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前言: 流行性乙型脑炎为每年夏秋季间所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最早流行于日本,以后在朝鲜、菲律宾、印度支那、瓜哇、苏联远东濱海省地区和我国台湾以及大陸均有本病流行。曾在1916——1917年冬在维也纳发生过一种昏睡性脑炎,在历史上人们为了区别特将发生在冬季的叫甲型脑炎。发生在夏季的叫乙型脑炎。以后又有人把这种脑炎称日本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属于最烈性传染病之一,1952年中央卫生部正式规定列入22种法定传染病之中,死亡率很大,治疗方法及成效虽每年均有进步,如1949年北京统计死亡率为49%,1953年降至20.1%。但1952年全国平均死亡率仍为28.2%,本病的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3.
前言百日咳为幼儿期内四种重要传染病之一,罹病率仅次于麻疹,可达80%,在生后六月以内的乳儿,对一般急性传染病不易感染,但对百日咳则在生后即易感染,盖因由母体移行于胎儿之百日咳特原性抗体极易消失之故。百日咳患儿在1岁内者病死率极高,据 Davis 等之报告在1948年以前一岁内百日咳患儿之死亡数较麻疹、猩红热、白喉三病患儿死亡综合数多7倍。目前对本病的治疗进步,可应用各种抗生素,病死率降低,但在流行时仍严重的威胁着幼小儿的生命。据马永兴等报告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病重住院之本病患儿77例死19例,即可说明本病的严重性。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努力消灭危害人民严重的疾病,因此除积极进行预防外,提出发扬祖国医学便利于农村广大人民的中药治疗方法是极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烈性传染病之一,病原为一种滤过性病毒。以蚊虫传染为媒介,感染以后病死率很高。本病多侵犯小儿。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大力进行各种预防治疗的研究,目前尚无一绝对完全有效的疗法。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数年来各地时有报导,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健康和重视祖国文化遗产,号召西医学习中医,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共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实现中西医合流,为创祖国的新医学而努力。因此本病的中医疗法,才能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发动了群众,得到逐步整理和推广。如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借唾液沫传染,也可入血达到别的腺体如生殖腺,则引起睪丸炎、卵巢炎、乳房炎,也可累及神经系统,则引起脑膜脑炎,其他尚可引起肾炎及胰腺炎等,但以睪丸炎及脑膜脑炎最为常见,前者多在青春期发生,后者别较多见,脑膜脑炎有报告发病率达28%,也有报告达9.9%。脑膜脑炎症状多在患腮腺炎第一周末开始,有的没有明显的腮腺炎而仍有发生脑膜脑炎的,那主要要根据流行情况而诊断了。近代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主要是对症治疗,用腰椎穿刺以解决头痛,有时需用镇静剂及其他支持疗法,此病预后一般来说是较好的,死亡虽有报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于1985~1987年收住4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均经检测乙脑血凝抑制抗体及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证实。其中20例并肝脏肿大,占同期住院病人的43.4%,肝肿大于病后3~9天出现,病情缓解后恢复,现报道如下。患儿,男1岁7个月,以高热4天,昏迷2天伴频繁抽风入院。入院时体温39.4℃,浅昏迷,前囟饱满,颈有抵抗,心肺正常,肝肋下2.5cm,质软,脾肋下2.5cm,四肢肌张力增高,布氏征(+),巴氏征(十)。血白细胞12.8×10_9/L。乙脑血凝抑制抗体(+),特异性IgM(+),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按乙脑常规处理,于病  相似文献   

7.
前言百日咳为幼儿期内四种重要传染病之一,罹病率仅次于麻疹。一般家庭接触发病率为75—90%,据Camet 氏资料流行区内一岁以上小儿发病率在70—93%,生后六月内之乳儿对一般急性传染病不易感染,惟对本病生后即可感染,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幼一例为52天,盖由母体移行于胎儿之百日咳特原性抗体极易消失之故。百日咳本身虽为非严重致命之病,但因其常并发肺炎等严重合并症,故乳幼儿患者病死率极高,据 Davis 等之报告,在1948年以前一岁内百日咳患儿病死率高于麻疹、猩红热、白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EHF特异性IgM抗体的ELISA间接法,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分别对耳血及静脉血清进行了平行检查,并与IFAT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例临床诊断为EHF患者耳血中ELISA—IgM阳性率为100%(19/19),IFAT—IgM阳性率为89.47%(17/19),且ELISA耳血IgM抗体滴度>IFAT耳血IgM抗体滴度者为68.47%(13/19)。实验发现,耳血ELISA—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静脉血清ELISA—IgM抗体滴度4倍者占73.68%(14/19)。作者认为,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较好,操作简便,只需要采用耳血就可以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目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情重 ,特别是重型患者 ,起病急 ,进展迅猛 ,病死率高 ,幸存者有较严重的后遗症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办法[1 ] 。我们采用胸腺素α1(Thymosinα1,Tα1)加常规治疗较单纯常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9~ 2 0 0 1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2 7例 ,男 15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2 6 4岁(6~ 72岁 ) ,所有病例均经陕西省防疫站病毒研究室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IgM抗体阳性 ,其中轻型 5例 ,普通型 10例 ,重型 12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7例 ,对照组 1…  相似文献   

10.
1985~199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中34例并肝脏肿大(占41.98%),5例并脾脏肿大(占6.17%),肝脾大均在病程的极期出现,儿童多见。本文对肝脾肿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人白细胞干扰素联合复方水飞蓟蜜丸治疗乙型慢性肝炎15例,采用小剂量(干扰素5万μ/日)长疗程(3~6个月)疗法,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在15例中有10例出现有效指标,有效率达66.6%;对照组有效者5例,无效者10例,有效率33.3%,二者相比,有一定差异,但因病例少,差异不显著(P>0.05)。干扰素治疗前后曾检测血中干扰素含量,治疗前血中均测不出,治疗后3~7个月,血中干扰素量可达5~40μ/ml,停药后干扰素含量下降。用药后血中干扰素量明显增高者,疗效好,本文说明抗病毒药联合保肝药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作用,但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出血热(亦称有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欧亚大陆的许多国家中如中国、朝鲜、日本、苏联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诸国流行。本病的发现已有50年的历史,自1978年李镐汪等分离到HFRS病毒并完善了诊断该病的特异性血清学技术之后,HFRS的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现在一般认为HFRS是由某些小啮齿动物的一种病毒引起人类发病,病毒在自然宿主(鼠类)体内虽不引起可见疾病,但却大量繁殖,长期带毒、排毒引起水平方面传播,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类。近年来HFRS流行地区不断  相似文献   

13.
<正> 检查血液中抗体是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常用的比较可靠的方法,但往往该病的血液中抗体甚至I_gM抗体出现得不够早。多数病人尤其是轻型病人是在发病3~4d以后,有的是在7~10d才出现抗体,同时在流行地区只检查一次抗体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抗体检查是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试剂,有的技术也较复杂,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萎缩1例报告谢雅琴(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710061)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该病并发症较多,其中10%的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的症状,8%可出现脑膜脑炎或脑脊髓炎。现将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萎缩1例...  相似文献   

15.
急性传染性肝炎是学校及部队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往往可以引起小流行,国内文献报告者甚多。本病发病率高,恢复较慢,易于复发,对劳动力影响甚大,且可引起肝硬化,严重者可致死亡。过去多采用卧床休息,高醣、高蛋白饮食,服用大量维生素来治疗,有的尚用金霉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且有应用汞利尿疗法者161。但均未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故寻求一种特效疗法实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祖国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对黄疸症状已有很正确的认识,而且知道  相似文献   

16.
远在1888年Ehrlich氏首先描述并观察了再生障碍贫血患者,以后亦引起了其他学者之注意进行了研究。在国内该病较为少见,故有关文献亦少,但我院在西安自53年4月至55年10月二年半中,共见到本病20例,故提出作一报道。病发数:约占同期内科住院病人之0.84%。性别:男性11人占55%,女性9人占45%。年龄:20岁以下者11人占55%,21至30岁者3人占15%,31至34岁者6人占30%。  相似文献   

17.
通过5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案分析,阐述了早期手术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发病后48h以内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4.3%和3.6%;而发病48h以上手术组,两率分别达52.2%和21.7%,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不同手术方法也影响着本病的预后。作者认为,早期手术能够减轻或阻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进一步发展;术时应充分游离胰腺,切开其表面纤维组织减压,坏死组织清除,确保通畅的引流,可望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经检查,某所人群周围血象异常改变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淋巴和单核细胞增多。除部分血象异常者伴脾、肝肿大外,无一例发烧及临床表现。检测93份血清中EB病毒(Epstein-BarrVirus简称EBV)IgM抗体,全部阴性;35例嗜异性凝集试验及豚鼠肾吸收试验均为阴性,从而排除EBV感染。微量补体结合法测定52份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者18份,阳转率34.6%。说明近期有CMV感染或潜伏性感染复燃,确定1066例异常血象为一次CMV隐性感染引起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甲亢~(131)Ⅰ治疗前后血清TGA、TMA测定结果与甲减发生的关系。77例前后对照资料表明:在治疗前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甲减发生率分别为12.5%及14.2%,甲减组与非甲减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0%及73.1%,均无显著性差异;~(131)Ⅰ治疗后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甲减发生率分别为6.7%及17.0%,甲减组与非甲减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0%及41.8%,显然抗体阳性对于甲减的发生无影响;同时发现~(131)Ⅰ治疗后46.4%的患者TGA、TMA转阴,而疗前为阴性者疗后无1例出现阳性。427例疗后患者抗体测定结果也与甲亢疗效无关。据此,我们认为甲亢患者TGA、TMA阳性不能作为禁忌~(131)Ⅰ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0例慢性吗啡依赖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中皮质醇(corti-son,COR)及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水平的测定,并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人体慢性吗啡依赖者体内COR、GH水平显著升高,经一个月的戒毒治疗后体内COR、GH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此时临床上观察到吗啡依赖者躯体戒断症状全部消失,说明内分泌激素COR、GH参与慢性吗啡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