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承载力可靠度计算方法,确定了抗力概率分布类型,根据统计分析、事理的侧摩阻力参数,计算出各土层的可靠度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二种不同成孔工艺施工的钻孔灌注桩中埋设钢筋应力计,对灌注桩进行静载荷试验,测得在各级荷载下的桩身轴力分布,获得在极限荷载下桩身侧摩阻力分布,得出二种不同成孔工艺对桩身侧摩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直径灌注桩桩侧摩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苏州地区4根大直径桥梁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试验结果,给出了该地区主要土层的侧摩阻力及其极限摩阻力建议值。试验表明:相当一部分桩侧土层未能达到极限状态,只有54 5%~78 4%范围内的土层达到极限值;桩底沉渣直接影响桩顶沉降及极限承载力;随着长径比的加大,桩侧摩阻力发挥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钻孔灌注桩侧摩阻力静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获得桩的Q-S曲线,计算得到桩侧摩阻力值;用有限元法对加载试验进行了模拟,得到不同荷载下桩壁侧摩阻力在深度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覆盖层以下的红砂岩中,桩侧摩阻力大小随深度加深而减小;红砂岩层中桩基极限侧摩阻力值为800~900 kPa,建议设计取500 kPa,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应用混合桩理论解释了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摩阻力试验值与勘察值之间的差值,总结了极限荷载作用下桩的临界破坏面在桩周土中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孔隙比是影响钻孔灌注桩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静力计算方法,对黄土地区黄土状土、老黄土的桩侧摩阻力取值进行研究。通过对侧摩阻力静力计算公式进行分析,提出土性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表示黄土地区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公式,得到计算黄土状土、老黄土桩侧摩阻力公式的参数,并通过工程实例来验证取值的合理性。通过对极限荷载下桩侧摩阻力总结,结合多参数统计法计算结果,与现行规范值进行对比,提出了黄土地区黄土状土、老黄土桩侧摩阻力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选取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新湾互通3组桩基进行桩侧摩阻力发挥情况的现场监测。第1组桩基采用静载试验方式加载。第2组和第3组桩基通过上部结构施工加载,其中第2组桩基上部结构施工方法为节段挂篮现浇,第3组桩基上部结构施工方法为整体支架现浇。各组桩基受荷过程中桩身轴力逐步增大,桩侧土摩阻力发挥程度也逐渐加大。静置时间不等的第1组和第3组桩基粉土层摩阻力测试值不等,静置时间长的第3组桩基的粉土层摩阻力测试值大于第1组桩基的粉土层摩阻力测试值。分级受荷的第1组和第2组桩基,第2组桩基各级荷载施加的时间间隔较长,在施加的荷载量级相当时,第2组桩基粉土层、粉砂层摩阻力测试值大于第1组桩基粉土层、粉砂层摩阻力测试值。  相似文献   

8.
侧摩阻力对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法为基础,用梁函数逼近桩变形曲线,用文献中方法较为精确地分析了不计和计及桩侧摩阻力桩的计算长度。土的抗力增加,桩的刚度减少,桩失稳半波数增加,一般n<10。桩侧摩阻力,特别是负摩阻力对桩的稳定有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外公路》2021,41(4):40-46
钻孔灌注桩由于机械类型、钻头直径、成孔时间、泥浆性能、土层特性等的不同,使得成孔时间和孔壁形状各不相同,造成成桩后的钻孔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该文通过建立黏性土中灌注桩侧摩阻力计算模型,依据荷载传递微分方程推算桩体系荷载传递函数,将理论解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研究成孔相关参数对黏性土中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粉喷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分析,阐述了桩端土压缩模量及桩长对侧摩阻力沿桩身分布的影响规律,定量分析了桩侧摩阻力强化效应在桩端以上的作用范围及强化程度,并将结论应用于邯郸某危房重建工程地基粉喷桩加固处理设计参数中,载荷试验证明设计参数选择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讨论侧摩阻力随位移的发挥性状。在对双曲线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这一模型,对上海地区某预制桩的侧摩阻力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曲线函数模拟桩侧摩阻力随相对位移的发展变化是合适的。依据实测资料,给出了上海土层侧摩阻力随位移发挥的双曲线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火山灰区域地基土与国内同样土质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差异,通过3根长度不同的钻孔灌注桩展开了桩侧摩阻力现场试验,并分析了不同土质桩侧摩阻力在该地区的发挥值。结果表明,该区域成桩效果良好,部分土体所发挥的摩阻值与国内规范建议取值范围存在差异,大部分土层摩阻力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均呈增大趋势,桩侧摩阻力尚未达到极限,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3.
桩-土摩阻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桩基研究的深入,桩-土摩阻力研究从不考虑桩周土体作用到考虑桩-土位移协调,到考虑桩-土相对位移和摩阻力,再到目前考虑成桩后休止期的影响,并分析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杜建华  于全胜 《隧道建设》2017,37(11):1387-1395
石家庄地铁人民广场站试桩采用静载试验方案加载测试,设计要求除进行承载力测试外,还需确定桩侧各土层的分层极限侧摩阻力和桩端土的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占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承载力特征值的比例。利用消阻双护筒消除无效土层的侧摩阻力,通过桩身应力观测,利用弹性力学公式推算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双护筒消阻装置可直接消除无效土层段的侧摩阻力,使试验桩真实反映工程桩的实际承载力、侧摩阻力、端阻力及沉降值;2)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侧总阻力占比65%~66%,桩端总阻力占比34%~35%;达到承载力特征值时,桩侧总阻力占比76%~80%,桩端总阻力占比20%~24%;试桩承载力类型均为端承摩擦桩;3)局部范围内土层桩侧摩阻力表现为应力和位移的软化特征;4)桩端持力层主要为卵石层,对承载力的贡献平均占比约30%。  相似文献   

15.
钻孔灌注桩桩尖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廷 《公路》1998,(1):35-37,51
试桩实践证实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的极尖部分发挥抗力所占桩的极限承载力比例很小,与JTJ024-85规范中公式4·3·2-3计算值相差较远。原因是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尖部分发挥的抗力远未达到极限状态,为了安全和可靠建议取消公式4·3·2-1的桩底抗力计算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结合滏阳新河特大桥施工实际及在钻孔桩施工方面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经验,针对钻孔桩施工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该文研究了钻孔灌注桩的扩大头部分的配筋施工工艺,对钻孔灌注桩桩底配筋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将来钻孔灌注桩桩底配筋提供依据,可以通过桩底配筋优化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Davis一维非线性固结理论,求得桩周土体固结沉降随时间和深度变化的计算公式;结合桩-土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建立复合地基中桩体平衡方程的矩阵表达式,通过将矩阵方程组联立迭代求解,得到复合地基中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及中性点位置.通过针对某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中所建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继而探讨了地基土固结度、桩周土体初始体积压缩系数、桩端土体压缩模量及桩-土应力比对桩侧负摩阻力和中性点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考虑土体非线性固结沉降的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模型可以有效、准确地反映复合地基中基桩负摩阻力和中性点位置随地基土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桩周土体初始体积压缩系数对桩侧摩阻力影响显著,桩端土体压缩模量对中性点位置影响显著;桩身下拽力、中性点深度随着桩-土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已有桩基负摩阻力研究多关注于桩周土体为粘土的情况,桩周土为砂土的模型试验相对较少。设计实施了砂土中单桩及双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试验中对桩顶与土表进行了分级加载,测定了模型桩桩身应变、桩顶位移以及土体分层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土表分级荷载作用下的土体沉降增加值大于桩沉降增加值,桩基中性点位置存在下移趋势。受群桩效应的影响,桩顶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小于双桩沉降,土表超载作用下3倍桩间距的双桩沉降最小。从桩身轴力最大值分析,5倍桩间距的双桩可忽略群桩效应。随土表超载分级加载,单桩负摩阻力有效应力系数因侧摩阻力发挥所需桩土相对位移的影响而逐渐减少,而双桩的负摩阻力有效应力系数逐渐接近单桩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制的冻融循环模型桩试验系统,对桩土间土体融沉引起的桩侧摩阻力进行了室内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土体中模型桩在冻结温度分别为-1,-2,-5℃和-10℃时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在一定范围内随冻结温度降低而增大;桩侧摩阻力随土体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且存在一个界限含水率,低于界限含水率时,侧摩阻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反之则随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最后,联系温度与含水率对桩侧摩阻力的作用关系,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了考虑温度影响因子的冻融土体中桩侧摩阻力计算模型,并以沈阳地铁中段DK11 +685联络站建设工程为例,对施工过程中的桩基受力情况做了现场监测.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所建立本构关系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