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汽车》2023,(8):106-107
<正>7月26—27日,以“驰越火洲”为主题的2023CCPC中国量产车大赛极限站于极热之地——火洲吐鲁番圆满结束。在为期两日、纵横500余km的赛程中,一众参赛车型需要直面崎岖不平的路况和80℃以上的地表温度,在苛刻的自然环境下接受高温能耗、空调降温、高温驾控等多项比赛。最终,广汽本田型格e:HEV以超低的能耗、出色的运动性能脱颖而出,斩获CCPC极限站紧凑型轿车组金奖。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Coupe!     
朱斌 《汽车杂志》2009,(11):56-56
作为运动型轿车的全球领导者和中国启蒙者,马自达的旗舰车型睿翼是均衡的典范之作。越来越多的所谓运动型轿车甚至是“伪运动轿车”进入市场,忽悠消费者,将使消费者对运动型轿车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一汽马自达希望进入运动型轿车的同行们,能够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好的车型,而非用概念忽悠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世界汽车》2023,(9):100-101
<正>在历经5月公众站、7月极限站后,8月26—27日,2023CCPC中国量产车大赛广州专业站在中汽中心华南汽车试验场激擎收官,同时也标志着本年度的CCPC中国量产车大赛的全部赛程圆满结束。本站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车手、17辆参赛车型参与到激烈的年度冠军争夺战中,为广大车迷及消费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感官盛宴。  相似文献   

4.
《世界汽车》2023,(9):104-105
<正>8月26日—27日,2023CCPC中国量产车大赛专业站在广州中汽中心华南汽车试验场展开激烈角逐。该场地可模拟36种交通场景、20种复杂气象场景。依托专业场地,赛事组委会精心设置多项专业赛道项目,邀请国内一流赛车手,对十余款主流量产车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在如此严苛的考验下,全新天籁力战同级别参赛车型,接连斩获6项小组第一,用硬核实力向消费者证明,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旗舰座驾,更是专业赛道上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汽车市场的销售趋势看,中档轿车将成为家用汽车市场的主导产品。众所周知,我国轿车产品的级别是以发动机排量划分的。分为微型、普通、中级、中高级和高级5个级别。目前市场上将排气量在1.6-2.5L间,价格在15-25万元之间的轿车通称为中档轿车,别克、帕萨特、宝来、中华和本田雅阁均属于此类。那么,购买中档轿车的消费者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  相似文献   

6.
文龙 《汽车导购》2005,(7):54-57
我们在2005年第6期刊登了“2005国产轿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读者对其普遍反映较好。但是也有一些读者看到微型轿车的满意度总体排名都比较靠后,便有些鸣不平,他们也许会说,“销量这么大的车型难道消费者对它们都不满意吗?”事实并不是这样,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消费者普遍对微型轿车(以及经济型轿车)在“燃油经济性”和“养护费用”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轿车消费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日益显现。消费者对轿车的消费由盲目到理性,商家和轿车生产厂家面对的市场就不像过去那样简单了。人们越来越关注轿车的市场走向和消费者的购买走向。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着轿车的消费呢?笔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轿车情报》2005,(3):40-41
近几年,国内轿车市场增长的势头依然高涨,其中家庭轿车市场更是增长强劲,越来越多的家庭轿车走进千家万户。展望2005年,家庭轿车的增长趋势依旧,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消费者对家庭轿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样的家庭轿车才能满足现今消费者的要求呢?新~代家庭轿车的标准又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9.
“天语 SX4”     
《时代汽车》2008,(9):28-29
该车创新融合了全球汽车潮流中先进的Upright设计理念,能满足人们在不同生活状态下的需求。在轿车的外观下面,融合了轿跑车、Light SUV等多种车型元素。以全功能进化型轿车的产品定位,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文龙  苏迪 《汽车导购》2005,(9):64-70
入门级微型轿车已经由几年前的6万多元降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较低的价格使国人的购车热情高涨,尽管2005年整个车市的热度比不上前两年。但是微型轿车的销量却有了大幅的增长。很多要实现“轿车进入家庭”梦想的消费者都将微型轿车作为首选车型,这些消费者中也包括一些刚拿到驾照不久的新手或者是对轿车了解不深的年轻一族,不要说这些消费群体,即使是开了几年车的老司机,在遇到夏利,奥拓、吉利、QQ和SPARK等众多品牌的“诱惑”时,也有些不知所措,他们需要蝶体更加专业的购车指导。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由于油价持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车市上经济型轿车一路窜红,而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中,愿意购买10~20万元级别汽车的消费者占44.8%;而愿意选购经济型轿车的  相似文献   

12.
对中档轿车消费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价格、产品、广告、营销渠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档轿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营销对策。影响中档轿车消费群体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中档轿车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收入情况以及年龄分布;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相关群体、广告宣传、产品种类、国家政策等影响中档轿车消费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三厢轿车在迄今为止仍是中国消费者的第一选择。20万的购车预算,即便是有购买经验的消费者,在升级座驾时,难免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优先考虑三厢轿车。正因此,忽略了这个价格区间中,可能存在更适合自己的车型。 本期的主角是长安福特S—Max麦柯斯,它正是会被遗漏可能性之一。虽然外形是传统意义上的MPV,但我们更愿意把他称为一部多功能轿车。麦柯斯价格区间为19.48—24.58万元,全系装备2.3L直列四缸发动机,售价与主流中高级三厢轿车相近。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23,(8):102-103
<正>7月26—27日,以“驰越火洲”为主题的2023CCPC中国量产车大赛极限站于骄阳如火的火洲吐鲁番圆满收官,十余款参赛车型历两日、500余km的赛程,在20余位媒体的见证之下,为公众上演极热疆土上的燃擎对决。在本次的极限站中,大赛充分结合了吐鲁番地区50℃体感温度、超80℃地表温度以及复杂路况等地域特色,打造独特的赛事路线安排,并精心设置了高温能耗测试、高温性能综合体验赛、高温充电功率、空调降温测试几大项目,从驾控、能耗、舒适等不同维度进行评比,体现了参赛车辆在极限环境下差异化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王东 《汽车维修》2006,(9):24-24
1 一汽-大众公司自捷达轿车诞生之目起,就对其技术、性能进行不断地、有计划地改进,使捷达轿车凭借自己独特的时尚语言与时代对话,销售量不断飙升。捷达轿车第一个在普及型轿车上装备ABS、安全气囊、20气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第一个在轿车上装备柴油机,第一个实现产品全系列电喷化,第一个实现排放全部达到欧洲Ⅱ号标准,第一个创下60万公里无大修记录,第一个杀进国内、国际汽车大赛并屡屡夺冠,第一个销售量突破100万辆。  相似文献   

16.
在运动型两厢轿车的高端市场中,宝马已经独自闯荡了两年半,虽然销量不及普通两厢轿车那样庞大,但它已经成为了这部分高端消费者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7.
6月30日至7月5日,100辆轿车用户在北京、河北、新疆同时换油上路,一项旨在使消费者体验汽车润滑油使用的“百车联动体验经典润滑之旅——2004国产润滑油轿车终端用户追踪测试”,就此拉开序幕。此次测试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针对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中的一些疑虑和盲点,使消费者在汽车消费的同时,深入了解汽车使用的重要环节润滑油的使用和鉴别,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轿车物流的意义近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民的轿车消费热情日益高涨。这种惊人且持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我国轿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轿车产业日益成熟,并俨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轿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高效、稳定的物流系统来作支撑,轿车物流已经成为轿车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轿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增加,轿车生产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三大应对措施:降低单车生产成本,柔性化生产以及提高用户满意度。这三大战略举措的成功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取决于轿车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要在未来的全球轿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迅速发展轿车物流业,使之发展成为我国轿车业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时代汽车》2005,(5):55-55
前不久.国内某著名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就外型而言,有65.5%的网友喜欢两厢车,喜欢三厢车的网友比例已经下降到34.5%,而对于潜在的轿车消费者.倾向于“两厢”轿车的比例为62.3%.倾向于“三厢”轿车只占潜在消费者的28.2%。从调查结果看来.三厢车情结正在日益淡化.使得消费者个性化汽车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休闲轿车满足了这一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汽车驾驶员》2007,(7):62-68
从第一辆中华轿车上市,这款具有自主产权品牌的中高档轿车就备受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到后来改款为尊驰,再到骏捷车型的上市,再到自主“心”1.8T的发动机上市,华晨中华的轿车越造越好,也越来越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