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水力吹填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及对施工过程和加固效果全过程的监测,对加固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后,软土地基含水量、孔隙比大大降低,地基承载力可初步满足建设场地的需要;同时证实插板期间地表产生超过1m的沉降变形,加固后平均固结度达到85%以上。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该工程是成功的,可在类似的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是一种新型的吹填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利用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时监测,判定强夯激发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以评价真空降水的效果以及调整强夯施工的间歇期参数,结果表明:降水的效果和每遍强夯的控制间歇期是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8.
新建海堤工程区域内存在淤泥质土,含水量高,承载力低。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地基和结构的安全稳定,设置表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观测项目对围堤施工进行监测,合理控制施工进度,防止地基出现剪切破坏。结果表明:施工前期沉降大,监控参数指标处于可控范围内;后期沉降速率变缓,地基固结度提高,堤体压缩变形趋于稳定,施工期间围堤是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基坑工程为例,结合饱和-非饱和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Geo-Studio中seep/w模块和slope/w模块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对强降雨情况下边坡渗流状态进行分析,得到边坡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以及安全系数和滑裂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坡面含水率逐渐增加,雨水不断向更深层土体入渗,地下水位线不断上升,基质吸力逐渐消散,坡体表面形成暂态饱和区,安全系数随之减小。降雨停止后,水分逐渐流出坡体,含水量逐渐减小,地下水位随之逐渐下降,正孔压减小,基质吸力逐渐恢复,安全系数逐渐增大。降雨入渗对边坡浅层土体影响较大,对深层土体影响较小,一般形成浅层破坏。 相似文献
12.
13.
在海洋平台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接桩或施工调配等需要暂时停锤,在停锤续打后桩体无法顺利贯入的情况也屡屡发生,解决打桩拒锤的问题就成为决定打桩成败的关键。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研究连续打桩过程中砂土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连续打桩使桩周土体的残余孔隙水压力累积较明显,暂时停锤后土体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很快消散,使桩基承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40T梁腹板竖向裂缝的机理,介绍了T梁腹板竖向裂缝病害整治处理的技术方案及其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经验,论述了路桥过渡段破坏的主要模式,分析了相应的病害产生的原因,对路桥过渡路基病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港建费的使用方向出发,以港口为纽带,分析了港建费征收后对于水运经济及地方政府的正向与负向、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机理,从而为明确港建费征收对水运经济及地方政府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新近吹填的淤泥经浅层加固后出现凹凸不平的"土桩"现象,结合现场试验,分析了孔压监测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同时根据大变形固结理论,对"土桩"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常规真空预压法进行了比较,试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土桩"是排水板周围土体细颗粒在渗透力作用下向排水板聚集的结果,其形状呈倒锥形,横截面近似椭圆状,深度不大于1.6 m,在此深度以下,土体强度较为均匀;在同一水平面上,距离排水板越近,土体强度越高,桩间土存在"软弱带";考虑土体参数随固结过程的变化可以反映"土桩"的形成。最后提出了避免或减少"土桩"的建议,所得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吹填淤泥浅表层加固中“土桩”形成机理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吹填的淤泥经浅层加固后出现凹凸不平的"土桩"现象,结合现场试验,分析了孔压监测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同时根据大变形固结理论,对"土桩"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常规真空预压法进行了比较,试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土桩"是排水板周围土体细颗粒在渗透力作用下向排水板聚集的结果,其形状呈倒锥形,横截面近似椭圆状,深度不大于1.6 m,在此深度以下,土体强度较为均匀;在同一水平面上,距离排水板越近,土体强度越高,桩间土存在"软弱带";考虑土体参数随固结过程的变化可以反映"土桩"的形成。最后提出了避免或减少"土桩"的建议,所得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