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梦华 《运输车辆》2011,(1):68-69,74
10年前,北京第一条"8"字头的线路——808路正式开通,线路为北宫门至前门。如今,随着2010年最后一批"8"字头公交线路的改号调整,"8"字头线路彻底地从大家的生活中消失了。以后也许还应该会有"8"字头的公交线路,但是应该与曾经的完全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2.
肖雄建 《商用汽车》2011,(23):100-102
在北京庞大的公交车体系中,有单机车、双层车、三轴车、铰接车(通道车)、旅游车等诸多车型,线路设置上也有"3字头"、"9字头"、"运通系列"、"八方达系列"等不同的分类。在往期的文章中,我们对这些各有特点的公交线路及车辆已分别作了介绍,在这一期的调查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3.
合理设置城乡公交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优质的公交服务,是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城乡居民出行特征和城乡公交服务特性,从公交乘客及公交企业2个角度,构建表征城乡公交线路物理、运营和公交客流特性的诊断指标体系。以安宁市15条城乡公交线路为例,对选取样本的8类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经定量分析各成分贡献率后,确定出3个主成分(贡献率累计为92%)。将主成分作为城乡公交线路层次聚类分析的变量,作出线路的聚类关系图,构建判别函数定量诊断四类线路。结合实际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诊断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1种较准确高效的城乡公交线路诊断方法,并为城乡公交线路的优化与运营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韩超 《商用汽车》2014,(3):38-41
正以往在市民眼中,公交车走的都是规定路线,人们出行只能根据现有的公交线路,通过不断换乘的方式抵达目的地。但现在,定制公交平台上线后,线路设计的主动权则完全交到了乘客手里。"北京的交通实在太差了,每天上班都得早起,坐公交车太慢,乘地铁太挤,自己开车又嫌堵,要是能有一条类似于公司班车的公交线路就方便多了。"以往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和抱怨,相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幸福公交、加快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广州市新规划100条城乡公交线路(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首批线路开通仪式举行。7月28日上午,广州市交委,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人民政府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了广州市新规划100条城乡公交线路(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首批开通仪式。当天正式开通运营13条线路。  相似文献   

6.
周韬  邵敏华 《中南公路工程》2011,(5):122-124,127
从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所要实现的功能目标人手详细分析了与轨道交通平行的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调整方法。指出平行线路调整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共出行需求和通道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情况,道路运行状况及公交服务质量以及换乘枢纽的位置。平行线路的具体调整方法包括:合并,取消,新增,改道等。同时,以上海市公交线路为例,给出了每种影响因素下的具体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对南京市公交线路客注解调查数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公交线路客流时段分布估计的新方法,即利用首末站分层不等概率整群抽样方法,对线路客流进行估计,并给出相应的方差估计公式。该方法在南京市的公交企业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铭  李旭宏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08-112
公交枢纽内多线路车辆的实时调度能够提高换乘效率,特别对于已经进行了发车优化的公交线路而某些车辆到达出现延误的情况。根据线路的延迟到达时间和换乘客流量等因素建立了公交枢纽内多线路车辆的实时调度优化问题模型,提出了基于整个系统费用最小的优化目标函数,并运用随机扰动梯度近似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本文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底北京新开通的4条纯电动微循环线路已经运营了2个月,记者发现这些"小黄蜂"纯电动公交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为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同时又解决居民最后1 km出行难题,北京开始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线路。随着纯电动车配套设施的完善,在2014年底,北京首批开通的4条线路纯电动微循环公交线路正式运营。近日,《商用汽车》记者来到方庄公交站,对其中的1条微循环线路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0.
公交网络中线路重要度的测算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线路的重要性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多个重要度指标来进行综合分析。鉴于此,选取公交线路节点的度、线路平均换乘机会、可达性、介数及凝聚度5个指标描述公交线路的属性,并对各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利用信息熵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条公交线路的综合重要度,各指标的权重能客观反映各指标对线路综合重要度的贡献;最后,利用兰州市公交网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兰州市公交线路的介数指标数值差异较大,对公交线路重要度的贡献作用较大;兰州市公交线路的平均换乘机会和可达性水平差异较小,线路的平均换乘机会和可达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空间结构合理的常规干线公交网络可以帮助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率,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深入分析城市常规干线公交网络空间结构特性,使用公交网络GIS信息嵌入拓扑结构模型的方式开展研究。借鉴道路网空间信息测度方法,基于香农熵理论提出公交线路方向熵和公交网络方向熵分析方法。根据提取的公交网络拓扑结构中相邻站点间线路段的空间方向信息,使用方向熵测度得到公交线路及网络空间方向分布情况。在现有的规范及研究中,选取并拓展能够体现公交线网空间结构特性的指标,与方向熵组成常规干线公交线网空间结构分析指标体系,从线路和网络2个层面出发探究常规干线公交网络空间方向分布并分析其结构特性。以哈尔滨市63条常规干线公交组成的网络为例进行分析。网络空间方向分布结果表明:公交网络方向熵为2.84,大于网络内任意单条线路方向熵。验证得到公交线路方向熵的测度结果与线路的实际情况相符,方向熵可以有效量化公交线网拓扑结构的空间方向分布;在指标间的相关性方面,公交线路方向熵与公交线路长度的相关性最高,公交线路站点对重复系数与公交刷卡数的相关性次之。网络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63条常规公交干线组成网络的平均集聚系数为0.4...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评价城市常规公交线路运行效率是优化公交线网、提升服务水平的前提。构建以线路配车数、线路长度、平均站距、非直线系数、发车间隔、运行速度和票价收入比为投入指标,客流服务居民数量比和每公里收益为产出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公交线路运行效率进行评价。为了修正小样本情况下随机因素带来的偏差,采用Bootstrap抽样法扩大样本数量使之接近总体分布;为了降低效率受指标维数影响的风险性,引入基尼不纯度(Gini impurity)系数赋予各指标子集权重并求出综合效率值,以此联合提升传统DEA模型的区分能力。同时,针对DEA模型难以确定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的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量化各评价指标对公交线路运行效率的影响程度。基于构建的Bootstrap-DEA-Gini模型来联合改进DEA模型,并以广东省佛山市457条公交线路为例对其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均站距、线路长度和非直线系数对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平均站距影响最大,影响程度高达0.98。平均发车间隔偏长、非直线系数偏大和线路配客座总数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多媒体系统,探讨了汽车总线系统通信协议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对各类汽车总线进行比较和探讨的基础上,对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汽车工业特点对汽车总线协议的统一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常规公交线路资源配置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量化评价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客流状况协调发展程度成为科学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布局的重要前提.考虑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客流状况协调性特征构建指标体系,针对传统DEA方法中指标及其影响效应的确定存在较为主观、难以区分有效决策单元等劣势,以结构方程模型为依托筛选有效指标并确定其影响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公交车辆在线路重叠运行区间产生公交串车,在站点附近形成交通瓶颈,提出一种采用车速诱导策略来调整公交运行状态的动态调度模型。采用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公交运营调度方式,结合各线路独自运行时的乘客需求和车辆车头时距规律,在避免重叠区站点公交串车的前提下,实现了各线路车辆最大程度地维持各自独立运行时车头时距的优化目标。提出的车路协同环境下的车速诱导调度策略,在引导各线路公交车辆间隔均匀地进入重叠区间后,根据乘客实时交通需求和道路交通状况,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控。开发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对车辆进入重叠区间的时刻进行求解,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过程求解了重叠区站点之间车辆的最佳运行速度,实现了重叠区间车辆动态调度过程。以哈尔滨市运行区间重叠的3条公交线路为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对3条线路共计47辆公交车在重叠区12个站点之间的运行状况进行了优化调度。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启发式算法进行调度后,车辆可以完全均匀地进入重叠区。通过对比采用动态调度优化前后的车辆运行状态发现,车辆串车现象由优化前的单站最多发生6次下降为0次,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避免公交串车的目标。此外,车速诱导策略不仅避免了不同线路车辆在重叠区站点的串车现象,而且可以调整各线路上相邻两车之间的车头时距偏差,线路1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55%下降到了30%,线路2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25%下降到了13%,线路3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23%下降到了18%。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交通内部相对狭小和密闭的空间,使得乘客间频繁发生近距离接触,是流行病扩散的高危环境。面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类突发大规模流行病时,交通管理者通常采取的方案是全部公交线路停运,彻底阻断流行病通过公共交通系统传播这一个途径,但是对于公交乘客而言,如果缺乏替代的出行方式,将严重降低其移动性,甚至会影响其基本的生活条件。利用北京市公交IC卡刷卡数据,挖掘乘客的个人出行特征和相互之间的接触特征,构建公交乘客动态接触网络,试验数据统计显示北京公交乘客单次出行与他人的平均接触时间为17 min,通勤乘客工作日与他人平均累计接触123次。利用理论传播模型(SEI和SIS)模拟流行病在公共交通系统内的扩散,对比随机网络分析其特征,发现公交乘客间接触的周期性发生规律显著促进了流行病的快速传播。将乘客传播影响力集计至公交线路,针对常规公交网络设计停运部分线路的运营方案,使用站点间平均邻接距离作为指标,衡量部分停运方案导致的常规公交系统可达性损失。研究对比了停运方案实施前后的流行病扩散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只需要停运小部分线路就能使流行病暴发得到遏制,同时公交系统的整体可达性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定制公交线网布局及调度优化对增强公交系统吸引力, 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定制公交乘客需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离散的特点, 构建了考虑时间窗的定制公交时空分层优化模型, 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渔网与核密度分析对需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热点识别, 并实现热点区域聚类分析以及合乘站点分类。基于合乘站点集合, 综合考虑公交容量、线路长度、乘客出行距离构建了线路空间优化模型, 以乘客的时间花费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了线路时间优化模型。以济南市城区定制公交为例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 案例结果表明: 模型优化后的线路方案, 乘客平均服务覆盖率可达96%, 服务区域内每个时段的单个乘客的平均节省时间为15 min, 公交的平均满载率为90%。   相似文献   

18.
肖雄建 《商用汽车》2011,(11):101-103
在人们的印象中,北京的公交车多数有着固定的涂装:普通车辆一般为红色与银白色搭配,铰接式公交车拥有黄蓝相间的涂装;然而在北京公交车中还有众多绿色涂装的车辆,它们就是"9字头"的远郊公交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