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后,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航运在合肥境内汇聚,作为线路上最重要的城市,合肥具备打造江淮航运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本文根据合肥市江海直达的需要,提出升级改造路线。并经过比较,认为不能片面提升航道等级,需结合城市发展空间合理布设江淮航运中心与江海联运的转接点。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引江济淮工程竣工后江淮运河航运安全有序,管理高效智能,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结合引江济淮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特点和现有的航运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以业务模块为导向的航运运维管理服务模式,阐述运维管理体系架构、职能分工及费用来源,以便为引江济淮工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合裕线航道船闸拥堵,提升引江济淮工程航运功能,介绍引江济淮工程的航运功能和合裕线航道船闸的运营情况,分析合裕线航道堵闸原因和合肥市对建设Ⅰ级航道的迫切需求,提出提升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入江航道通过能力的措施:加快裕溪、巢湖一线船闸扩能改造以缓解航道拥堵,尽快展开新建凤凰颈船闸前期工作,将兆西河通江Ⅰ级航道建设纳入省、部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  相似文献   

4.
孙浩 《水运管理》2000,(7):32-34
江淮运河又称引江济淮工程,是安徽省境内一项跨流域沟通江淮,集调水、航运、防洪、环保、旅游等多目标综合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它的实施对加快安徽省乃至华东经济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改变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安徽经济起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早在五六十年代,省委、省政府就曾组织原淮委和省水利、交通部门对江淮沟通方案进行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其后,国家计委、经委、水电部、交通部也派员对江淮运河进行现场踏勘和论证,并将此项工程列入…  相似文献   

5.
航道及航道设施情况概述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紧邻“长三角”水网地区,境内有大小河流3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八百里皖江横穿东西,淮河干流航道的378公里流经皖北地区,全国丘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镶嵌于江淮之间,为安徽水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航道通航安全,通过统计分析安徽省近年来内河水上交通事故的特征,研究预测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的事故多发点,提出保障通航安全的建议:加强工程沿线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合理布局和建设应急救助基地、制定引江济淮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构建安全信息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经过两个月试运行,2014年11月26日,新中国第一条运河——湖北江汉运河正式通航。江汉运河航道建设期名为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全长67 km。船舶由长江中游沙市到汉江中游潜江,走江汉运河,67 km到达,比沿长江绕道武汉缩短水运里程681 km;船舶由沙市到汉口,走江汉运河,337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分布有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长江水系中汉江支流唐白河与淮河水系沙颍河支流澧河在方城垭口最近处只有10km,是沟通长江、淮河航运的最理想的之地。本文重点分析沙汉运河航道运输需求和沟通方案。  相似文献   

9.
引江济淮工程是兼有供水、航运、生态等开发任务的跨流域、跨省份的战略性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拟选择枞阳闸作为引江口门,并新建1000吨级船闸,作为菜子湖线路与长江连通的口门。核查枞阳小港航道条件,运用数学模型对船闸口门流态进行分析,得出枞阳小港具备开通航线的航道与通航条件。通过设计代表船型、设计航道宽度、水深、弯曲半径,提出连通航道的布置方案及合理的航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汉平原中部尚无纵贯的高等级航道及长江中游荆江航道迂曲且存在碍航因素、进而制约内河运量增长的问题,为构建和完善地区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规划建设与荆江航道并行的横向高等级航道即荆东运河,作为荆州—武汉的第2航道,并在汉江下游沙洋段与长江中游岳阳段间规划建设将汉江与长江及湘江航道连通的纵向高等级航道即汉湘运河,两运河与现有的荆江、汉江及江汉运河共同形成江汉平原“一纵三横”的航道格局。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比选分析等方法,考虑运河建设条件、功能定位、河道条件、水资源、地貌地质等,提出9梯级线路方案,进而构建沿线运河经济带,实现水路及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开发汉江水运潜力,提出南水北调中线"远期引江"采取从荆江引江入汉济黄。第一步,建设两沙运河从荆江引江入汉,经过长湖,扩挖长湖航线和江汉航线上段(西荆河航道),减少新建航道长度。同时,为开展引清调度改善汉江中下游水环境,沿干流反向提水入崔家营水库,推进航电结合梯级开发提高通航能力。第二步,修建鄂豫运河从唐东岗地经过方城地堑,将长江水不经丹江口水库直接送达方城去郑州接济黄河。这样,就在我国中原腹地构建除京杭大运河以外又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运干线,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从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十二五"期间,安徽提出建设内河航运跨越工程。在航道建设上,加快芜申运河、沙颍河、合裕线、淮河等航道的整治步伐,基本完成"两干三支"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任务;积极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从阜阳市地方海事局获悉,安徽省本着"立足大流域,建设大水运,发展大交通,构筑大产业"的思路,对全省26条航道进行科学规划,阜阳淮河、沙颍河、泉河、茨淮新河共4条航道被列入省干线航道网。按照规划,省干线航道网工程将于2020年至2030年实施,整个工程竣工后,航道船舶通行率、周转量将大幅提  相似文献   

14.
胡飞  林燕清  沈超 《水运管理》2022,(3):12-14+29
为持续推进安徽省航道建设,安徽省结合自身内河航道特点进行绿色航道设计探索,并在新开工引江济淮工程、涡河等航道工程中进行实践,绿色水运发展成效初显。从安徽省内河航道特点、绿色航道总体布局、生态功能设计、绿色环保施工等方面对安徽省绿色航道设计要点进行系统总结,并指出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绿色航道理念是未来发展方向,支撑“十四五”期间安徽内河绿色航道建设,可为国内同类内河绿色航道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李森 《中国港口》2003,(8):40-40
一、合裕线航道概况及整治工程 合裕线(合肥市--裕溪口)航道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和巢湖市通向长江的唯一水上通道,也是安徽省继长江、淮河之后的第三条重要航道.航道起点为合肥市区一环路桥,由南淝河、巢湖、裕溪河三段组成,在裕溪口入长江,全长142.2公里.合裕线航道已列入《长江水系航运规划报告》、《全国水运主通道总体布局规划》及安徽省内河航道"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全线按三级航道标准规划.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水运资源丰富,行政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加之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合肥市实现了由"濒湖时代"进入到"濒临长江、沟通江淮"的跨越,本文通过对合肥水运发展现状、发展机遇期分析、研究,探讨合肥水运未来发展重点,提出加快水运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建设中西部地区湘粤运河江海新通道构想,对联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湘粤运河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经现场踏勘、研究,提出五条运河线路方案,以丰富和推进完善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的纵向通道建设研究,为湘粤运河建设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蜀山泵站枢纽船闸对引江济淮工程航运至关重要,是连通长江与淮河,确保引江济淮航运干线畅通的控制性工程,其闸室规模大、工作水头高、输水能量高,输水过程水力学问题是船闸设计的关键环节。结合工程地质和结构设计,船闸拟采用形式最为简单的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输水过程船舶与船闸自身安全能否满足相关要求需要开展细致研究。通过比尺为1∶25的物理模型试验,对其输水过程船舶停泊条件、水力特性及引航道水流条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的输水系统布置和阀门开启方式下,各项水力指标均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运河工程沿线渠道开挖将产生大面积的人工创面,采用生态岸坡防护工程对创面修复有积极作用。以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岸坡防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设计资料和现场调研梳理了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生态岸坡防护结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生态结构选型主要受地质条件及特征水位影响,土质岸坡常水位以上采用30%孔隙率的混凝土预制块体结构,枯水位局部河段试验性采用带有鱼巢功能的水下矩阵块体结构。膨胀土区域采用大框格预制块体结构及柔性水位保持毯材料,孔隙率分别为79%和95%,使用区域均位于最高洪水位以上。  相似文献   

20.
早在战国时期长江就有宏大航运工程。吴王夫差辟邗沟通淮河、黄河在先,秦始皇建灵渠通珠江于后。秦时我国已建成江、淮、黄、珠四大河系的联通运河,早于外国二千年。以后2000年长江无大工程。1919年孙中山先生编的《建国方略》主述交通,水运尤占重要地位。书中有二个亮点,一是“东方大港”,二为“三峡水利枢纽”。今日三峡工程已建成,洋山港也投产了,但长江中间航道尚需治理。过去斤斤计较工程成本如何通过航运收回,往往得出得不偿失的结论而进展缓慢。公路投资额相对小于航运,于是公路和长江公路桥乘航运犹豫之机大上,把长江断为数十甚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