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际船舶市场的发展简史以及世界各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国际船舶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文中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世界主要造船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造船市场的走势,分析了前几年国际造船市场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造船能力大幅度提高,主要造船国降低船价参与竞争引起。文中还介绍了我国的造船业情况,通过国内外对比,总结经验,在即将到来的船舶市场回升,竞争激烈情况下,有助于国内造船企业扬长避短,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造船市场。  相似文献   

3.
过去5年里,土耳其造船业成功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十大造船国之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纵观全局,土耳其造船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它独辟蹊径,抓住了缝隙市场。  相似文献   

4.
造船市场的竞争与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滨 《船舶》1999,(2):52-57
本文以市场结构的4个层次,分析了世界船舶市场的竞争与垄断问题,并以近几年世界船舶市场的发展为基础,研究了造船国(地区)之间的竞争态势。最后分析了中国造船业所处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5.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造船业的订单,已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下一个目标,业界一致认为非中国莫属。而事实也正如此,中国造船之势,越来越让韩日两个造船大国如坐针毡。与中国造船高涨的热情相比,钢铁业在船板方面则表现得不温不火,成了造船界抹不去的阴影。中国背负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之名,却无法满足国内造船之需要,令人费解。但是,中国造船业需要钢铁行业的强力支持,因为只有实现了真正自足,甚至还能主导世界船板市场,那么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第一钢铁大国之誉,才会变得更加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来的世界船舶市场各船种订单量增减的分析,评述了新船船价的走势,以及主要造船国的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8.
侯华伟 《船艇》2005,(8):10-12
2003年以来,在兴旺的航运市场推动下,全球新船订造活跃,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新船价格持续上升,2003年世界新船成交量、手持订单量和造船产量等三大造船指标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国际船舶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罕见造船热潮.新船订造依然高度活跃.船舱价格继续大幅攀升,再次成为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史上高峰年。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世界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相反,国际船舶市场逆势走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出历史最高纪录,新船价格指数也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多年的造船兴旺期后,利空因素不断聚集,2007年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理性回归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1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形势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抓住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发展,造船能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从产业规模上看,2006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1 452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算,占世界市场份额从世纪初的6%提高到近20%。2006年,我国的外高桥造船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江南长兴等1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前50强。从技术实力上看,我国已经实现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自主设计建造,并不断拓展高新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海运市场、船舶需求量、船舶更新量、拆船量以及造船能力等方面,分析了1995~2005年间国际船舶市场的形势。鉴于世界造船能力过剩,且过剩扩大化趋势已成定局,如果供求关系不加以调整,则2000年或以后的国际船舶市场将可能趋于萧条。  相似文献   

12.
包张静  朱汝敬 《船艇》2007,(2B):18-25
2006年国际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迎来双重兴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新船价格指数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持续多年的造船高峰期后,调头下行将成为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的主旋律;但是,从主要船型市场需求来看,2007年市场行情仍旧存在较大机会。  相似文献   

13.
在9·11恐怖事件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下,2002年国际船市颇为清淡。但到2002年底,随着“威望号”油船失事,集装箱海运量猛增和伊拉克局势趋紧等一系列经济政治事件的发生,国际船市开始出现重大转机。进入2003年,国际造船市场和航运市场持续好转,全球新船订造异常活跃,世界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全年造船产量也将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数据分析表明,国际造船市场正处于罕见的兴旺时期,出现了继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新的造船热潮。 一、国际造船市场呈现罕见兴旺 2003年是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世界新  相似文献   

14.
朱汝敬  郭锡文 《船艇》1998,(6):6-13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迅速波及到世界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从去年底开始,航运造船市场出现明显滑坡。 1.受冲击前的世界造船市场 世界造船市场直接受亚洲金  相似文献   

15.
世界造船、航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国内众多船舶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积极参与国外船舶展会是企业宣传展示自我形象,打开国际市场的良好渠道。  相似文献   

16.
在2003年船舶市场继续好转的大环境影响下.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造船国家——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要好于2002年.两国根据世界产业形式的发展并结合两国自身造船业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出台了一些可行措施。同时更加重视对科技的投入.注重新产品的开发。欧洲造船企业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许多造船企业已把造船的重点转移到了军船和高附加值船上.为此也制定了一些产业扶植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国际船舶市场和国内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加快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高船舶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珠江口造船基地的形成,国家已批文同意新建中船龙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现将项目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项目背景将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是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和战略号召。为此,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船舶比常规散货船、油船价格高出2~5倍,已成为世界船舶市场发展的热点。在九十年代国际船舶市场看好,年造船产量达3000~3900万载重吨,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但由于日本,韩国将继续争霸世界造船第一、二位,再加上德国、俄罗斯、美国军转以进入世界船  相似文献   

19.
中、日、韩被称为世界造船的“金三角”,亚洲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工业的中心和主导力量。4月14日至15日,由IBC亚洲公司主办的2005亚洲造船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不少代表就未来造船市场以及韩、日、中造船发展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上半年国际造船市场宏观环境变数增多,行情确实正如年初预期那样出现理性回归,但成交量依旧十分活跃,新船价格持续坚挺。总体上看,兴旺依旧是当前国际造船市场的主题。按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形势及影响因素看,预计今年全年很可能会成为仅次于2007年的第二造船高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