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交通拥挤收费经济学原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交通拥挤收费合理性的争议.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属性、边际费用和边际成本定价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拥挤收费通过价格这种市场的手段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交通拥挤收费使城市道路这种稀缺资源的产权得到了确定,为市场有效地配置这种资源提供了保障.也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冰 《中国电动车》2007,(5):138-139
被称为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对原本短缺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统筹城乡发展,培育多元供给主体,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进而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缺造成农村公共产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市场经济对农村公共产品筹资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创造了新的条件.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筹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洪凯 《中国电动车》2014,(11):237-237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战略决策实施以来,我国对于农村投资建设的力量,也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率不断提升,但反映在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方面问题仍然存在。本文就吉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进行探讨,结合吉林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收费公路问题的讨论很多,但缺乏从经济学角度的系统认识,从公路的经济属性出发,解析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的经济属性的异同点,提出作为公共产品的公路,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公共产品化程度是不同的,普通公路的公共产品化程度更显著,而具有一定垄断特性的高速公路的公共产品程度较低.在考察国外发达国家针对收费问题的具体举措上,提出普通公路不应该收取通行费,高速公路可以收取通行费作为对“级差效益”的补偿.最后,在对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权益转让制度认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收费公路权益转让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收益权转让的“市场”,提出我国公路收费管理和收费制度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计重收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简要回顾我国道路收费的历史沿革、现状收费方式的基本类别,分析我国目前按车型收费的适应性及某些不足,提出适合于重载交通道路的按车重收费的思想、理论与收费标准计算公式。文章最后介绍了河北省宣 大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试验型收费系统的模型及软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运输节能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针对小排量、高能效汽车的税收减免政策,没有对油耗未达标汽车产品实行惩罚性税收的政策,道路收费和停车收费政策还只在部分城市实行,并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公路》2010,(1):I0005-I0005
日前。全国集装箱道路运输行业协会联席会议联名向交通运输部提出“关于道路集装箱运输实行电子收费的建议”。近年来,随着集装箱运输的不断发展,道路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手段日益改进。为提高各类收费道口的通行效率,有必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设完善的电子收费(ETC)系统。  相似文献   

9.
萧赓  王利彬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4):141-145,152
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以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建立了适当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数理分析的结果是,最优的公路投资策略是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投入到公路资产中所能获得的国民经济产出增量等于两者机会成本的合计,并提出了相对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法.根据这一成果,进一步指出公路收费政策将经历3个阶段,即收费公路的大发展阶段、公路收费...  相似文献   

10.
陈宏志  资建民 《公路》2002,(5):66-70
信息技术宽频革命将使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体制模式创新将具有3点特征;(1)在公路基础设施供给上,将实行各种形式的政府加市场的混合供给方式;92)燃油税,车辆购置税,轮胎使用税,按通行里程计次收费等资金征集,回收方式将共同形成公路基础设施再生产与扩大再生瓣 基本手段。(3)公路基础设施的市场化供给方式将从辅助手段转变为主要供给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对福州市区域路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福州市现有高速公路网收费制式的基础上,提出福州市高速公路与三环共线段多种可能的收费制式方案。对各种收费制式的交通量以及财务进行定量计算,结合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最佳方案并评价推荐方案,归纳推荐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政道路管理“困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州市下塘西路至雕塑公园小东门路段无人管理的原因,认为路权性质改变后导致产权模糊,政府不履行对准公共物品的管理责任是“多头路段”无人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外部效益不能内部化是企业没有积极性去维护路权的主要原因。企业与政府反复博弈,使原先的制度安排失效,政府必须寻找新的制度安排。由此得出结论道路性质发生改变后,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界定路权的责任。准公共物品由政府管理较社区管理,更具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时间价值不同的多类型用户特性,提出了弹性需求下多类型用户的拥挤收费模型,并以一个简化的路网实例比较了多类型用户收费模型与单一类型用户收费模型的区别。简化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费率水平较低时,单一类型用户收费模型高估了路网的流量、社会效益,当费率水平较高时,则低估了路网的流量和社会效益;同时单一类型用户收费模型的路网社会效益和利润区域对应的道路通行能力区间较宽,费率水平区间窄,而多类型用户收费模型的路网社会效益和利润区域对应的道路通行能力区间相对较窄,费率水平区间较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收费公路行业绩效问题愈发凸显,但针对政府还贷公路运营载体的国有收费公路企业的研究却相对匮乏.为此,以2000~2019年21家国有收费公路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半参数估计法及Sequential-Malmquist指数法对国有收费公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的内在结构性因素进行实证测度,得到如...  相似文献   

15.
交通拥堵收费是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有效措施。假设使用小汽车到达拥挤收费区域边界的出行者可通过2种方式到达拥挤收费中心区:小汽车直达及停车换乘公共交通(P&R)。对于出行者甲(对小汽车出行需求偏刚性)、乙(对小汽车出行需求偏弹性),采用进化博弈的方法,建立效益矩阵,分析在不同政府定价条件下两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政府交通拥堵收费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定价区间会使得出行方式向不同的稳定状态演变。分析各种定价区间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国家建立以公共财政补贴制度为基础的农村客运公共政策支持体系问题,从微观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农村客运的准公共服务经济属性以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正效应现象。在此基础上,运用经典经济学中有外部正效应的公共服务供求价格理论模型,探索了政府直接供给与市场供给下的财政补贴供给对外部效应内部化的不同影响,并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模式的差异。结合农村客运发展特点,提出了农村客运供给理论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分析框架,分析得出了政府对农村客运实施公共财政补贴的理论基础及在实证层面具体公共政策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军 《交通科技》2011,(1):87-89
收费公路类似自然生命,其成长和发展必然为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收费公路体系生命周期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我国收费公路进入成熟期;在2030年达到峰值后,收费公路在总量上开始缩减,进入衰退期,新的发展趋势也将逐渐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分析一般公路网合理发展规模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影响收费公路合理规模的3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收费公路合理规模确定的原则.结合收费公路的特点,从收费公路规划决策者和用户的角度,建立基于双层规划的收费公路合理规模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是从收费公路规划决策者的角度出发,优化收费公路规模,使得收费公路总效益最大化;而下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来描述用户的出行规律,合理安排出行者的出行路线.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混合优化策略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提出求解思路和步骤.并结合河南省收费公路合理规模确定实例,对模型科学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一种全新适用型公路电子收费系统。该系统针对目前我国公路收费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改进,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超载与查超的经济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治理超载的有效策略,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超载现象进行了一般经济分析,并结合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现状和公路的管理方式,分析了对超载现象在我国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不同治理策略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超载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运输市场不规范所造成的查超成本太高和恶性竞争,以及收费公路的运行体制导致的运输企业利润空间的下降;适合我国现状的治超策略在于治理运输市场和降低公路收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