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建京港澳高铁安九段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为主跨672 m双塔双索面钢-混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主跨及辅助跨主梁采用钢箱梁,标准节段长18 m,重约510 t,锚跨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重约200 t/m。根据该桥结构特点及水文地质条件,主梁采用现浇支架+多点顶推+单悬臂+双悬臂等混合方案施工。锚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钻孔桩+钢管立柱+贝雷梁(大桥Ⅰ号桁梁)”支架现浇方案施工。九江侧钢梁采用单悬臂+多点顶推施工技术,边跨钢梁、合龙段与结合段同步顶推,省略了九江侧边跨合龙工序;在结合段钢梁与锚跨预应力混凝土梁之间设置锁定结构,保证了结合段施工质量。黄梅侧钢梁采用轻型墩旁托架+双悬臂+单悬臂施工技术,4号墩墩顶三节段采用轻型托架滑移施工,结合段采用浮吊整体吊装,定位后浇筑结合段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后进行边跨合龙;黄梅侧边跨和中跨合龙段均采用主动合龙,先边跨合龙后中跨合龙。  相似文献   

2.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820m的双塔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大桥中跨与南边跨主梁采用PK断面钢箱梁结构,北边跨主梁采用PK断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长251.5m)。受粉细砂地质条件影响,大桥北边跨主梁采用"1+1桥位短线法"进行工厂化预制、胶拼施工。施工时,首先采用大型组合式移动模板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节段预制施工,然后利用1 100t特种龙门吊机将箱梁节段提升至墩顶滑移支架,最后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节段匹配、胶拼,并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筋进行体系转换,完成北边跨主梁施工。  相似文献   

3.
松原市天河大桥北汊主桥为双塔空间索面自锚式钢-混组合梁悬索桥,跨径布置为(40+100+266+100+40)m,钢-混结合段长2m,位于锚跨距桥塔89m处。单重37t的结合段钢梁节段使用150t履带吊进行吊装。钢-混结合段先安装PBL键,然后安装钢筋,纵向、横向均设有预应力筋。结合段混凝土使用C55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劲性骨架锁定与预应力张拉锁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钢梁进行锁定,对钢梁在温度变化产生的膨胀与收缩都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控制了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浇筑和养生过程中内部应力的变化,有效地避免了在梁体浇筑完成后出现的裂缝现象。  相似文献   

4.
迫龙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0m的混合梁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主梁、中跨采用钢-混结合梁。该桥主梁采用不对称双悬臂方案施工,即边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牵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跨钢-混结合梁采用架梁吊机悬臂拼装施工。在该桥主梁施工中,采用不同步双悬臂施工,中跨钢梁安装超前边跨1个节段,以取消中跨约3 000t的均布压重;在边跨距离桥塔中心27.5m处设置施工辅助墩,以提高中跨结合梁的大悬臂状态稳定性;在中跨钢-混结合段处设置反拉压重装置,以提高塔梁锚固性能;设置塔梁临时固结和纵向限位装置,以抵抗墩顶处梁体的不平衡力矩;将边跨侧靠近桥台的3个节段合并成1个边跨现浇段,以减少双悬臂施工的节段数。该桥已于2016年完工,成桥线形及结构受力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边跨混凝土主梁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为(90+160+2×616+160+90)m三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其边跨90 m主梁采用混凝土边主梁断面。混凝土主梁在临时墩、贝雷梁支架上分3段现浇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现浇支架上部采取贝雷梁桁架结构,设置8个临时墩,同时对支架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施工中采用专用支架确保了主梁索道管精确定位;利用千斤顶对钢-混凝土结合段钢梁精确定位,并采取防裂措施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6.
都香高速金沙江大桥主桥采用跨径布置为(340+72+48+32)m的独塔斜拉桥。主梁采用钢-混混合梁,主跨为分离式双边箱的PK钢箱梁,边跨为整体式混凝土箱梁,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中心线12.4m处。桥塔采用钻石形混凝土结构,总高197.6m,其下布置整体式承台,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斜拉索按空间扇形双索面布置,每个空间索面设20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1 770MPa高强度低松弛平行钢丝束。塔上索距为2.0~4.0m;梁上索距在钢箱梁段为16m,在混凝土箱梁段为8m、4.5m两种。塔端采用预应力锚固,梁端采用钢锚箱锚固。该桥桥塔采用爬模法施工,钢梁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混凝土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城市桥梁的景观和功能等要求,杭州湾大道跨十塘横江桥设计为交叉式独塔斜拉桥。主桥采用(33+42+51+44)m独塔斜拉桥,桥面宽40.5m,在边跨、主跨各设1个辅助墩,形成四跨一联的结构体系;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六室箱梁;相互交错的大、小钢拱圈构成桥塔,大、小塔柱顺桥向倾角为10°,钢拱塔与混凝土塔座之间设4.5m高钢-混结合段;斜拉索采用扇形空间双索面布置,塔上采用销轴式锚固。桥塔采用分节段吊装施工,主梁采用分节段支架现浇施工。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该桥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松原市天河大桥北汊主桥为(40+100+266+100+40)m双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人字形结构,主梁分为混凝土加劲梁以及钢-混组合梁(由格构式钢梁上铺混凝土桥面板组成)两部分,主缆呈空间三维线形,全桥共51对吊索。桥塔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通过设置主动支撑以及预偏量控制塔身倾斜度;格构式钢梁采用以直代曲制作,边跨钢梁采用吊机原位吊装,中跨钢梁采用拼装平台上整节段拼装牵引滑移施工;主缆锚固系统位于加劲梁锚墩横梁上,采用厂内预制现场整体吊装施工;主缆架设采用PPWS施工方法,猫道采用预制吊装施工;针对可转动索夹以及球铰底座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体系转换临时吊索的使用顺序,达到吊索一次张拉成型。  相似文献   

9.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m的双塔双索面高低塔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钢主梁采用箱桁组合结构。主桥钢梁节段船运至桥位,在主墩墩旁搭设简易钢支架,采用1 000t浮吊吊装、拖拉滑移法架设主墩墩顶节段钢梁;拼装800t变幅式桅杆起重机后双悬臂架设钢梁至辅助墩;辅助墩墩顶钢梁采用800t浮吊吊装架设,桥面架梁吊机再悬臂架设钢梁至边墩,将边墩墩顶钢梁分层叠放后再依次用架梁吊机吊装就位;中跨合龙段利用无为侧架梁吊机提升,采取部分斜拉索索力调整、桥塔墩墩顶顶推纵移、温差调整等措施,实现了高精度、快速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10.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 120+392+112) 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爬模施工;钢-混结合段高3 m,内部采用PBL键+剪力钉+高强度钢锚杆+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形式。在中塔柱设置钢管临时横撑控制塔柱线形及应力;下横梁采用落地支架法分层施工,与对应塔柱同步浇筑;钢-混结合段混凝土采用C60细石补偿收缩混凝土+高强度灌浆料,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工厂“2+1”立体匹配制造、“提升站+运输栈桥”钢塔节段转运等技术,并研制15 000 t·m超大型塔吊,实现了钢塔柱大节段的制造、整体滩地运输和吊装;钢塔节段间采用栓焊组合连接形式,通过设置工艺隔板、双面坡口等措施控制了钢塔焊接变形;利用定位桁架临时锁定钢塔合龙段实现了钢塔的精确合龙,定位桁架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江  李磊 《桥梁建设》2021,(2):137-143
长沙市湘府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万家丽立交由主线桥和8条匝道组成,共5层,其中主线桥为(60+90+60)m连续梁桥,主梁采用三箱三室变截面钢箱梁;匝道桥主梁采用带悬臂的直腹板钢箱梁。针对该桥钢箱梁施工难点,结合桥址处施工环境,提出了大节段支架法+500 t履带吊架设(方案1)、小节段支架法+260 t履带吊架设(方案2)、双塔吊+260 t履带吊架设(方案3)3种钢箱梁架设方案,通过现场吊装条件、施工难度、工期等方面综合比选,采用方案3施工。该桥钢箱梁分节段制造后,分2期按从下往上的顺序,采用D5200-240塔吊、STT3330-160塔吊和260 t履带吊架设。实践证明采用方案3施工,将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解决了地铁交叉施工的问题,满足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12.
闫兴非  张涛  汪罗英  彭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50-52,M0008,M0009
平申线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中泖港大桥主桥为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与钢箱梁混合而成的桥梁,桥梁的总体跨径布置为65 m+135 m+65 m,其中主跨跨中55 m范围布置了钢箱梁其他部分布置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该桥的主梁在中间桥墩处梁高为7.2 m,高跨比为1/18.75,跨中梁高3.2 m,高跨比1/42.18,混凝土部分箱梁梁底按2次抛物线变化,钢箱梁采用等截面形式。对该桥采用ANSYS软件建立板壳实体模型进行主桥整体分析表明,该桥各个结构部位的受力满足规范要求。该桥的施工方法采用了悬臂对称浇筑混凝土梁段、支架上浇筑边跨混凝土合龙段、施工钢混结合段以及整体吊装钢箱梁节段等。运营情况表明该混合梁结构形式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寨长征大桥主桥为(80+100)m斜塔斜拉桥。桥塔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在钢管内部设置钢筋笼、钢管内壁焊接PBL纵向加劲肋及环向加劲肋,并灌注高性能混凝土,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主梁采用钢箱结构;斜拉索呈扇形布置在中央分隔带内,单索面双排布置,斜拉索采用镀锌高强平行钢丝束,外层护套表面设置螺旋线以抑制风雨振;塔、墩、梁处钢-混结合段采用剪力钉、PBL连接键等,形成塔、墩、梁固结的约束体系。主桥采用临时墩辅助下的钢箱节段拼装方法施工。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主桥进行整体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主桥的钢管混凝土桥塔、主梁、斜拉索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26m的双塔双索面半飘浮体系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采用分离式双箱PK断面形式,中跨为钢箱梁,边跨为PC箱梁,钢-混凝土结合段设于中跨距桥塔中心12.5m处。为使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平稳过渡,钢-混凝土结合段采用PBL剪力连接器的多格室传力构造。索塔锚固采用在塔柱内置钢锚箱的构造,为控制锚固区混凝土裂缝开展,在锚固侧混凝土塔壁内设置12фs15.24预应力束。为增强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进行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及钢结构防腐设计;采用全寿命设计理念,设置桥梁各主要构件检查维护通道,提出构件检查、维护周期及更换标准、工艺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钢-混组合梁(钢结构桥梁)遭遇碳氢火灾时的耐火性能与抗火设计方法,设计制作了3榀大比例钢-混组合缩尺试验梁,包括简支体系箱形截面梁、连续体系箱形截面和双肋工字形钢截面梁。开展了碳氢火灾下(前期燃油急速升温和后期天然气维持高温)简支梁跨中受火和连续梁单跨局部受火试验,获悉了截面温度场、受火跨和非受火跨挠度变化路径、裂缝发展模式、钢板屈曲特征和破坏模式。分析得到了组合梁在碳氢火灾下的耐火极限,深入揭示了组合梁截面类型和结构体系对组合梁耐火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具有显著的热沉效应,火灾下钢梁的升温速率远快于混凝土板,停火后钢梁温度迅速降低而混凝土板温度持续升高,混凝土板上层的温度在停火48 min后仍然呈走高趋势;碳氢火灾下简支体系钢-混组合梁的挠度从初期就表现出快速增大的趋势,最终因挠度过大而失效;连续体系钢-混组合梁受火跨的挠度在初期增长较为缓慢,最终由于墩顶负弯矩区和跨中正弯矩区均出现塑性铰,梁转为机构体系,使得跨中挠度快速增大而破坏;连续体系钢-混组合梁非受火跨由于变形协调性先上拱,随后由于受火跨刚度衰退转向下挠;闭口截面箱梁仅外表面受火,其耐火性能显著优于双肋工字形钢截面梁,在相似荷载水平下其耐火极限分别为48 min和42 min;连续体系钢-混组合梁由于多余约束的存在,从受火开始就发生剧烈的内力重分布和变形协调,相较于简支梁,其耐火极限可提高100%;高温下连续体系钢-混组合梁出现的塑性铰与常温下的不同,是一种刚度逐渐降低的时变塑性铰。研究成果可为钢结构桥梁的耐火试验方法提供指导依据,也可为其抗火设计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汪翀  刘涛 《世界桥梁》2021,49(2):31-35
赞比西河特大桥是赞比亚芒古塔博桥梁项目工程的控制性重点工程,主桥为(26.6+40+3×54+40+26.6)m钢—混结合梁桥.钢梁由2根工字钢板梁组成,间距5.5m,采用联结系连接.钢梁截面高度分别为1.6,1.6~2(变截面段),2,2~2.8(变截面段),2.8m,宽度均为0.8m.钢梁上部为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采...  相似文献   

17.
刘源  李鸥  林吉明 《世界桥梁》2021,49(2):36-42
浙江秀山大桥主桥为主跨926 m的双塔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全桥加劲梁共分89个安装节段,标准节段吊装重量212.6 t,最大吊装重量247.1 t.桥址处地理环境复杂、海洋环境恶劣,钢箱梁安装难度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钢箱梁中跨由跨中向桥塔方向对称吊装,两岸边跨由锚碇向桥塔方向对称吊装,先合龙中跨再合龙边跨.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凤  许鑫  余昆 《世界桥梁》2022,50(1):46-51
秭归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519 m(计算跨径)全推力中承式无铰钢箱桁架拱桥,钢-混凝土结合梁设计为"平面框架式钢梁+预制混凝土桥面"结构体系.桥梁位于三峡库区,跨越长江主航道,两岸地势险要、场地狭窄,且受峡谷复杂风场影响.结合桥梁结构及建造环境特点,钢梁进场采用陆上、水上多样化的运输方式,在江面航道外侧设定位船实现运输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混凝土翼板设置后张预应力的连续组合梁,建立预应力从梁端混凝土向组合梁全截面传递的力学模型,根据连接件剪切滑移本构关系及预应力束对称截面处的界面滑移为零的边界条件,解得混凝土翼板轴力、钢梁轴力及界面剪力的分布函数,求得组合梁考虑连接件柔性的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结果表明,影响组合截面内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剪力连接件的滑移刚度、预应力束长度及混凝土板与钢梁的轴向刚度比;预应力束越长,界面剪力分布越平缓,界面滑移愈小。  相似文献   

20.
鄂东大桥混合梁钢-混凝土结合部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混合梁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部结构构造不合理产生的混凝土开裂、钢板与混凝土剥离、结构性能差、耐久性不足等问题,改善钢-混凝土结合部的结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确保大桥整体设计使用寿命,针对世界第二混合梁斜拉桥——主跨926 m的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以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为手段,研究了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部的合理位置确定、结构形式选择以及细部构造等。结合部位置应从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和造价经济3个方面综合确定。部分断面连接承压传剪式"钢格室+开孔板连接件"的结构构造传力平顺、刚度过渡平稳、构造合理,是混合梁结合部的合理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