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过渡金属离子Mn~(2+)与柱状配体bis(4-pyridyl)acetylene(bpac)和[M(CN)_4]~(2-)(M=Pt,Pd)通过缓慢扩散法进行组装反应,得到了两个一维链状氰基桥联配合物Mn(bpac)_2(H_2O)_2M(CN)_4(M=Pt(1),Pd(2)).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为同构体,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其非对称单元由1个[Mn(bpac)_2(H_2O)_2]~(2+)阳离子和1个[M(CN)_4]~(2-)阴离子组成,Mn和M中心分别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和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之中,两者通过氰基交替连接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直线链.同时,文中研究了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苯丙酮在手性胺膦配体与[IrHCl2 (COD)]2组成的催化体系下不对称转移氢化合成(S)-(-)-1-苯基-1-丙醇的反应,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n(底物):n(铱催化剂)、n(铱催化剂):n(手性配体)和碱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异丙醇中,利用该体系催化苯丙酮反应6h后,反应转化率可达94.5%,对映选择性(ee)达96.0%.  相似文献   

3.
Cu-15Ni-8Sn合金是一种高强、高弹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磨性和耐蚀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元器件、发动机轴承衬套和工程机械等领域。由于合金具有较大的液固相区,凝固过程中极易发生Sn元素的偏析。文章通过研究合金的凝固过程,发现合金发生了液态L到α1-Cu基体到(α2+γ)相到(α1+γ)相的组织转变,最终铸态合金由初生α-Cu基体、片层状(α+γ)相和富Snγ相组成。通过定向凝固试验发现由于凝固收缩的存在,合金凝固过程发生Sn元素宏观反偏析现象,并且获得了枝晶臂间距于样品高度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FPSO储存、处理着大量的可燃液体和气体,很多区域属于高失火危险处所。所选用的最佳灭火方式应为气体灭火方式[1],为此主要分析CO2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全氟己酮灭火系统及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在FPSO上应用,从灭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对FPSO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相显微镜、材料晶体结构分析仪(XRD)、发射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和马氏体组织分析(TEM)等表征手段对某扭矩传感器弹性体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晶体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利用洛氏硬度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和高温弹性模量和内耗分析仪对弹性体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特征,内部有大量板条状马氏体,在马氏体内部和晶界处分布着大量颗粒状Cr23C6析出物,还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材料洛氏硬度为:(81.9±0.4) HRB,(51.8±0.2)HRC,平均冲击功为(6.56±1.15) J,拉伸屈服强度为1 170 MPa,抗拉强度为1 800 MPa,伸长率为9.8%~14.4%,平均弹性模量温度系数为-4.05×10-4℃。  相似文献   

6.
氰基桥联配合物的研究是分子基磁体研究领域的热点.文中将[Ni(L)](ClO4)2(L=3,10-di-ethyl-1,3,5,8,10,12-hexaazacyclotetradecane)的DMF溶液和K2[Ni(CN)4]的水溶液在填充了硅胶的U型管中通过缓慢扩散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一维链状氰基桥联配位聚合物([Ni(L)][Ni(CN)4]·2H2O)n,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为a=1.099 2(3)nm,b=1. 019 9(2)nm,c=1. 147 1(3)nm,α=γ=90°,β=92.174(4)°,V=1.285 1(5)nm3,Z=4,Dc=1. 333 g·cm-3.标题化合物的基本单元由1个反式[NiL]2+、1个[Ni(CN)4]2和2个水分子组成,[NiL]2+和[Ni(CN)4]2通过氰桥交替排列而形成一维链状结构,[NiL]2+中的中心Ni原子为拉长的变型八面体构型,而[Ni(CN)4]2中的中心Ni原子为平面四方结构.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用开式海水湿法洗涤工艺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常规的船用闭式湿法洗涤脱硫工艺存在的药剂价格高、长期运行脱硫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一种更经济高效的船舶脱硫工艺。基于中试级模拟船舶废气处理系统,通过试验对比Ca(OH)2、CaO、Mg(OH)2、MgO、NaHCO3和NaOH等6种常见碱性添加剂的湿法洗涤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质量分数下,CaO浆液的脱硫性能好,药剂成本远低于另外5种脱硫剂;当烟气流量为50Nm3/h,烟气温度为200℃,SO2初始浓度为0.05%时,质量分数为0.5%的CaO浆液的脱硫效率高于98%,维持90%以上脱硫率的时间长达85min,对应脱除1mol的SO2消耗的分析纯CaO的成本仅为2元。进一步通过试验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对CaO浆液脱硫性能的影响,并对洗涤液中的脱硫产物进行表征分析,探究CaO浆液脱硫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aO在船舶废气闭式湿法脱硫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修正光滑粒子法(CSPM)和黎曼解修正后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建立模拟波浪与开孔沉箱相互作用的数值水槽模型,通过理论解和数值结果对比,验证其准确性。研究消浪室相对宽度B/L、相对波高H/L、相对水深d/L因素对双消浪室开孔沉箱的反射系数Kr以及静水位处所受的波压力p的影响,并对水粒子出入消浪室复杂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工况下,消浪室相对宽度B/L与波压力p呈现非线性关系,反射系数Kr随着消浪室相对宽度B/L增加而减小;相对波高H/L对波压力p和反射系数Kr影响较小;随着相对水深d/L增加,波压力p逐渐减小,反射系数Kr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非线性特征。前消浪室水粒子相对后消浪室运动情况更为剧烈,水平速度较垂直速度变化较大,在开孔位置附近水粒子速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处理技术,建立了臭氧联合过氧化氢(O3/H2O2)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体系(AOP),以单类藻种(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和混合藻种(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1∶1)为目标微藻,通过改变藻的种类、初始藻密度,氧化剂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来探究此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中微藻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在高剂量的TRO(>2 mg/L)浓度下,反应时间在20 s的时候就能达到D-2的要求,在面对复杂的混合藻种时,臭氧的生物杀灭功效比起处理单种藻类时更高也更快见效,当达到一定的臭氧浓度后,再继续通入臭氧也只会保持原有的生物杀灭速度。杀灭时间较短时(<10s),不同藻种中杀灭难度最大的是青岛大扁藻,最易杀灭的是混合藻;杀灭时间为20 s~40 s时,最易杀灭的藻是混合藻,单一藻种的杀灭效果相差不大;反应时间在40 s~60 s时,各种藻种的杀灭速度均小于前40 s的杀灭速度;杀灭时间大于60 s时,最难杀灭的是新月菱形藻,最易杀灭的是混合藻。该实验结果对探究高效的船舶压载水处理...  相似文献   

10.
船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是1项高效的NOX脱除技术,已经在船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环保要求调整与能源结构的变化,船用SCR技术也需要相应调整。目前船用SCR多使用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Urea-SCR)技术,此技术受船用燃料油中杂质及烟气排气温度影响较大。其中,船用燃料油中的硫(S)及碱性金属等物质含量高,对催化剂的毒副作用明显,限制了船用SCR的使用。船舶主要使用柴油机,决定了烟气排气温度变化区间,通过影响尿素水解产NH3效果、SCR反应器布置形式及催化剂活性,最终影响尾气脱硝效果。上述现状表明,使用船用燃料油的船舶,带废气加热的LP-SCR系统设计将是SCR设计的重要方向;寻找产NH3效率高及控制精确的安全NH3源(或方式),对于船用SCR系统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燃料品质、降低烟气中毒副作用限制,可为研制发展船用新型低温、抗毒催化剂提供基础。由于碳中和目标,低碳、零碳燃料船舶将是全球趋势,使得燃烧后排气不同,进...  相似文献   

11.
以取代的5-噻吩基-1,3-环己二酮和邻氨基胡椒醛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用微波辐射后合成了一系列的3-噻吩基-6,7亚甲二氧基-1(2H,4H)-吖啶酮衍生物,得到的化合物结构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航海事业的持续发展,船舶海上安全信息业务量不断增加,NAVTEX系统暴露出业务量过载、传输速率慢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现代化和未来IMO e-航海战略的发展要求。[1]在此背景下,海上数字广播(NAVDAT)系统的研发和建设工作在国际电信领域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几艘高速排水型艇的船模试验资料。以图解方式表达了剩余阻力系数C_R对长度排水体积系数L/ ~(1/3)和傅氏数F_n的关系。可供设计同类型艇时估算阻力和有效功率用。文末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适用范围: L/ ~(1/3)=7.2~8.2 C_B=0.39~0.45 B/T=3.0~3.6 ⊿<1000吨  相似文献   

14.
<正>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作为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自动化码头”)的水平运输设备,在作业效率和智能化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集卡[1],但同时也存在空载运行时间较长、重载率较低等问题。为了提高AGV在复杂作业环境下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船舶在追越过程中碰撞危险演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情景反演的碰撞风险推理方法。基于追越事故案例中记录的船舶碰撞过程的动态信息,反演船舶追越过程中碰撞危险信息;引入负指数函数,结合船舶属性,通过最近会遇距离(Distance of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dCPA)与两船到达最近会遇距离的时间(Time to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tCPA)无因次化,确立船舶会遇的碰撞危险度(Collision Risk Index,ICR),运用灰云推理模型,提出时间维度下追越两船的碰撞风险推理(Potential Collision Risk,PCR);结合多起案例反演数据,得出船舶追越过程中PCR特征。结果表明:船舶追越依次经过碰撞危险、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等3个阶段,在时间节点上有一定稳定性特征,对应的PCR均值分别为0.349 1、0.557 5和0.777 1;船舶左舷追越的PCR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计算河流生态基流的方法有很多,以往研究已针对不同的河流进行了实践检验,但针对内陆干旱区尤其是极端干旱区内陆河生态基流的计算尚未见报道。基于以往研究,本文综合运用蒙大拿(Tennant)法和90%保证率河流最枯月平均流量(Qp)法计算了我国典型内陆河——叶尔羌河及其支流生态基流。计算得到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61.50 m3/s和41.00 m3/s,出山口喀群水文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64.48 m3/s和42.98 m3/s;提孜那甫河莫莫克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9.12 m3/s和3.04 m3/s,出山口江卡水文断面汛期和非汛期日均生态基流分别为8.50 m3/s和2.83 m3/s。通过与以往研究文献、规划报告及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Tennant法和Qp法可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干旱区内陆河生态基流的...  相似文献   

17.
以二茂铁吡嗪环钯氯桥连二聚体1为原料制备单核含氯环钯加合物2-3,进一步经卤素交换反应得到含碘离子的氮杂环卡宾(NHCs)-二茂铁吡嗪环钯化合物4-5,用质谱、核磁共振和单晶X-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这类NH-Cs—环钯化合物在Suzuki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HCs-环钯化合物可高效催化溴代芳基邻二胺与芳...  相似文献   

18.
单片机电动机综合保护系统由电动机电流、电压、转速信号采集处理单元,A/D转换单元,单片机及外围辅助芯片,故障显示单元,输出驱动单元,继电器输出控制单元等构成。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1)逆序保护(2)断相保护(3)过电流/过载保护(4)欠电压保护。采用单片机控制将减少保护器的元器件,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还能实现单片机与其他智能元件的通信。  相似文献   

19.
时变强多途干扰影响水声通信系统性能,针对时变强多途干扰问题,提出基于差分编码的水声OFDM通信(Underwater acoustic OFDM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ial coding,DC-OFDM)算法。利用循环前缀技术和OFDM通信技术固有的抗多途特性,有效消除时变多途干扰,避免信道估计环节,直接进行解码判决。南海实测信道仿真(信噪比为8dB时,DQPSK100组仿真试验,2×106个源码,全部正确解码)和水箱试验(信噪比为15dB时,DQPSK100组水箱试验,2×106个源码,在时变强多途干扰下全部正确解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解决时变强多途干扰问题,实现时变强多途水声信道下的可靠水声通信。  相似文献   

20.
胡冰  徐胜 《航海技术》2022,(5):20-23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情通航条件持续变好,北极的船舶通航数量逐渐增加[1]。然而北极航线的冰情变化频繁,基础设施较少,通讯不便,极地航行风险依然很高。同时,极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发生油污事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提高极地船舶航行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