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分析系统面向不同等级线路的养修管理需求,实现了围绕设备状态的工务生产组织管理闭环系统,即"设备检测检查—状态分析和决策—检修方案制定—计划实施—验收和跟踪",建立了维修生产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各类检测监测、维修数据及设备基础数据的整合管理和挖掘分析,诊断设备病害成因、评估线路质量状态、监控设备状态变化,为养护维修提供决策支持,提升维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轨道作为影响线路行车安全的主要结构之一,其质量状态检测与科学管理是工务部门养护维修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已积累了海量的多源轨道检测数据,是线路设备状态评估并进行运维决策的重要基础。在总结我国主要轨道检测数据管理与评估方法基础上,介绍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在轨道弹性不良筛查、连续多波周期性不平顺识别、道床脏污状态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了基于轨道几何动检数据的病害预警分析,以及轨道质量预测与维修决策技术,为动态检测大数据在线路设备养护维修中的科学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志洲 《西铁科技》2007,(3):39-41,48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行车安全设备,它能实时监督信号设备运用状态,科学指导设备维修,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预防信号故障发生,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了电务安全的"黑匣子"。随着微机监测设备的大量上道使用,如何用好、管好微机监测设备,充分发挥它的强大功能,在信号设备维修中发挥好作用,提高信号设备维修水平,成为各级信号工作者要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归纳出几点微机监测设备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进行铁路机务设备工作状态管理,降低维修成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设备健康管理(EHM,Equipment Health Management)理念的铁路机务设备大数据健康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自回归(AR,Autoregressive)模型、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模型,实现了铁路机务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健康趋势预测分析(准确率到达96.2%)、故障预测分析(准确率到达99.08%)、风险评估预警等功能。系统的运用有效的降低铁路机务设备维修成本,为铁路机务设备的信息化健康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铁路设备状态的科学管理是铁路系统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铁路安全运营意义重大.结合现行机务段设备巡同检查(以下简称巡检)管理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单片机技术和射频感应技术而设计的"设备智能巡检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机务设备台帐、设备状态管理、设备巡检管理、设备报活维修管理和设备管理人员考核管理等功能,实现对机务段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铁道车辆用转向架的维修技术,以有效运用传感器的方法为实例,介绍了管理转向架状态的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评价了转向架的监测与状态维修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铁路运输设备的持续稳定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础,铁路各专业已建立起一系列运输设备监测与管理系统,积累了海量与设备技术状态相关的大数据信息,迫切需要构建铁路运输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对运输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健康状态科学评价,从而为设备管理及维修养护提供决策支撑。在分析铁路运输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数据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对数据整合、数据存储、可视化展示等平台构建方法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平台的实际构建,为平台搭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高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强  颜颖 《中国铁路》2006,(10):57-59
高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的主要特点是按设备的状态进行必要的“状态修”,做到既不失修也不过剩修,避免了养护维修中的盲目性,使设备始终处于可靠受控状态。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轨检车和车载添乘仪自动生成的设备数据与线路平面图连接,做到实时监控线路状态,同时将生成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建立综合信息传输网,及时制定检修对策,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线路设备数据,指导养护维修。线路养护维修的组织管理分为“修养分开”和“修养合一”形式。我国线路养护维修组织管理以“修养分开”为目标,鼓励专业维修公司的发展,注重线路维修质量以及维修新技术的应用,以适应客运专线的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9.
铁路电务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设备功能越来越繁杂,对保障电务系统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在大西试验CTCS智能运维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集成现有的各类电务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结合设备状态维修理论的智能运维平台方案,实现对电务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维护监测系统缺少设备运行状态趋势判断,结合部故障原因难以分析定位,维护人员无法对CBTC系统进行预防性维修等问题,结合系统数据特点,提出在维护监测系统中增加智能分析模块,实现日常运维数据的智能分析。通过多维度分析CBTC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生成设备关联性、故障时段、设备劣化趋势等分析报告;依据设备生命周期、未恢复报警、总报警数量、模拟量偏差、运用次数、检修情况等6个维度数据,进行健康度评估,以指导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经验证,该系统可进一步降低设备维护工作量,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吕继涛 《电气化铁道》2006,(Z1):302-304
分析了设备维修理念的进化过程,介绍了点检定修制的由来、特点和实施内容.掌握设备的状态是实现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设备点检是实施状态检修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为了配合电气化设备的状态维修,客运专线需要建立相关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数据必须来源正确,才能保证状态维修的决策符合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利用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对信号设备运用状态的不间断采集、分析处理和预报警功能,可以提高信号设备维护和维修的效率.结合我段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运用情况,阐述了利用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提高信号设备运用质量和减少故障率的工作方法,同时提出了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实现智能分析功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加强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铁道部颁布了新版的<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明确提出了信号维修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预防与整修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良好.在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修程改革,逐步实现以状态修为主的维修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广泛运用,积累了大量的电气特性、继电器状态等设备运用数据,而目前在维修作业过程中仍需人工调阅数据,受限于作业数量大、盯控不及时甚至失误,难免会出现漏检、漏修甚至假维修的情况。为此,结合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数据、作业卡控系统数据、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数据等,对维修作业盯控的自动化、智能化进行研究,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设备安全隐患。通过对设备报警、运用次数的统计,进行作业留痕分析;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对作业前后设备的电气特性曲线、道岔动作电流/功率曲线进行匹配,分析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实现不同网络间的安全隔离,满足网络等级保护二级的要求。经过现场一年多的运用,有效避免了漏检、漏修和假维修等现象,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兰州西客站BIM模型,通过对模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对BIM软件的本地化开发,为房建段建立运维管理平台,从人员、设备、监测实时数据、管网、器材、备品、巡检、维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采用可视技术与BI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设备维修可视指导功能,对岗前学习和作业指导提供技术手段,利用智能监测技术对重要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使得维修指导更及时,提高了效率。现场使用PDA和电子标签实现现场人员、任务、执行情况跟踪管理,充分发挥巡检作用,在巡检中提前发现设备、设施隐患,做到维修有准备、有计划,减少设备故障,及时传输技术资料和现场资料,缩短设备抢修时间。  相似文献   

16.
以铁路局检测车各专业数据为依据,运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清洗、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展示等手段,设计了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和主要分析功能。系统实现铁路局各专业检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清洗、分析和可视化;形成跨专业检测数据的完整、统一、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展现;实现铁路局领导掌握设备运行总体情况,科学指导各专业基础设施维修,有力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更好地为铁路局检测车各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现阶段航空、轨道交通领域维修间隔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动车组维修的特点,以动车组运用维修时间间隔为优化目标,针对现行"计划预防修"体制下的"过剩维修"和"维修不足"并存的现象,基于动车组运用修故障数据,采用生存分析与可靠性理论来确定部件合理的维修间隔。关键步骤主要涵盖部件可靠度曲线的威布尔分布的拟合、利用最大似然法对两参数威布尔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以及对拟合出的可靠度函数利用条件概率确定维修间隔。并以CRH380B(L)型动车组轮对空心车轴为例,对文中介绍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状态不会因维修活动改变的动车组部件,其维修间隔可根据部件的可靠性确定,基于故障数据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动车组维修实际吻合度较高,可为动车组维修项目周期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修需求,构建了基于信号动态检测数据,以检测数据存储管理、检测闭环管理、检测数据历史对比分析和关联综合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列控设备维修支持系统。对该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现代维修理论为依据,结合大秦线重载机车运用的实际情况,全面阐述HXD系列电力机车的维修方式,提出了采用以"预防性维修"为主要维修方式,以"状态修"为辅助维修的手段,达到提高机车检修效率和运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I0009-I0010
对电气设备的维修而言,状态修是最佳的维修模式,但也是最难有效实施的。实施状态修维修模式的关键是要能够使用科学的监测、检查、诊断等手段,及时获取、全面掌握电气设备运用状态的数据,对照标准分析、判断电气设备是否正常,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电气设备的不同状态进行相应的预防性维修。被誉为"谐波诊断之父"的日本ATC公司高博先生根据高次谐波的测定原理,研发出的非接触型电气设备诊断器彻底解决了电气设备状态修的两大技术难点——数据获取与数据比对。高博先生的研究成果不仅使电气设备的状态修维修模式能得以有效实施,而且能使技术人员在远离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对电气设备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