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鑫 《中外公路》2024,(2):130-137
针对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废旧轮胎胶粉、蔗渣纤维潜在的资源价值,探索多种固废协同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研究蔗渣纤维的微观结构及热特性,进行掺蔗渣纤维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评价及试验段铺筑与观测。结果表明:蔗渣纤维具有多层纤维壁的空心管腔结构,有利于吸附混合料中的自由沥青,增强蔗渣纤维与沥青之间的黏附性;蔗渣纤维与木质素纤维热重曲线基本一致,但在热失重的第二阶段,蔗渣纤维呈现出双峰结构,木质素纤维表现为单峰形状;掺加蔗渣纤维后,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值提高了约24.6%,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值提高了约19.3%,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分别提高了约4.7%、8.6%,铺筑的试验段使用状况良好。整体而言,蔗渣纤维对于改善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具有一定的功效,提升了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增强了集料的骨架效果,提高了混合料整体结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2.
SMA沥青混合料中木质素纤维用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SMA沥青混合料的木质纤维素掺量(0.3%)均以经验确定,缺乏相关的试验依据,文章提出通过SMA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以选择确定混合料的最佳纤维掺量。通过评价和分析不同纤维掺量SMA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包括析漏、肯特堡飞散、抗水损害、高温稳定性能、低温稳定性能等试验,以确定推荐SMA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纤维掺量。研究结果表明,SMA沥青混合料木质素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33%。  相似文献   

3.
聂思宇  李泉  李佩  吴庆定  刘克非 《公路工程》2021,(2):183-187,211
为研究速生草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与木质素纤维进行对比,基于室内试验确定了速生草纤维的最佳掺量及其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并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等对比分析了速生草植物纤维沥青混合料和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速生草纤维的吸油率明显高于木质素纤...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SMA-13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相同骨架级配下确定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对其高低温稳定性、抗水损害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以某高速项目进行实体工程验证。结果表明木质纤维起到了加筋、粘结稳定作用,最佳掺量为3.5%,相对基质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度提高39.36%;低温抗弯拉强度提高34.80%;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与TSR分别提高4.61%、9.66%;铺筑的实体路面工程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纤维沥青混合料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彭波  关宁锋  苟国涛 《中外公路》2006,26(1):128-130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纤维加筋稳定剂的研究,系统分析了纤维加筋稳定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探讨了纤维加筋稳定剂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并与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能够增强沥青的粘滞性,加强力学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和水稳定性,增加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纤维在沥青中起到加筋作用,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恢复性能,显著改善其温度稳定性。沥青混合料掺加纤维加筋稳定剂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选定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不同掺量的聚丙烯腈纤维,通过试验分析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密度、孔隙率等体积指标,以及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腈纤维掺量的增多,最佳油石比、矿料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逐渐增大,而视密度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当掺量小于0.3%时,增加纤维掺量能很好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而当纤维掺量大于0.3%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反而随纤维掺量的增多而变差。  相似文献   

7.
以高粘沥青、SBS改性沥青+木质素纤维、SBS改性沥青3种胶结料分别对OGFCl0和OGFCl3作配合比设计和汉堡车辙试验,对比分析其适用性和路用性能。结果表明OGFC沥青混合料以SBS改性沥青+木质素纤维作为胶结料时其耐久性和路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橡胶沥青透水路面适宜的沥青膜厚度,选择特征因素模型法计算矿料比表面积。针对不同级配选择7种沥青膜厚度25~37μm(间隔2μm),根据每种油膜厚度及集料吸油率反算各混合料的油石比。通过反算得出不同级配不同油膜厚度的油石比制备马歇尔试件,对马氏试件进行稳定度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及谢伦堡析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膜厚度在29~33μm之间时,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与较好的强度性能,且混合料析漏与飞散损失均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在对橡胶沥青透水路面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集料比表面积及吸油率初步设定沥青膜厚度为30μm。  相似文献   

9.
排水沥青混合料通常采用高粘改性沥青,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排水沥青路面的推广应用。采用普通国创SBS改性沥青掺加适量纤维,并借鉴高粘改性沥青的级配范围和混合料设计方法制备排水纤维沥青混合料,通过析漏和飞散试验分别确定其最大沥青用量(OACmax)和最小沥青用量(OACmin),由此确定出排水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并进行性能验证。最终得到路用性能良好且造价较低的排水纤维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8)
通过改变粉胶比及碳纤维的长度和掺量,对比研究了碳纤维沥青胶浆的动态流变特性和黏流特性,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对其内部微观形貌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对沥青胶浆流变性能具有明显改善效果;粉胶比一定时,碳纤维掺量越大,沥青胶浆黏度越大;纤维掺量一定时,粉胶比增大,纤维沥青胶浆黏度明显增大,且粉胶比越大,纤维沥青胶浆黏温曲线随温度变化越显著;在沥青胶浆中,碳纤维相互搭接形成空间网络结构,其稳定和加筋作用可显著改善沥青胶浆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选取间断级配SMA-13,掺入4‰的玄武岩纤维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将其与掺入同掺量木质素纤维的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对比,以研究玄武岩纤维的使用对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相比,掺加玄武岩纤维的SMA-13沥青混合料,其油石比得到降低,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能有所提高,但水稳定性提高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对聚酯纤维掺量为0、0.1%、0.2%、0.3%、0.4%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研究,分析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规律,并从细微观层面揭示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增强机制;同时引入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对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并基于路用性能优选出最佳纤维掺量。结果表明:聚酯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通过桥接、加筋、增韧等作用,使纤维混合料路用性能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聚酯纤维掺量为0.3%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最优;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较大,其次为低温抗裂性。在最佳掺量下,动稳定度提高51.82%,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增大32.74%,冻融劈裂强度比增加11.8%。  相似文献   

13.
徐秀维 《中南公路工程》2013,(3):219-221,225
为了研究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引入木质素纤维作对比,对两种纤维的技术指标进行检测;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小梁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两种纤维沥青混合料及不掺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改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纤维能显著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且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比木质素纤维混合料具有更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3)
在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基础上,进行SMA-13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及析漏飞散试验,对木质纤维和3种矿质纤维在不同掺量下SMA-13路用性能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木质纤维的SMA-13沥青混合料吸油效果和路用性能最好;针对文中选用的矿质2号、矿质3号和矿质4号3种矿质纤维,3号矿质纤维的吸油性和路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絮状与颗粒状两种木质素纤维SMA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蠕变柔量与动态模量、经济-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经济性、路用性能两个方面对两种木质素纤维SMA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成果可为木质素纤维类型的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万平  武和平  赵升 《公路工程》2009,34(2):127-130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不同油石比、温度下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可以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油石比、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影响很大,在正常油石比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油石比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高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车辙王抗车辙剂适合铺筑在交通量大、重载较多的路段.  相似文献   

17.
将WK-I号抗车辙剂,掺加到AC-20沥青混合料中,结合料分别采用普通道路石油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研究不同结合料类型时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正中牌WK-I号抗车辙剂后,无需提高沥青混合料生产及击实温度,即可大幅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且添加后WK-I号抗车辙剂等量替代相应质量沥青结合料,而无需改变原混合料级配及油石比。5‰掺量时,普通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高达6 000次/mm以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则超过10 000次/mm。在显著改善AC-20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同时,WK-I号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同时对提高普通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将WK-Ⅰ号抗车辙剂,掺加到AC-20沥青混合料中,结合料分别采用普通道路石油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研究不同结合料类型时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正中牌WK-Ⅰ号抗车辙剂后,无需提高沥青混合料生产及击实温度,即可大幅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且添加后WK-Ⅰ号抗车辙剂等量替代相应质量沥青结合料,而无需改变原混合料级配及油石比.5‰掺量时,普通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高达6 000次/mm以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则超过10 000次/mm.在显著改善AC-20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同时,WK-Ⅰ号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同时对提高普通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纤维加筋材料可以改善其整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这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介绍了三种典型的路用软纤维,并详细阐述了纤维材料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作用机理。通过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了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对SMA路用性能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三种SMA的试验指标均满足现行规范,且在部分指标上要远超出规范要求。经过对三种SMA的试验结果比较,可知掺0.25%聚酯纤维SMA的综合路用性能要优于掺0.25%聚丙烯腈纤维SMA与掺0.3%木质素纤维SMA。  相似文献   

20.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沥青混凝土中掺加纤维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路面的抗水侵害能力、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减少路面的反射裂缝。试验讨论了聚酯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0.25%聚酯纤维及0.3%聚丙烯腈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提高约20%~30%,残留稳定度达到90%以上,而掺加0.3%聚丙烯腈纤维可以使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提高3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