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电容式车辆称重装置动态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传统车辆称重装置存在的动态测量时被测车辆速度较低、测量误差较大等方面的不足,设计开发一种电容式车辆称重装置。在介绍称重装置结构设计和称重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动态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首先从速度、加速度、振动因素对称重装置的影响进行试验测试,测试表明加速度对动态称重影响较大,而速度、振动因素对动态称重影响较小。进一步理论建模,从运动和受力角度对称重装置进行理论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表明,电容式车辆称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既适用于静态测量,又适用于动态测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公路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凌杰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21(2):88-90
提出了一种新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导出测量模型,然后提出利用ORIV算法进行参数识别,并进行了模型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琦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26(3):77-80
在介绍国内外车辆动态称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从车辆动态称重理论入手,论述了各种称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并对影响称重精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实现车辆快速称重、治理公路超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车辆超限超载不仅会对公路造成极大破坏,影响道路使用寿命,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采用动态称重技术可以有效遏止车辆超限超载。目前,市场上有各类动态称重设备,其中弯板动态称重技术具有维护方便、成本低、使用周期长、能够实现高速(0~80 km/h)动态称重的优点,是高速动态称重的较优选择。为了提高采样精确度,分析研究了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并采用无源低通滤波电路,有效消除传感器的高频噪声;考虑车辆单边轮胎通过传感器等异常行驶状态造成的原始数据缺失,提出了弯板完整性算法,处理弯板在异常过车情况下的称重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车辆以1 km/h~80 km/h的速度通过弯板传感器,经过去噪处理及完整性算法分析,所得的重量数据误差均在2%以内。研究结果可为科技治超、超限超载检测、非现场执法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也可以为其他动态称重设备的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限定车辆轴载来控制车辆超限超载,采用动态采集"轮"或"轴"载荷来监测车辆轴载的质量、总重.从安装形式看,石英式称重条、弯曲式称重板是一种"路面直埋"称重系统产品,整车式或轴组式称重系统是一种"基坑吊装"称重系统,均需破坏路基(包含大面积路面翻新硬化处理)为代价,存在安全性差、隐患较多、施工难度大、周期长、保养困难等...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是IT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导航系统主要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通用电子技术向汽车电子领域的移植。如何在现有的基本硬件配置下进一步提高车辆定位精度,实现精确实时的导航服务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从实现车辆动态导航的各关键环节出发,介绍了提高精度和实时性的最新有效方法,为更好地实现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在ITS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动态称重系统仪器软硬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道路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是一种最完整的交通数据采集系统。这种新型的动态称重系统(WIMS)已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章重点论述了该系统仪器软硬件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柴金义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5,(1):42-44
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和交通安全的影响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国内外路面管理执法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加强对超载车辆的监测并确保行车安全以及可靠地预测与荷载相关的道路使用寿命.正在发展中的动态称重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文章介绍了动态称重技术在公路超载执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目前动态称重系统称重误差较大的现状,设计了基于奇异谱分析的动态称重系统。在汽车综合试验场,根据设计的动态称重系统及所选用的压电石英称重传感器的特点,采用两轴车辆及多轴车辆在S形通过、高速行驶刹车通过、不同车速通过的三种情况下采集称重数据。利用车辆的轴重与采集的信号所包围的面积关系计算得到车重,并将奇异谱分析(SSA)算法应用于动态称重系统的数据处理中。试验结果表明:SSA算法与传统的小波分析算法相比能够明显降低称重误差,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动态称重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系统的研究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领域,主要涉及车辆,道路以及它们之间互作用的动力学等三方面问题的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手段及方法,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所需解决的课题,如路面计算模型,载荷模型,计量方法等,所作的陈述对今后车辆-路面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