孔轨身上裂位置出现37°通道反射点群且伴随Ⅰ区孔壁波消失时,可不判定为1孔轨身上裂伤损报警。本文方法可降低探伤车1孔轨身上裂伤损报警误报,提高探伤车伤损报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1前言合肥工务段淮西站场1983年建站时,由于基建遗留,造成大量道岔内配轨的电务导线打在轨脚坡面上,至2005年6月底线路上该种钢轨还有508根。全路曾发生过因轨脚坡面导线孔裂纹引起的断轨事件。由于全部更换成本太大,短期内该种钢轨无法下道,且钢轨轨脚坡面导线孔属常规探伤盲区,当前主要依靠手工配合放大镜进行检查,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现有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对螺孔向上斜裂纹易产生漏检,而对导线孔易产生误报警,文章提出对探头位移量进行采样分析,实现智能化判伤,提高探伤精度。  相似文献   

6.
GTC-80型钢轨探伤车是我国集成研发的新一代钢轨探伤车,在原探伤系统基础上进行诸多改进,并在车辆系统、轨道巡检系统上采用完全自主化技术,整车实现对钢轨伤损和轨道状态的综合检测,整体检测速度达到80 km/h.结合我国铁路钢轨探伤检测和轨道巡检的实际情况,从整车结构布局、超声检测系统、轨道巡检系统3方面介绍GTC-80型钢轨探伤车及其在我国铁路钢轨探伤领域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就钢轨焊接接头探伤时存在的问题,探伤时漏伤、误伤的危害,如何提高探伤质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1国外钢轨探伤车技术发展与应用钢轨探伤车(简称探伤车)在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替代人工探伤设备,成为检测在役钢轨伤损的主要手段。由于超声波对检测钢轨疲劳裂纹和其他内部缺陷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定位准确等优点,国内外探伤车对内部裂纹检测都采用了超声波探伤技术,受限于检测模式和超声技术,检测速度一般为10~70km/h。北美地区绝大多数探伤车采用停顿式作业方式,即  相似文献   

9.
浅析探伤车对螺孔裂纹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局探伤车在正常运行检测中,发现了不少的伤损,其中螺孔裂纹的检出率最高,每年占到全部伤损的70%以上,螺孔裂纹是有缝线路上主要的伤损之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会形成揭盖,严重危害铁路行车安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有缝线路老化,加之列车速度的提高,螺孔裂纹的发生率增加,发展速度加快。因此,通过实践分析来提高探伤车对螺孔的检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钢轨闪光焊接头样品的超声波探伤检查和钢轨接头轨头受拉静弯试验,分析断口微观形貌和疲劳源区能谱、剖面显微组织和剖面形貌及能谱,提出钢轨接头焊缝未焊合缺陷构成疲劳裂纹源、疲劳裂纹扩展产生钢轨接头大面积核伤和钢轨闪光焊接头轨顶面下10~15mm附近容易出现焊缝未焊合缺陷等结论;提出铺设前对新焊接钢轨接头焊缝进行全断面超声波探伤检查、研究开发现场焊接接头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方式、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和调整检验规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