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三相Y型接法对称性负载的三相交流脉宽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仿真实验结果进行了详尽分析与研究,并以这种基本的交流调压电路拓扑为基础,对Y型接法对称性负载的电压进行脉宽调压控制,在电路结构中只采用了一只自关断型电力电子器件,使得电路结构简单、可靠.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三相交流脉宽调压电路不仅可使负载上的电压谐波分量小、系统响应快,而且可适用于Y型接法的三相感应电动机调压调速、三相Y接电阻炉调温控制等多种负载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电位器传感元件的负载特性,提出一种带有补偿电位器和补偿负载电阻的电位器测试电路,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这种电路简单易行,可显著改善电位器的线性度.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中频电源启动过程4个阶段的等效电路,分析了负载变化对并联逆变晶闸管中频电源电路启动的影响,建立了各阶段电路参数与晶闸管触发导通及反压关断的关系,基于负载充磁启动原理,提出了能使并联逆变晶闸管中频电源可靠启动的方法,进而提出了并联逆变晶闸管辅助电路参数的设计方法,用500kW/1kHz并联逆变中频电源的PSpice仿真实验证明了此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测量微弱信号的锁定放大电路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析了基于相关技术测量微弱信号的锁定放大电路和各组成部分,针对非接触式基于多磁场涡流效应的DC微小电流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实用的锁定放大电路,并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了锁定放大电路DC微小电流传感器可直接测量1mA以下DC微小电流,灵敏度可达20mV/mA,锁这放大电路不仅能测量周期信号,还能测量非周期信号,后者可通过调制的方法将其变成周期信号再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相量图对三相电路中星形联接不对称负载中性点的转移作了分析,引入了各负载相电压的计算方法,并以实验电路对各负载相电压的计算为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相对称负载的参数,选取相应的裂相元件,可将单相正弦交流电源裂变为三相对称交流电源,本论述了裂相电路元件参数与负载性质的关系,证明了电感电容裂相电路所适用的范围,推导出了强感性和强容性负载所对应的裂相电路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相量负载系数β_k(k=1,2,3)来描述电路中三相负载的动态变化,通过对常见的三相四线电路的分析,从理论上获得了中性线电流上限值的计算公式。文中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对配电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光伏系统中,Boost电路常常作为前级电路,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以向后级电路传输最大的能量。然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后级电路在调整过程中以及到达稳态后负载的加载、掉载等原因,会造成后级电路等效输入电阻(前级电路输出电阻)发生变化。因此可能会造成前级Boost电路功率点比较发生错误,从而发生误判现象。针对前级电路在应用扰动观察法做MPPT时,负载突变对电路误判的影响,对电路从开始调整到电路稳态后的全过程中的误判现象做了理论分析和总结。最后搭建了Boost实验电路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大容量特别是大电流的电机传动系统中,逆变器需要采用多个逆变模块并联的结构.文中对2个电压源逆变器通过均流电抗器并联带三相电机负载的传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围绕并联技术的均流问题,借鉴电源模块的并联控制,提出了同步坐标系下转速电流双闭环的主从控制策略,通过共用转速调节器实现负载均分,并对电路中的零序电流进行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保证电机动态性能较好的基础上实现了逆变器均分负载电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LTC1068的结构及特点,给出利用FliterCAD软件设计的1个8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的应用电路.该滤波器应用在Pinger接收机等水声设备的前置放大电路中.实际应用表明该滤波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采用背靠背结构通过网侧变流器与电网相连,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功率控制方案,直接功率控制(DPC)仅需要测量交流侧的电压与电流,计算出瞬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参考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进行比较来控制网侧变流器。该方法能对直流侧电压有良好的控制,同时能保证网侧变流器接近单位功率因数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脉冲序列(pulse train,PT)控制开关DC-DC变换器稳态输出电压纹波较大的问题,通过研究较大输出电压纹波的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变脉冲宽度脉冲序列(variable width pulse train,VWPT)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电感电流断续导电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Buck变换器,根据负载功率的变化,采用数字控制方式动态调节高、低功率脉冲占空比,得到两个能量差异较小的驱动脉冲,实现对变换器的控制,以获得明显优于PT控制的输出电压纹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PT控制,VWPT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变换器的稳态输出电压纹波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矩阵变换器是一种没有中间直流环节的交一交直接变换器,其输入电压的畸变容易影响到输出电压的质量,输出电流的谐波也会通过变换器反馈到输入电流中来,通过对矩阵变换器间接空间矢量法调制策略的研究,提出了调制策略的实时调整原则,该原则能增强矩阵变换器工作的鲁棒性,使矩阵变换器在输入电压不对称、输入电压有谐波等非理想输入电压下,仍然输出理想的三相对称正弦电压,从而在电网电压不理想的情况下,为矩阵变换器的负载提供理想的电压源。  相似文献   

14.
同相供电技术能有效解决牵引供电系统普遍存在的过分相问题和电能质量问题. 为了保障同相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作为系统的核心设备,同相供电装置的可靠性优化研究至关重要. 针对同相供电装置特殊的变流器拓扑结构,建立可靠性评估模型,分析了牵引负荷特性及主要电气参数对装置可靠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以功率模块失效率最低为目标的变频控制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得到了最优变频控制策略. 研究表明:改变不同负荷区段内变流器的开关频率,可以有效降低功率元件失效率. 最后以山西中南部铁路应用的工程样机为例,基于实测数据和对比分析,表明在变频控制策略下,装置寿命可增加20.90%,可靠度增长率最大可达到54.17%,证明了变频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装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相SVPWM高频整流器的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网侧整流器的双闭环控制原理和单位功率因数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SVPWM整流系统,可以实现整流和逆变状态下的转换,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整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的三态Boost变换器的效率、负载范围和瞬态响应性能,研究了一种动态参考电流(dynamic reference current,DRC)控制策略. 详细分析了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比较了采用恒定参考电流(constant reference current,CRC)控制和DRC控制的三态Boost变换器的效率和负载瞬态响应性能,分别推导了它们的负载范围表达式,最后,通过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与CRC控制相比,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轻载效率提高了14%;在全负载范围内均能工作于PCCM模式,负载范围宽;负载减轻和增加时,调节时间分别减少了37.5%和32.0%,电压超调量分别减小了69.7%和61.9%,瞬态响应性能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在变负载工作模式下的频率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基于阻抗变换的稳频高效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法.根据开关变换器可实现阻抗变换,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副边结构中加入开关变换器,通过控制开关变换器中开关管占空比进行负载电阻的等效变换,并优化设计系统谐振补偿参数;通过对系统谐振网络以及阻抗变换电路的分析,推导出了系统关键参数设计的计算公式及阻抗变换电路占空比与负载电阻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载电阻在1~10 Ω范围内变化时,通过实时调节开关管占空比,能够始终保证系统效率达到67.0%.   相似文献   

18.
Ultra-supercritical(USC) coal-fired unit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se years for its advantages.But the control of USC unit is a difficult issue for its characteristic of nonlinearity, large dead time and coupling among inputs and outputs. In this pap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method based on multi-model and double layered optimization is introduced for coordinated control of USC unit running in sliding pressure mode and fixed pressure mode. Three inputs(i.e. valve opening, coal flow and feedwater flow) are employed to control three outputs(i.e. output power, main steam temperature and main steam pressure). The step responses for the dynamic matrix control(DMC) a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three inputs by the three outputs under both pressure control mode. Piecewise models are built at selected operation points. In simulation, the output power follows load demand quickly and main steam temperature can be controlled around the setpoint closely in load tracking contro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纹波的分析,本文将谷值V2控制技术应用于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了谷值V2控制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首次建立了谷值V2控制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推导了控制-输出、输入-输出和输出阻抗等传递函数,研究了其频域与时域特性,并与谷值电流控制Boost变换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谷值电流控制相比,谷值V2控制Boost变换器具有比谷值电流控制Boost变换器更快的输入和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在给定参数下,谷值V2控制瞬态响应在输入电压增加时快530 s,输入电压减少时快800 s;当负载增加时快650 s,负载减少时快1 330 s.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simplified model of deep-water semi-submerged drilling unit, the model of deep-water semi-submerged drilling unit is built by reasonably simplifying. The large vertical cylinder (MacCamy-Fuchs) formula is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then the modified formula is utilized to obtain the wave load spectrum which acts on the columns of the semi-submerged drilling unit.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a spectrum analysis process i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stochastic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model that is subjected to the wave load spectrum which has been calculated. Then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stochastic response of the key nodes can be obtained. Based on the Miner model and the first excursion failure criterion, the fatigue life reliability of the key nodes is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