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车身大会汇集优质资源,致力于打造具有行业权威影响力的高标准国际化车身技术交流平台,为车身相关产业链主体间的合作提供一种创新的交流方式。本届大会吸引了爱驰、红旗、金康、东南、奥迪、宝马、领克、本田、奔驰等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及部分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展示和演讲。其中,阿必达公司作为一家拥有领先SPAC~?自冲铆紧固件技术的零部件企业,受邀参加本次车身大会,并进行了题为"SPAC~?自冲铆紧固件  相似文献   

2.
正在车身设计领域,奥迪一直凭借先进的技术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在去年的中国车身大会上,奥迪带来了新一代旗舰轿车A8的独特车身设计;在2018中国车身大会上,奥迪再次展示了A6\A7的白车身,并进行了技术演讲。大会期间,我们对奥迪进行技术演讲的团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车身大会吸引了众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的代表出席,共同探讨先进车身技术。本次大会上,Honda带来了新一代凌派(CRIDER)的白车身进行展示,并进行了技术演讲,受到了广泛关注。新一代凌派(CRIDER)是由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研发,拥有充满个性的外观的外观、高辨识度的灯体以及通透流畅的内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1月2—3日,正值澳门车展举办之际,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车身大会在澳门举办。本届车身大会吸引了众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的代表出席,共同探讨先进车身技术。东南汽车带来了最新研发的电动车DX3 EV400的白车身进行展示,并进行了技术演讲,受到了广泛关注。大会期间,我们对东南汽车研究院整车集成室主任宋名洋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包崇美 《世界汽车》2020,(2):104-105
车身技术是车辆开发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车身的结构强度、轻量化系数等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最终品质。在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车身技术在不断突破和创新。于2017年首次举办的中国车身大会搭建了汽车车身相关领域技术交流平台,截至2019年已连续举办了三届。2019年10月底,2019第三届中国车身大会在澳门顺利举办,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以及零部件企业及技术机构进行演讲和技术展示。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多个企业和技术机构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车身大会在澳门成功举办。本届车身大会吸引了众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的代表出席,共同探讨先进车身技术。作为全球领先的轻量化技术解决方案与汽车用钢产品供应商,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积极参与本次大会,分享了其最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徐飞 《世界汽车》2022,(12):50-51
<正>11月21日,2022中国汽车安全大会圆满落幕。来自国内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齐聚大会,呈现了一场中国汽车安全的年度盛会。大会虽已结束,但丰富的内容仍值得细细回味。作为本届大会官方指定媒体,《世界汽车》对十余家与会企业进行了独家专访,带来“视界”·汽车安全大会特别栏目。本期,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奇瑞公司研发总院车身总监马保林和上部车身高级经理周伟。  相似文献   

8.
《世界汽车》2023,(11):24-25
<正>2023年10月31日—11月1日,由中汽中心、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汽信科、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23中国汽车安全大会暨砥砺行者大会车身技术分论坛暨中国车身技术研究工作组会议在苏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新能源汽车车身变革”为主题,邀请来自包括中汽中心、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在内的200余位专家参会,共同研讨新能源汽车车身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日前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以"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为主题,采用高层访谈、全体大会、技术分会、专题分会、技术展览等多种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技术领袖、科研院所学者和专家到会演讲交流,参会代表超过千人。为了进一步展示中国汽车工业科技发展的成果,同期举办了技术展览会,展区面积越过10000m~2,展品涵盖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动力总成;车身轻量化,生产工艺;汽车电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一度的汽车互联网盛会——"第九届TC汽车互联网大会"日前在上海举行,2016年的主题是"汽车+移动互联网:跨界思辨汽车产业终局"。TC汽车互联网大会不仅是中国车联网领域历史最悠久、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互联网行业盛会,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机构、汽车整车厂、移动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代表、演讲嘉宾以及整个行业的产业精英们提供一个跨界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1月2—3日,正值澳门车展举办之际,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车身大会在澳门举办。本届车身大会吸引了众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的代表出席,共同探讨先进车身技术。钢铁是车身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全球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车身大会创办于201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是亚太地区极具权威性和行业影响力的专业、高端、国际化盛会。大会围绕着"车身性能与创新"这一永恒主题,邀请来自国内外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以及高校等各领域专家共同分享、探讨车身技术,吸引了宝马、奔驰、奥迪、沃尔沃、  相似文献   

13.
<正>13场精彩演讲,11个白车身展示,9个国内外汽车品牌……这是10月25—26日在澳门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车身大会。这里不管销量,不论出身,只谈技术,正因为这样,这是一个很纯粹的会议,是一个有内容的会议,是一个值得参加的会议。本届大会以《世界汽车》杂志社为主体承办,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个始于梦想的品牌,这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品牌——这就是红旗。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于家喻户晓的红旗品牌,我们有太多的情怀;实际上,经过多年的积累,红旗具备了很强的技术实力。2019年10月25—26日,2019中国车身大会在澳门举办,红旗带来了品牌首款B级SUV——HS5的白车身,并进行了技术演讲,与奔驰、宝  相似文献   

15.
<正>继2017、2018中国车身大会顺利举办之后,2019中国车身大会(3rd China Car BodyBenchmarking Conference)于2019年10月25—26日在澳门成功举办。本届中国车身大会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车身技术分会、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湖  相似文献   

16.
<正>先做技术,再做产品;先做平台,再造车型……作为众多新势力中的一员,爱驰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一直在做很多技术和平台铺垫工作。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爱驰正向研发出模块化智能电动车平台——MAS平台,U5车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模块化平台开发的。在2018年的中国车身大会上,爱驰汽车就展示了U5的白车身结构,其"上钢下铝"的独特结构引发广泛热议。电池包周边大范围使用铝材,是否足够安全呢?在2019中国车身大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10月底,2019第三届中国车身大会在澳门举办,大会吸引了领克、红旗、本田、奥迪、宝马、奔驰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进行车身技术展示。新时代高端品牌领克汽车携旗下高能轿跑SUV领克02精彩亮相。作为目前C-NCAP碰撞标准体系2018版规则实施以来得分率最高的5+星级评价车型,领克02彰显了中国汽车安全性能最高水准。大会期间,我们对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思英、领克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朱凌  相似文献   

18.
<正>继2017、2018中国车身大会顺利举办之后,2019第三届中国车身大会于2019年10月底在澳门成功举办。在此次大会上,我们见到了很多国际品牌典型车身设计案例的分享,比如本田展示了新一代凌派的车身技术;奥迪带来品牌首款电动SUV车型e-tron的车身技术分享;宝马带来了新3系标准版以及长轴距版的白车身……除了国际品牌外,红旗、爱驰、领  相似文献   

19.
徐飞 《世界汽车》2022,(12):48-49
<正>11月21日,2022中国汽车安全大会圆满落幕。来自国内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齐聚大会,呈现了一场中国汽车安全的年度盛会。大会虽已结束,但丰富的内容仍值得细细回味。作为本届大会官方指定媒体,《世界汽车》对十余家与会企业进行了独家专访,带来“视界”·汽车安全大会特别栏目。本期,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领克品牌研究院车身及外饰开发部部长张伟。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使汽车车身更加轻量化,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纷纷研制新材料,使汽车车身的材料日益丰富,不同材料的板件对连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身接合技术分为热接合技术和冷接合技术。车身热接合技术(通常指焊接)指的是使用热量将材料、焊丝进行熔化,使分离材料产生原子结合力而连接在一起的加工方法,热量的产生方式可以是外部加热,也可以是内部产生,由于有的汽车材料对热量非常敏感,所以汽车车身上使用该材料的部位被限制或禁止使用热接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