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京秦线200km/h提速区段为例,说明在既有线上采用了TVM300和TVM430不同的速度控车模式及相应的地面点式设备,因此,要满足200km/h区段配套建设CTCS-2级地面列车运行控制的要求。提出将目前的TVM300阶梯控车模式改为CTCS-2级的一次连续控车模式,并相应修改既有机车信号车载设备芯片软件;地面相应配套列控中心、点式应答器及电子编码器(LEU)并修改轨道电路编码等;临时限速命令通过TDCS/CTC系统向临时限速管辖车站及邻站下达调度命令;按最新部颁《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的要求,统一区间移频轨道电路编码信息。  相似文献   

2.
针对秦沈客运专线担当牵引任务的电力机车TVM430监控系统,限速值只有160 km/h和120km/h 2种,而我国列车牵引限速有160km/h、140km/h和120km/h 3种的现状,提出研究一种限速值为140km/h的装置作为补充,以满足机车牵引限速的要求.介绍了该限速报警监控仪方案及软硬件组成.基于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京津城际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D)及350 km/h动车组列车的控车模式,从列车调度员直接指挥行车作业和设置临时限速、助理调度员直接指挥调车作业、调度命令作为行车凭证等方面论述调度集中的行车组织方式,阐述250 km/h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行和350 km/h动车组列车下线运行的技术条件和行车组织方式;总结京津城际铁路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运输需求,优化控车设备和调度集中设备配置,采用科学合理的行车组织方法,实现不同速度种类高速列车跨线运行、确保行车安全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车站列控中心应答器报文测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既有线200km/h提速车站列控中心科研开发和工程应用,详细讨论了列控中心应答器报文测试方案,重点介绍了列车进路报文和临时限速报文的具体测试方法,并以LKD1-T型车站列控中心为例,对列控中心应答器报文测试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了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5.
2万t列车通过重载铁路更换道岔、道床清筛后岔区须在现有限速标准下提速运行,为此制定了提速方案——将现有限速标准中第二阶段限速由45 km/h提至55 km/h,第三阶段限速由60 km/h提至65 km/h.在岔区选定两个区段分别进行更换道岔、道床清筛施工,施工结束达到开通条件后,5000 t、1万t、2万t列车通过,...  相似文献   

6.
铁路便梁是一种加固线路,确保行车安全的临时结构,列车限速45 km/h行驶.通过对便梁分阶段、分级动载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从而验证了采用铁路便梁进行线路加固时限速从45 km/h提高到60 km/h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CTCS-2级列控系统是中国提出并在高速铁路中广泛推广和应用的信号系统,为高速铁路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技术保障。CTCS-2级列控系统设备主要包括列控中心、临时限速服务器、轨道电路、地面电子单元和车载ATP。基于侧向进路运营效率提升的需求,在系统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提出线路允许速度小于80 km/h的侧向进路运行效率的提升方案。  相似文献   

8.
调度集中(CTC)和列控中心(TCC)是列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借助Visual C++6.0开发平台,结合现场调度集中与列控中心的工作特色,以临时限速调度命令的设定为目标,参照现场临时限速设定流程,仿真调度集中临时限速命令的设定、列控中心对于临时限速命令的可执行性检查以及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  相似文献   

9.
部分SS3B型机车运行时,速度在90km/h左右“超速保护”就提前作用(监控限速为97km/h),致使机车无流无压,造成高速时列车冲动,列车晚点,文章分析了该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市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采用基于ETCS(欧洲列车控制系统)-1平台的点式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其区间通过信号机的布置原则对行车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以最高限速120 km/h的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并确定了不同站间距情况下的区间通过信号机的布点原则,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宋梅 《成铁科技》2006,(4):24-25
阐述了LKJ-2000型监控装置对列车的现行控制模式,分析了现行监控装置在列车临时限速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提高临时限速控制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张长安 《机车电传动》2005,(6):70-71,74
阐述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以下简称监控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针对监控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轨道电路上加装点式信息装置(即地面应答器)的设计思路及具体方法.可实现车载数据校核、列车绝对定位、距离误差校正、确定列车运行方向、自动对标开车、自动进行列车侧线进路选择及支线口的列车进路选择、运行区间线路临时限速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石太客运专线上进行临时限速试验时,设置长度为100m(K32+500~K32+600),速度值为45km/h的临时限速,发现动车组在刚刚完成级间切换(C0-c2)后,车载设备输出紧急制动可导致动车组停车。  相似文献   

14.
对长大货物列车在10‰左右坡度的高坡地段,因线路、信号等原因需限速25km/h,或停车再开限速20km/h运行时的操纵难点、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北美联合精确列车控制(NAJPTC)项目是精确列车控制系统能力的研发、测试与验证的重大科研项目,内容包括客货混跑区段的移动闭塞、互用性、公路立交设施的提前启用等方面。该研究项目的安全目的是:(1)防止列车相撞(精确列车间隔):(2)实施列车限速,包括土建需要的限速及临时限速;(3)为按作业用命令工作的线路工人及机械设备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部分SS3B型机车运行时,速度在90km/h左右“超速保护”就提前作用(监控限速为97km/h),致使机车无流无压,造成高速时列车冲动,列车晚点,文章分析了该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越区供电是在牵引变电所故障时保障行车不中断的一种铁路应急处置方式,目前越区供电下的调度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越区供电下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案有增大发车间隔和设置限速2种方式,为了研究对列车运行影响最小的2种方案组合方式,以通过能力损失最小为目标,建立越区供电下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以某路网为背景,用CPLEX软件进行实例验证,计算出不同行车组织调整方案下的通过能力和晚点时间,最佳调度方案为限速250 km/h,发车间隔4~8 min.研究结果表明:限速对列车的影响大于增大发车间隔对列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列车安全通过既有线临时限速区段,综合应用射频识别、信息处理与控制、无线数据通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研发铁路既有线临时限速预警控制系统.在既有线临时限速区段前设置带有临时限速信息的射频标签,在机车上安装射频标签车底识别器和临时限速信息预警控制装置等车载设备.当列车接近临时限速区段时,车载设备自动读取和显示射频标签内的临时限速信息,并向列车司机发出临时限速的语音提示;当列车超速时,车载设备自动输出制动控制信号.为临时限速区段设置的限速信息可利用手持机读取和编辑,并通过其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传送到临时限速信息管理服务器,在基于GIS的地图上实时显示临时限速区段的设置情况.经实车试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列车接近和通过既有线临时限速区段时地一车之问临时限速信息的实时自动传递和列车限速预警控制,满足设计和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仅站内覆盖无线网络条件下的临时限速处理进行研究,在站内有无线网络覆盖条件下,与列车通信,将站内列车走行路径范围的临时限速信息及区间临时限速信息发送给列车,实现列车在区间运行时,在未覆盖无线网络条件下,使用出站前接收到的临时限速信息控制列车安全运行。相比全线覆盖无线网络,或全线设置有源应答器,临时限速研究方式造价更低,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以武汉枢纽为例,介绍了枢纽列控系统方案设计时需要兼顾调度台划分、站场形式、各条线的列控系统制式及临时限速设置流程。为了实现不同线路的临时限速预告,提出了"大列控"方案,大列控方案解决了不同客运专线并站共场时的临时限速设置,以及设置临时限速服务器的客运专线线路与未设置临时限速服务器的线路间的临时限速的预告,降低衔接站列控中心软件处理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