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汽车悬架弹簧在整车腐蚀试验中发生断裂。采用电镜扫描、残余应力检测、化学成分检测、硬度检测、金相组织及脱碳检测、涂层厚度和附着力测量,对断裂失效样品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弹簧断裂的根本原因是在整车腐蚀试验中受到高速石击导致涂层破损产生裂纹源,并在腐蚀和疲劳的作用下使得裂纹进一步扩展,最终导致弹簧断裂。最后提出了采用双涂层的表面处理方法,使得弹簧抗石击的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5.
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整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以一个车辆的整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轴距预瞄信息,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个车辆的悬架控制策略,通过模拟和仿真的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轴距预瞄控制对于改进车辆性能的能力,检验了所建立的整车模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研究分析橡胶衬套发现橡胶衬套的刚度变化对汽车的悬架参数有重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能。文章选择对橡胶衬套的刚度展开讨论,首先建立了带有橡胶衬套与转向系的双横臂独立前悬架的弹性连接运动学模型。以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轮距的变化、轮心处悬架垂直刚度等悬架参数为观察指标,设置悬架与整车的部分参数,给建立的模型输入左右车轮平行跳动激励,进行仿真对比,得出弹性连接状态下的模型综合结果更好。然后分析在弹性运动学状态下各个橡胶衬套刚度的改变对悬架运动学特性参数的影响大小,得出衬套径向刚度、轴向刚度的改变对悬架运动学特性参数综合影响,这对提升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平顺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悬架转向特性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改善汽车直线行驶稳定性及转向行驶特性,近年来,人们对悬架系统的导向功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具有转向功能的悬架系统相继得到发展。钢板弹簧县架系统“轴转向”效应的应用;前后轮转向主动控制的四轮转向(4WS)系统;以及使悬架系统具有合适的变形转向功能,其中,多链节(多连杆)悬架结构和雪铁龙ZX系列轿车的随动悬架便是代表。本文对这些结构各异的悬架系统的转向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雪铁龙ZX系列 相似文献
8.
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一种运动性能,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而且也是决定高速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悬架性能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又是密不可分的,研究悬架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对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日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传统的计算方法在分析汽车的各种特性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研究的要求。本文便是采用了先进的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通过对悬架参数的设计,达到优化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ADAMS对双横臂独立悬架进行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某商务车的独立悬架的数学建模和仿真模型,利用ADAMS软件精确地计算汽车运动中悬架定位参数的变化,分析了该悬架定位参数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提高产品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研究转向横拉杆的弹性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轿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对于操纵稳定性的稳态特性,采用了ISO4138标准,在车辆行驶100 km/h下的固定圆周转向规程来进行评价;对于瞬态操纵稳定性特性,则采用ISO7401标准中方向盘扫频输入的响应特性来进行评价。仿真结果表明,转向横拉杆的弹性与轿车操纵稳定性的不足有很大关系,如果弹性横拉杆刚性过大,则需要1个较大的转向传动比以弥补其不足转向特性。因此,在汽车设计开发中,必须将转向横拉杆的弹性特性和转向传动比综合平衡考虑,两需要很好的匹配才能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运用MATLAB软件结合多刚体系统动理学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给出了麦弗逊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运动特性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导向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有效;优化后,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0.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Mechanics and Mobility》2012,50(9):1422-1437
McPherson suspension modelling poses a challenging problem due to its nonlinear asymmetric behaviour. The paper proposes a planar quarter-car analytical model that not only considers vertical motion of the sprung mass (chassis) but also: (i)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for the unsprung mass (wheel assembly), (ii) wheel mass and its inertia moment about the longitudinal axis, and (iii) tyre damping and lateral deflection. This kinematic–dynamic model offers a solution to two important shortcomings of the conventional quarter-car model: it accounts for geometry and for tyre modelling. The paper offers a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the planar model as well as the complete set of mathematical equations. This analytical model can be suitable for fast computation in hardware-in-the-loop applications. Furthermore, a reproducible Simulink implementation is given. The model has been compared with a realistic Adams/View simulation to analyse dynamic behaviour for the jounce and rebound motion of the wheel and two relevant kinematic parameters: camber angle and track width vari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