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杨军  梁青 《湖北汽车》2003,(3):16-19
通过对韩国入世前后汽车产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介绍韩国的汽车进出口政策、主要特征、政府作用等方面的演绎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向发展中国家介绍汽车产业发展可以获得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2.
入世和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弹指一挥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五年了,五年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心里最没底,最担心受到入世冲击的行业,恐怕非汽车莫属了。然而,恰恰相反,五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在汽车产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汽车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笔者分析,归纳起来,共出现了五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如今已经入世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可谓突发猛进,汽车销量从2001年的230万多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00万辆。本期东方时评《“入世”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评价了“入世”10周年汽车产业的发展,并指出汽车产业应把握机遇,逐步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汽摩配》2005,(10):25-25
2005年是中国第十个5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期间,在“入世”效应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建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5年。一直受到高度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营造了逐步、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公路与汽运》2006,(5):65-65
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内容的“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细则”将在近日出台。据有关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细则”原则是严控新上项目,强调企业自主发展,促使汽车产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趋向合理,使汽车产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细则”将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包括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倡企业间的联合重组、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等。不仅如此,“细则”还根据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其中指出汽车产业是重点调整的行业之一。此外,《关于加强汽车工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的通知》也很快要出台,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如此的关注。从近期管理部门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有关汽车方面的政策来看,都是围绕着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展开的,可以说结构调整是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的主旋律。有专家把脉认为,汽车产业结构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升级换代及技术进步缓慢;三是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过份依赖引进技术发展产品;四是零部件与整车未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提高。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已箭在弦上,已经成为业内相关人士的共识。笔者以为,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应在“六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鸿雁 《运输车辆》2011,(10):87-87
过去的每个五年规划初期,我国有关部门几乎都会出台“XX五”汽车产业规划。然而,在“‘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有可能被‘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替代”等被报道出来之后,最近又有了新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入世”已指日日可待,“入世”将进我国汽车市场的逐步开放,并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入世”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中的不同车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促进加大对外武力的力度,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不能珍视“入世”后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0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召开,与以往历届不同的是.“200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它所倡导的自主创新主题,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对中国汽车未来的期待,更是对汽车产业五十年发展的总结、回顾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23,(10):54-57
<正>9月21日,2023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成绩发布会暨ESG社会责任践行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在全球加速碳中和以及中国“双碳”目标落地的时代大背景下,ESG正在成为衡量车企价值的新标尺。2023年,在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ESG专委会的指导下,责任云研究院联合中汽信科共同推出中国汽车产业ESG先锋指数,旨在从ESG(环境、社会、治理)视角梳理诊断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总结中国汽车产业ESG建设阶段性特征,以期挖掘优秀,找出差距,以评促改,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优势 1.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前景广阔 中国汽车产业入世后发展良好,2002年汽车总量迈上了300万辆的台阶,随后几年,产量逐年递增,2005年已超过570万辆。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放开,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汽车产业进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13.
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我国汽车产业将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来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怎样扮好自己的角色和如何发展自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2001年12月11日到如今,中国入世已经5周年了。原来几乎被判“死刑”的汽车工业从5年前的幼稚产业,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第二、第三位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产业是前后向关联度极高的重要产业。随着汽车消费的普及,汽车产业不仅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而且对一国的文化、环境、人民的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汽车产业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前20年发展缓慢,变化甚微;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配件》2014,(19):21-21
由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主办,嘉之道汽车咨询、中欧校友汽车产业倶乐部、TCC生态圈共同协办的“2014年中中国汽车产业商业创新模式论坛”将于5月28日~29日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17.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渐呈现由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局面。成都市汽车产业作为四川省“万亿级”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都市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产业政策环境和产业链,总结得出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定制化”政策措施竞争力不足的结论,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跃居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由汽车产业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转变,以及如何转变早已经提到我国政府包括汽车业内的议事日程。 就目前来讲,我国汽车产业强国的建设思路还不是很清楚,尚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划,但是这个目标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业内人士的共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谁能在高新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从美国的“PNGV计划”日本的“清洁能源汽车开发计划”以及欧共体的“明日的汽车”计划来看,我国汽车产业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必须集聚所有科技资源,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在新一代汽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5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轻重”表现。针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亟待创新的观点,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即统一领导、协调集成;搭建平台、联动创新;“两权”优化,掌握主动;分层发展,重点突破;强化支撑,协同推动等,旨在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