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的两会上,虽然汽车行业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是新能源汽车依然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部长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十年大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推出。该规划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来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在我国的诞生始于2009年初,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已有13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联盟的发展由于区域化特征明显而表现出发展的困惑。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文中通过对总体规划、关键点分析和对未来规划方向的探讨,深入开展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规划研究。期冀不仅能为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而且能为其他联盟应对发展困惑提供一种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9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诸多鼓励政策相继出台。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最后提出以财税金融激励手段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9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诸多鼓励政策相继出台。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  相似文献   

5.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9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诸多鼓励政策相继出台。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  相似文献   

6.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对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制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系统阐述,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10,(44):10-10
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除了提高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性能之外,另一个必要条件是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2011年~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规定,要“扎实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到2015年试点城市数量达到30个以上。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发布征求意见。经适当修改上报国务院批准。2011年7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谈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现状等一系列问题。估计今年年底,《规划》有可能不能出台。本期东方时评《再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一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等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闻     
<正>工信部:启动面向2021-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为了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在近期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为下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促进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统领性作用。同时,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攻关期,需要立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根据《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国家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其中500亿元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2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100亿元支持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另有50亿元用于支持试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有100亿元用于支持试点城市新能源车零部件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