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世界汽车》2022,(11):34-37
<正>11月2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主办,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2中国十佳车身”评选活动在苏州相城区举行。十余款主流车型白车身从全国各地运抵活动现场,接受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委团队的严苛检验,争夺“2022中国十佳车身”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徐飞 《世界汽车》2022,(12):76-79
<正>科技未来,时尚先锋。2022年4月26日,广汽传祺正式发布了旗下混合动力技术品牌打造的全新车型EMKOO影酷。自发布以来,影酷先后摘得2022国际CMF设计奖与中国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称号,并在11月8日的2022中国十佳车身评选中,凭借出色的车身结构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一举斩获“中国十佳车身”和“最佳工艺奖”两项大奖,以火力全开的奖项收割,展现其无可置疑的造车技术。  相似文献   

3.
《世界汽车》2023,(1):72-75
<正>2022年11月8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2十佳车身评选”公布评选结果。纯电智能潮跑合创A06凭借优异的车身设计,一举斩获“2022中国十佳车身”大奖,获得专业机构以及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环环相扣,打造钻石级安全车身殊荣背后,蕴藏着合创“有温度的研发体系”,如何让产品既安全又舒适,是合创H-GEA平台的首要目标,合创A06也正是诞生于这一理念下。  相似文献   

4.
《世界汽车》2023,(12):36-37
<正>广汽传祺E8是广汽乘用车旗下首款B级新能源MPV车型,也是广汽全球平台模块化架构GPMA 3.0-L平台的首款产品。在2023年中国十佳车身评选中,广汽传祺E8荣获中国十佳车身荣誉称号,展现了广汽传祺在车身技术方面的领先水平。为了深入了解广汽传祺E8的车身技术创新,我们特邀广汽乘用车技术中心混动与整车技术部部长刘建国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以下是专访内容的摘要。  相似文献   

5.
《世界汽车》2023,(11):20-21
<正>2023年10月29—30日,中国十佳车身评选复评答辩活动在苏州举行。本次活动由中汽中心、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联合主办,中汽信科、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承办,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汽中心中央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23,(12):46-47
<正>在2023中国十佳车身评选中,江淮瑞风RF8凭借其出色的车身结构设计和性能表现,荣获十佳车身及最佳结构奖的双重荣誉,成为本届评选的一大亮点。为了深入了解瑞风RF8的车身技术亮点,我们专访了江淮汽车技术中心车身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鲁后国,以下是专访内容的摘要。  相似文献   

7.
《世界汽车》2023,(12):42-43
<正>岚图追光是一款拥有全方位极致表现的中式豪华电动轿车,以光影美学为设计理念,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岚图追光在2023年中国十佳车身评选中获得了十佳车身荣誉称号,展现了岚图汽车在车身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为了了解岚图追光的设计理念和特点,我们采访了岚图车身开发领域车身开发高级总监贠涛,以下是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8.
《世界汽车》2023,(3):36-41
<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央企共同打造的中国十佳车身评选活动,致力于评选出国内优质的汽车车身结构,该活动联合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家担任技术支持单位,旨在以奖扬技,以奖促研,以奖助宣,助力中国汽车车身技术不断融合和创新,并推动先进车身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第9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作为设计背景进行节能竞赛车车身正向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在满足竞赛要求的基础上,以降低整车机构复杂度和选择合理的车身材料从而降低整车整备质量,减小整车阻力为主要指导思想。基于空气动力学、人体工程学、机械工程学以及美学方面的知识对节能竞技车的车身各部位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置。论文利用NX软件勾勒车身形态特征线,再利用强大的曲面造型功能建立车身三维数字化模型。基于该模型完成节能赛车车身的制作,并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2023,(12):38-39
<正>2023年中国十佳车身评选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奇瑞瑞虎9以其出色的车身设计和制造水平,荣获十佳车身荣誉称号。瑞虎9是奇瑞汽车的一款中型SUV,它采用了平台化开发的理念,通过结构创新、材料匹配和细节优化,实现了车身的安全性和轻量化的平衡,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为了深入了解瑞虎9的车身技术亮点,我们特邀奇瑞产品开发技术中心车身平台部主任徐可,为我们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研究、开发南京依维柯NJ2045长轴距军车车身过程中,利用高级三维设计软件CATIA对车身结构进行详细建模;结合整车实际典型运行工况,通过分析软件ANSYS,对车身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车身结构进行动态优化设计,使车身结构满足整车越野性能要求;为企业在短周期内高效、低成本开发出新的车型提供了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23,(12):50-51
<正>2023年,零跑C10在中国十佳车身评选中获得十佳车身和最佳结构奖称号,这是对零跑CTC2.0平台的一次高度认可。为了深入了解零跑C10的车身技术创新及亮点,我们采访了零跑车身开发部总监陈智家,以下为采访实录。Q1零跑C10刚在慕尼黑车展进行了亮相,请问这款车型的设计理念和特点有哪些?零跑C10是基于零跑全球化大背景下开发的全新平台打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整车安全性,研究了某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了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力传递路径,利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结构关键零件(前纵梁、保险杠横梁和冲撞盒)进行改进设计。利用LS—DYNA软件,根据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碰撞安全法规,进行了100%刚性壁(RGB)正面碰撞和40%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参数化模型的白车身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车型前期开发中,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的理念,建立了隐式全参数化白车身模型,并根据整车的空间布置,设定了车身架构关键参数的有效变化范围;通过试验设计建立近似模型,分析了白车身架构关键参数对刚度、模态和被动安全性的影响;最后进行整车优化,获得了满足刚度、模态和被动安全性能等多学科性能要求的前期白车身架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整车线束布置原则,浅析车身线束布置要点,以此来避免在设计中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承载式大客车车身结构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桂良进  王青春  范子杰 《汽车工程》2008,30(2):170-173,150
建立了全承载式大客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模型,对车身骨架结构进行了振动模态和静力学分析.然后对车身骨架结构进行设计参数灵敏度分析,得出车身骨架扭转刚度和一阶扭转频率对各部件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以车身骨架杆件厚度为设计变量,通过两阶段结构优化设计,在整车骨架质量增加很少的条件下,提高了整车结构的扭转刚度和一阶扭转频率值;同时,一轮悬空工况下的整车结构应力峰值明显下降,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整车骨架结构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车身腐蚀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三个方面给出了车身防腐设计的控制方法。通过盐雾试验、白车身泳透率试验、整车强化腐蚀试验对防腐性能进行试验评价。研究结果对于后续新开发项目车身防腐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23,(12):40-41
<正>奔腾T90是一汽奔腾全新打造的一款10万元级A级入门SUV,于2023年6月上市,以安全、舒适、驾控、智能等方面的越级表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近日更是荣获2023中国十佳车身称号,展现了其在车身技术方面的领先水平。为了深入了解奔腾T90的车身设计亮点,我们专访了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车身开发部白车身设计主任范凯,以下是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19.
正在车身前期开发过程中,车身关键零件的造型直接对整车的成本、性能、可制造性、模具寿命、生产效率产生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车身关键零件的概念、车身冲压同步工程在车身关键零件中的实施方法、工艺设计和模具开发,最后通过实例来介绍建立车身关键零件工艺数据库及设计标准的重要性。车身开发是决定整车竞争力大小和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因而各汽车公司均把车身开发放在整车开发的首要位置。车身制造技术是整车开发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车身支架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每个整车生产企业的车型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车型的综合竞争实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质量,周期和成本的考虑,成本也越来越重要;而在一个整车开发过程中,白车身的零件数量大约有300多个零件,而小零件的数量大约占白车身总零件数量的一半;所以小零件的设计在整个车型设计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