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行驶跑偏自动测试的精度和效率,在基于CCD图像传感的汽车行驶跑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新型汽车行驶跑偏自动测试系统,同步开发了跑偏测试系统的标定装置,深入研究了减小测试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标定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精度和测试效率高、操作简便,可广泛用于汽车生产检测线上车辆行驶跑偏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2.
针对已有行驶跑偏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并结合数据处理的汽车行驶跑偏测量方法.通过对比,说明了激光测距跑偏测量方法的先进性;介绍了该测试方法的系统组成、测试原理及算法,并进行了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有的车辆行驶跑偏量测量方法存在精度不够且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改进原有方法,提出一种对车辆跑偏的在线自动检测方法。本系统通过光电开关控制CCD相机采集图像,应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分割车辆图像,提出一种新的扫描方式来提取关键点用来计算车辆跑偏量。结果显示不仅能够快速计算出车辆跑偏量,而且还能够计算车辆的航向角。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其他相关领域也具有一定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汽车行驶跑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开发汽车行驶跑偏的测试系统。基于近景摄影技术并结合图像处理的汽车行驶跑偏测试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测试系统。文章介绍了系统的组成、测试原理及技术关键,并进行了误差分析。指出该测试系统采用非接触性量测手段,精度高;数字化信息,实时自动运行计算,速度快,可靠性高;对于有生产效率要求的整车生产厂,此测试系统具有广泛的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车辆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是汽车行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评价项目,为测量车辆行驶跑偏量,国家颁布了相应法规,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车辆行驶跑偏试验方法,针对标准要求搭建检测系统并进行相关试验。由于标准要求定位精度过高,因此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试验设备测试方法,通过试验结果比较,发现简化方法精度满足厘米级检测要求,适用于汽车制造商进行车辆跑偏检测工作,降低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离不开各类型的传感器,实现传感器的安装、标定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相机的标定、多线激光雷达的标定、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最后,文章构建了仿真环境和车辆行驶控制仿真算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跑偏的种类和相关试验标准,给出了基于VBOX设备的汽车跑偏量测试系统的构成和测试流程,并对某一车辆进行了测试。结论表明,利用该测试系统进行跑偏量测试方便、快捷,测试结果具有很高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8.
正1汽车跑偏分类汽车跑偏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行驶跑偏,是指汽车在平直良好的路面上,司机松握转向盘,以时速80~100km直线行驶100m左右,直线行驶方向向左或向右偏离超过2m,视为汽车行驶跑偏。(2)制动跑偏,是指汽车制动时,不按直线方向减速行驶,而急烈向左或向右偏跑,紧急制动是时特别明显。(3)突然跑偏,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生方向无法控制地单向跑偏。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汽车跑偏量的现有测试方法及其不足,提出运用GPS技术进行跑偏量的测试.在引用GPS测试中有关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GPS的汽车跑偏量的计算方法.对某一车辆实际测试和计算的结果表明,采用GPS技术测茸跑偏的方法简单、便捷,能达到相当高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0.
汽车行驶跑偏是行驶中常见的一种综合性故障现象,困扰着各个维修店和汽车生产厂家,文章对车辆四轮定位参数做了简单的介绍,浅析跑偏的影响各种因素,以及在量产阶段通过控制设定的关键参数确保行驶跑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柴油机喷雾场光学测量中关键参数的基本要求和取值范围与测量系统的主要误差来源及计算公式。分析认为CCD光电转换特性、像素当量值的舍入、照明光线的变化等引起的随机误差影响较小,并可采取多次采样取平均值的方法进一步减小其影响;实验台振动导致的摄像镜头在平行于焦平面上的微量偏移引入的测量误差很小,而摄像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的偏移,即物距的变化将带来较大误差,应尽量避免;图像畸变引起的误差对测量系统的精度影响很大,采用定标校准的方法能对该项误差进行有效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梳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位移监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从系统组成、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计算机视觉结构位移监测目前存在的研究不足并给出合理建议。在系统组成方面,介绍各种相机、镜头和标志物选择的标准及优缺点,给出相机和镜头的选择建议以及是否需要人工标志物的应用场合。在计算方法方面,介绍相机标定、特征提取、目标追踪和位移计算4个方面的实现方法,分析镜头畸变带来的测量误差和相机标定的必要性,介绍2种实用相机标定的简化方法。在影响因素方面,从硬件因素、图像处理算法和环境影响3个方面分析引起系统测量误差的来源,阐述减小系统误差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方面,介绍计算机视觉结构位移监测在结构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包括结构受力行为分析、承载力评估、模态参数识别、模型更新、损伤识别和索力估计。  相似文献   

13.
加速度计已在汽车检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加速度计灵敏度校准也愈发重要。通过对传统加速度计灵敏度的标定方法———背靠背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较为准确的加速度计灵敏度替代校准方法,比较了两种校准方法的优势,并解决了测试系统的安装及数据采集的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高速公路场景下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正确描述车辆相对于道路的空间位置问题,通过引入Frenet坐标系概念,提出一种基于相机自动标定的道路坐标系模型。在相机自动标定阶段,利用线分段拟合方法从曲线车辆轨迹中提取平行于直线路段的轨迹点,并通过级联霍夫变换精确估计道路方向的消失点。然后,根据多车辆三维模型约束,对相机参数进行迭代优化。基于标定结果,将车辆轨迹映射到世界坐标系平面上,并用3次样条插值进行拟合。根据大量运动车辆在道路平面内形成的轨迹域分布特征,综合边界约束估计道路中心点。最后,结合道路中心线在各点处的法线向量与车道宽度信息确定平移量,并利用点平移运动拟合车道线,实现道路坐标系的自动建立。使用真实高速公路视频数据,在多种道路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定阶段,构建方法对不同高速公路场景的最大标定误差不超过11.55%;与最新的方法相比,直线道路平均标定误差分别降低6.68%和3.58%,弯曲道路平均标定误差分别降低7.43%和2.61%;在道路坐标系构建阶段,构建方法的平均投影距离为0.077 m,接近最新方法的0.069 5 m;而其平均精度为0.916,显著优于最新方法的0.663;所提道路坐标系能够自适应道路形态的变化,有效解决了从监控视频中描述车辆与道路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粗集料形状方面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集料颗粒形状评价,能克服传统测量评价方法中的不足,可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价集料颗粒形状。关于数字图像技术在粗集料颗粒形状特征方面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大多数是在混合料方面中的应用,对集料的研究少且主要在混合料的内部二维图像结构分析中;国外的研究较早,现在已基本成熟,除了能以单个CCD摄像机为基础进行集料图像二维特征分析外,还能利用3个CCD同时拍摄,直接利用3个方向的数字图像重构集料的三维特征,也成功利用计算机摄影断层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从简单的二维形状描述到三维形状重构,进而对集料颗粒形状特征进行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路面裂缝自动识别系统开发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高怀钢  沙爱民  孙朝云 《公路》2004,(6):97-100
通过对比分析几类路面数据采集传感器,提出了基于CCD摄像机的路面裂缝识别技术,研究了如何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路面裂缝自动识别的问题。此外,针对利用并行处理提高系统实时处理能力、测距技术和辅助照明系统等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对该类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CCP协议的ECU标定系统上位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燕飞 《汽车工程师》2012,(8):53-55,59
为了提高标定系统开发研究的效率,文章采用工业界广泛认可的标定规范ASAP作为标定系统软件开发标准,采用CCP协议作为标定系统的应用层协议,描述了上位机软件的3大主要模块(界面功能模块、CCP驱动模块和CAN驱动模块)及其开发流程。经反复调试,该上位机软件实现了数据实时监控和参数标定等功能。基于CCP协议的标定系统通信稳定可靠,且传输速率快,其应用推广有利于促进标定系统研究的规范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王丰元 《汽车工程》1998,20(4):244-248
本文描述了基于计算机视觉进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测量系统的构成及系统基本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视觉及TLC概念的车辆跑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车载CCD摄像机获取道路图像,采用Sobel边缘检测技术获得含有道路边缘信息的图像,运用Hough直线检测原理检测出左右车道线.根据摄像机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和俯仰角,建立图像坐标到世界坐标的变换关系,提取前轮外沿离最近车道线的距离;再应用国际通用的方法,根据车速估算出从当前时刻到前轮外沿触碰车道线的时间(TLC)并据此发出跑偏告警.以换道模拟跑偏驾驶的试验表明此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
龙庆阳  朱辉 《汽车工程》1998,20(6):331-337,355
本文对工况分析法试验进行了定义,论述了该试验在匹配标定过程中的作用,介绍了该试验中的工况统计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法在十五工况排放试验,底盘测功机的十五工况油耗和等速油耗试验,试验场整车道路试验,城区道路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