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对广西沿海能见度不良的情况,其对航标船舶航行以及抛设航标的影响,要求驾驶员在能见度不良时保持正规瞭望、正确使用雷达标绘、航速控制和改向避让行动等方面来对航标船舶安全操纵,以确保船舶安全航行到指定位置进行航标抛设,旨在进一步加强航标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安全航行、安全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杜宜洋 《船电技术》2021,41(3):46-48
雷达桅是各类海上航行船舶必备的舾装件之一.船舶防泥沙压载舱使上层建筑增高,致使桅杆的高度增加以满足盲区要求,进而使雷达桅自身结构变得细高,增加了振动风险.本文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对雷达桅结构振动问题展开分析,利用系统功能分析、技术矛盾分析等工具提出雷达桅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在极地航行船舶开展科考活动和航运过程中,所处寒冷多雾的环境极易造成桅杆积冰,影响航行安全。利用Fluent和Fensap-ice对桅杆进行积冰预报,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积冰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风速从2 m/s增加至10 m/s,桅杆积冰量从0.10 g增加至3.66 g;随着液态水含量的增加,桅杆积冰量从1.11 g增加到5.55 g,并且呈线性增加。但液态水含量不会改变桅杆表面的水滴收集系数,随着平均水滴直径的增加,桅杆表面的积冰量随之增加。本文研究对提高极地航行船舶的航行安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船舶在海上安全航行,提出人工智能在船舶航行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使用Maklink图论方法描述海上作业点分布,建立作业点Maklink连接图,生成船舶在作业水域内可航行网络图。建立船舶在海上作业区域航线规划数学模型,并设置约束条件;利用Dijkstra算法求解船舶在海上作业危险区域航线规划模型,得到船舶航行初始航线;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内的蚁群优化算法对船舶航行初始航线实时优化处理,得到船舶航行最终航线,为船舶穿越海上作业区域实时导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生成船舶在作业水域航行网络图,得到初始航线并对初始航线优化处理,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针对部分驾引人员的雷达使用习惯,结合IMO雷达设备性能标准和港口水域船用雷达使用的实际情况,探讨在港口水域使用雷达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表明,在船舶密度极高的港口水域,雷达的避碰功能并不适用,雷达图像应进行适应性调节以应对特殊的航行环境。  相似文献   

6.
牟勤  张敏  白军 《世界海运》2018,(2):38-41
针对疏浚作业船舶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过程中避让进出港船舶、渔船、渔具等较为困难的现状,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分析疏浚船与进出港船舶、捕鱼船在不同情况下的避让关系,总结疏浚船舶在该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特殊避让和操纵措施,为在该航道进行疏浚作业的船舶以及进出杜阿拉港的船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让和操纵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伟弘 《船海工程》2007,36(1):137-140
结合一例能见度不良时的重大船舶碰撞事故,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航行时,应严格遵守雾航准则,正确使用雷达,并强调提高船员业务素质,重视一切可引发事故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型航标作业船舶航行水域不同于一般船舶,它往往需要在通航环境复杂的航道、礁石区、浅水区、码头附近和渔业作业区中执行航标巡检和吊换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如何认识潜在的危险,做到心中有数,保证航行和作业安全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船舶在长江航行时,以雷达为主要定位手段,很少采用GPS定位,原因在于GPS的定位精度还不够明确。通过误差分析,找出了长江蓝图GPS定位的主要误差根源,为今后船舶在长江航行采用GPS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雷达定位精度也作了一定的分析,指出在某种程度上,长江蓝图GPS定位要优于雷达定位。  相似文献   

10.
陈宏 《中国航海》2007,(1):85-88
海坛海峡是中小型船舶在东北季风盛行季节北上的黄金水道。由于海坛海峡的特殊地理条件及航道环境设施较差,再加上海峡又是渔业作业海域,作业渔船多,通航的环境与条件日趋复杂,船舶安全航行面临严峻的局面。通过采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决策性建议,将保障和提高海坛海峡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电子海图与雷达图像的融合显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让船舶能够导航和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电子海图和雷达图像是船舶上进行综合导航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它可以把海上所有的安全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如果只使用其中一种,其性能将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电子海图和雷达图像融合显示法,即把本船的位置坐标设置为参考点,把正北的方向设置为参考线,对接收到的雷达图像再进行仿射变换,分析出电子海图显示范围,通过调整电子海图的比例尺最终完成电子海图与雷达图像的匹配任务。仿真试验表明,电子海图和雷达图像能够正确匹配和高效融合,能够把雷达扫描到的对象在电子海图的底图上显示出来,非常便于船员了解船舶周围的环境状况,确保船舶航行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航航标是往来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设施,采用航标作业船艇执行航标作业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通航环境影响因素。文章首先对航标作业船艇的航行特点进行简单介绍,进而分析通航环境对其航行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具体的安全评价及治理方法,以期提升航标作业船艇的航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船舶在狭水道或进出港航道航行时,为确保船舶航行在预定的航迹线上,传统的定位与导航方法大多是利用助航标志。本文基于GPS、船用雷达(ARPA)和电子海图(ECDIS)等航海仪器与设备功能特点,就船舶运用GPS、船用雷达和电子海图以确定船舶在狭水道航行的航迹线方法作了研究,并就方法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船用雷达是船舶重要助航仪器,合理利用雷达功能对安全航行大有益处。介绍雷达的矢量线、尾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融合,和偏心显示等功能在港口水域中的运用以及使用雷达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分析了船舶在冰区航行时靠离码头,冰流中锚泊,冰中救助等冰区船舶操纵特殊情况,并总结经验。其对船舶在冰区安全航行具有很好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应用雷达避碰时船舶操纵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行中使用雷达的目的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减少船舶碰撞事故,通过对雷达在船舶避碰中应用特点及操纵原则的分析,着重探讨应用雷达避碰在船舶操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航行中使用雷达的目的是保证船舶船行安全,减少船舶碰撞事故,通过 对雷达在船舶避碰中应用特点及操纵原则的分析,着重探讨应用雷达避碰在船舶操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船舶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船舶航行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对船舶通信远程导航监控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但由于当前船舶导航定位雷达存在较多局限性,难以满足精准定位、准确导航的系统设计要求。因此结合软件技术和航空雷达技术对船舶导航监控系统进行优化和设计,以便解决当前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系统中存在的盲区问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GIS技术对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覆盖系统进行设计,以便对船舶位移雷达配置信息进行提取和配置,从而达到精准及时的显示船舶航行监控信息,保障船舶在航线上准确航行的设计目标。为检测该方法的实用性针对系统动态的管理雷达导航监控功能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构证实该系统可有效达到对船舶航行通信远程导航监控进行精准动态模拟的效果,可为船舶航行航线数据进行稳定的监控,对航行数据误差进行精准分析。由此证实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系统对航运事业远程自动导航监控系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沿海能见度不良时船舶安全驾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云灵 《武汉造船》2009,(3):169-171
通过分析船舶在我国沿海航行能见度不良时的碰撞案例,对驾驶员疏忽嘹望、未以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安全航速行驶,对雷达目标判断失误并随意采用向左转向等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能见度不良时安全驾驶船舶应保持正规的嘹望,控制好安全航速,加强雷达观察与操纵以及正确采取改向避让等措施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有观 《航海》2007,(1):14-14
瑞典在一些船舶上安装了一种自动监视系统,该系统能在大海上和受限水域内向船舶驾驶员提供遭遇他船的船名、呼号、航向、航速、船舶种类、方位和距离等资料,使船舶驾驶员可对本船雷达覆盖水域内的船舶航行进行自动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