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费用和开通后的运营成本,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备品备件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轨道交通建设的国产化政策和措施。其中机电设备国产化工作的重点是车辆和信号系统。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信号系统国产化的现有状况,进而介绍了分别采用FZL型准移动闭塞系统和LCF-300型CBTC(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实现信号系统全部国产化的方案,并从技术先进水平及实施难易程度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针对现有国产信号系统,提出了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架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一系列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分析发展机遇和趋势,提出智能通号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定义、总体架构及目标。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个智能技术层面分析现代铁路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方式;同时,分析典型的应用场景——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和智能化实践的边缘云计算平台,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提高机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对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信号系统国产化的现有状况,进而介绍了分别采用FZL型准移动闭塞系统和LCF-300型CBTC系统的两种实现信号系统全部国产化的方案,并从技术先进水平及实施难易程度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针对现有国产信号系统,提出了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与信息化给城市和轨道交通领域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挑战,不同来源信息数据的整合需要跨尺度理论、综合化技术手段及跨平台分析方法。轨道交通领域需要跨部门、多专业协作,而数据融合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性差、相关专业之间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二维信息向三维信息的转变搭建技术平台。针对当前轨道交通领域信息化趋势及信息集成的需求,通过建立比较框架,探讨在数据融合环境中,打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车站建筑设计等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一体化平台在数据支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CAD、GIS以及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supportsystems,PSS)3个不同阶段综述规划信息平台的发展,探讨每个阶段针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技术特征、进步和局限。通过对理论趋势、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和相关技术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平台和数据标准均呈现出整合化特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整合的发展趋势与数据融合需求,提出BIM和GIS软件平台及数据标准的集成,是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化、智慧化发展的技术关键,也是大数据时代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从信号专业角度出发,阐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就信号系统对辅助线长度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典型信号系统对辅助线的设置要求,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信号系统轨旁设备与辅助线的位置关系较为复杂,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在充分考虑运营要求、经济合理性、信号系统、土建结构等情况下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平衡点.通过分析和计算,提出了对各类辅助线设置的具体要求,可以解决由于土建原因对信号系统功能所带来的局限性,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指挥信号系统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始采用无人驾驶系统。从无人驾驶信号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信号系统的新增功能,对信号系统配置方案、信号与其他专业/系统的接口进行探讨,以及论述关键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分析了智能列车运行、智能运维安全、智能基础设施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建设的要求,并从自动化场段、智能运维、智能机电设备等3个方面提出车辆基地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自主化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及信号系统运用现状,分析了信号技术自主化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总结归纳出信号系统自主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从系统方案完整性、产品认证、系统制式、研发思路等方面,对影响自主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探讨,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自主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的CBTC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接口种类多、信息共享差、扩容难等不足。根据城轨列控系统发展的新动态,从系统结构、接口方式、平台要求、运营维护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预测。同时,结合城轨列控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技术的云信号系统,并对云信号系统的系统架构、技术特点、功能实现方案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信号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向集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大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传输技术等被广泛采用,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越来越多,如何完善信号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设计,是关系到信号系统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信号系统的车场与正线运行模式一体化是提高车辆出入场段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从工程设计及工程应用的角度,结合规划与设计过程,给出了地铁信号系统的车场与正线运行控制模式一体化运行要考虑的相关要素、主要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提出了配套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全自动运行和智慧城轨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在信息网络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对各应用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及门禁系统等)在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下的网络需求和网络架构等开展研究。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下线网和线路的骨干传输网推荐采用OTN技术组网;(2)分别承载于云平台安全生产网、内部管理网和外部服务网络上的各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可划分为线网级平台、骨干传输网和车站级平台三层架构;(3)本研究成果可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架构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强有力的支撑。本文阐述信号系统4个新技术(全自动驾驶、车-车通信、互联互通、信息化)方面的重点内容,展望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信号专业在前期工作中应认识到做好信号专业与其他专业配合的重要性,为此,就信号系统与土建专业和综合管线专业的配合做出相关思考,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信号系统的前期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络技术以及大规模资源管理技术的融合发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高度集成的要求而传统综合监控系统的性能和结构均难以满足的问题,通过分析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和系统架构,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云计算系统方案,并从系统集成度、投资规模、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角度研究分析该方案的系统特性,说明基于云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快速的发展,各种新型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站台屏蔽门系统是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一种先进设施,是一项集机械、通讯信号、机电设备监控等专业为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新技术。它沿城市轨道站台边缘设置,将列车与站台候车区隔离。城市轨道交通安装屏蔽门系统,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跌落或跳下轨道而发生危险,让乘客安全、舒适地乘坐地铁列车,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测速系统通常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式实现.综合分析了各种速度采集设备的原理、功能、性能及接口,对比了主流测速系统的配置方案、安装布置及系统结构.不同测速算法的设计思路不同:车辆参数法是在车辆防滑控制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信号系统判定车轮打滑的经验参数;实时检测法则是基于信号系统自身的速度采集设备判定车轮打滑,更加准确、贴近现场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信号系统的特点,梳理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车辆与信号系统一体化软硬件设计的建议,阐述了统一车辆与信号系统仿真模型的必要性,指出车辆与信号系统接口优化的方向,并对车辆与信号系统一体化的实验室调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测速系统通常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式实现。综合分析了各种速度采集设备的原理、功能、性能及接口,对比了主流测速系统的配置方案、安装布置及系统结构。不同测速算法的设计思路不同:车辆参数法是在车辆防滑控制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信号系统判定车轮打滑的经验参数;实时检测法则是基于信号系统自身的速度采集设备判定车轮打滑,更加准确、贴近现场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中采用的两种闭塞方式的信号系统技术特点、系统能力及经济性等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其目的是对运量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信号系统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