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水面舰艇规避来袭自导鱼雷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水面舰艇规避鱼雷的战术基础模型,对水面舰艇规避来袭自导鱼雷效果进行了建模计算,给出了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的组织方法,对研究水面舰艇规避鱼雷战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潜射线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首先指出现有防御策略研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归纳出线导鱼雷的制导规律;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防御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水面舰艇应将鱼雷置于舰尾180°舷角高速脱离的规避机动策略;最后分析了规避策略的可行性和最优性,并指出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水面舰艇有效机动规避声自导鱼雷的问题,以提高舰艇对抗来袭鱼雷的作战效率.针对以往舰艇规避鱼雷二维对抗态势模型的不足,建立了三维空间下的鱼雷弹道模型、自导检测模型、舰艇规避模型以及鱼雷对抗误差模型,运用Matlab工具,对舰艇机动规避鱼雷的对抗过程进行了推演,并采用蒙特卡洛法定量分析了影响舰艇规避鱼雷生存概率的主要因素.推演结果表明,规避航向和航速对舰艇生存概率有较大影响,根据鱼雷报警距离和报警舷角选择合适的规避航向/航速、提高对来袭鱼雷的报警距离和定位精度以及减少系统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舰艇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4.
舰艇回转规避尾流自导鱼雷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面舰艇反鱼雷对抗技术角度出发,建立了鱼雷弹道、舰艇尾流、尾流检测,以及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等相关模型.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舰艇回转规避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效果,得出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可为舰艇反鱼雷水声对抗作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潜射线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首先,归纳了潜射线导鱼雷的一般导引规律,量化分析了线导鱼雷攻击弹道中所蕴含的潜艇位置信息。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防御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水面舰艇应将鱼雷置于舰艉大舷角高速脱离的纯机动规避策略与规避意图。最后,概括了规避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与曲折机动、对潜反击、软硬杀伤等手段相配合。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近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的作战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水面舰艇反鱼雷作战的新特点;对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水面舰艇反鱼雷作战的特点,从作战使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役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及上述不足给作战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改进建议,并结合当前的科技与工业水平,对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近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大型水面舰艇防护结构的重点保护部位,本文建立了基于概率分布的声尾流自导鱼雷进入尾流位置和航向模型,结合较贴近实际的尾流声学仿真模型、鱼雷声学自导检测模型和弹道模型,设计了基于模拟法的声尾流自导鱼雷仿真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声尾流自导鱼雷命中区域的仿真计算,并据此优化大型水面舰艇防护策略。上述方法对实现舰艇轻量化设计,提高其防护能力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舰船科学技术》2014,(5):146-149
舰艇编队水声对抗的相关研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仅有鱼雷报警方位信息快速做出鱼雷对舰艇编队攻击意图的判断,即鱼雷攻击哪一艘舰艇,指挥员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作战方案实施编队协同水声对抗,从而大大增强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该文在建立声自导鱼雷攻击模型和舰艇编队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划分鱼雷从不同区域来袭时的态势,提出攻击意图的判断准则,并且通过仿真验证,分析了影响判断准确度的因素,为编队协同水声对抗指挥决策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合理的战术想定下,针对反潜作战中水面舰艇占领发射阵位过程中与潜艇的对抗问题,阐述了潜射线导鱼雷的攻击过程以及水面舰艇采用综合对抗模式对抗来袭鱼雷的方法,并运用模拟统计和误差分析的方法求取了特定对抗条件下水面舰艇的生存概率,为提高水面舰艇占领发射阵位时的生存概率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结果表明,综合对抗模式对抗来袭鱼雷具有很高的成功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抗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外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的现状,分析了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对发展我国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