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BIM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施工中,通过对超高层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重难点进行分析,利用BIM三维建模技术,结合福清利嘉中心二期项目,工程首次采用超高层型钢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质量把控是工程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点、难点。通过数据汇总,采用"5W+1H法"分析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中影响施工工艺参数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具体数据、BIM建模对梁柱节点施工进行深化设计,进而指导施工,提升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已有的梁柱宏观柔性节点单元和梁柱纵筋黏结滑移模型,对国内研究者已经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以及型钢混凝土框架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位移延性、滞回面积以及耗能能力等滞回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对。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建立基于OpenSEES软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考虑梁柱宏观柔性节点的计算模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的设计计算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满足提高强度、减少构件截面尺寸的特点,具有增加使用空间、提高工程质量的优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作为施工难点,极易造成质量隐患、影响工程进度。依托某项目进行研究,采用Tekla Structures三维建模进行施工模拟,立体直观反映梁柱节点的型钢与钢筋的位置关系,进行碰撞检查,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施工进度,满足绿色施工要求。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跨度或超高层结构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组成的组合结构凭借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节点的构造形式决定了梁柱连接处内力的传递方式。因此,对构造简单,受力合理的节点进行研究,是推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结构应用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钢纤维混凝土在高层建筑抗震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爱凤 《铁道建筑》2005,(9):102-103
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和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阐明了钢纤维混凝土在增强高层建筑结构构件(如梁柱节点、柱子、深梁、扁梁柱节点、桩基承台、屋面板、转换梁、筏形基础等)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方面的显著作用,对钢纤维混凝土在高层建筑抗震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状况,采用试验手段研究5根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1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和1根型钢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通过详细分析其裂缝形态、受力性能及无黏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变化规律,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提出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行政中心大楼型钢混凝土施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由钢筋混凝土包裹型钢做成的结构被称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teel re 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该技术是近期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新工艺之一,本文以贵阳市行政中心大楼型钢施工为例,介绍型钢的设计、施工工艺。研究方法:通过对型钢结构的组合方式、设计,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现场安装措施、关键工序控制,来保证型钢混凝土质量。研究结果:总结出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提出了连接、吊装、检查、改进等方法对施工有一定参考作用。研究结论:型钢混凝土结构,优良的结构性能,达到构件截面积小,对于建筑物而言,可以增大跨度,增加使用面积和层净高,其经济效益可观,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型钢混凝土连续板梁作为铁路桥上部结构的设计概况、主要设计参数、构造细节、计算方法,以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一榀两跨三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翼缘狗骨式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框架按"强柱弱梁"的原则设计,且对节点核心区附近梁端工字形型钢的上、下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并适当增加了梁端根部到型钢翼缘最大削弱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量。试验结果表明:框架的变形能力、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受力性能均满足延性框架的抗震要求;这种构造措施能将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翼缘削弱部位从而有利于型钢混凝土框架形成梁铰耗能机构,增强其耗能能力。采用ANSYS参数化程序设计语言(AP-DL)编制了命令流,对模型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基于分离模量理论计算的翼缘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全过程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万邦中心1#楼外框筒采用的异形型钢混凝土柱为研究背景,利用 ANSYS建立了异形型钢混凝土柱的组合式有限元模型,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型钢与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状态及构件混凝土裂缝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异形型钢混凝土柱在压弯受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含钢率和轴压比等因素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勇 《铁道建筑技术》2024,(2):99-102+147
隧道初期支护中型钢混凝土其粘结滑移性能对支护协同变形、整体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是否添加钢纤维进行两组推出试验,分析试件破坏特征,并结合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粘结滑移曲线,分析试件的粘结滑移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钢纤维掺量对试件特征荷载的影响规律,通过计算得出特征粘结强度。结果表明:(1)试件破坏模式呈现纵向劈裂破坏;(2)试件混凝土裂缝形态主要有以45°方向向四角延伸和垂直于翼缘中部方向两种;(3)试件粘结滑移曲线大致可分为无滑移段、滑移段、下降段和残余段四个阶段;(4)钢纤维的掺入不能显著提高型钢混凝土推出结构极限荷载和极限强度值,但可以提高型钢混凝土推出结构的残余荷载和残余强度值;(5)数值模拟结果较为理想,误差较小。所得结论可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破坏特征研究、隧道设计与施工工程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型CHC(C型钢+H型钢+C型钢)型钢-混凝土组合接头结合了预制混凝土预埋和型钢安装工艺.基于某装配式地下车站,对CHC型钢-混凝土组合接头试验梁进行四点弯曲足尺加载试验,测量试验荷载、接头竖向位移、表面混凝土应变以及型钢后锚固钢筋的应力分布,进而研究CHC型钢-混凝土组合接头的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HC型钢-混...  相似文献   

13.
初支二衬连拱隧道新型支护体系支护结构中钢架连接节点处为钢架的受力薄弱点,在隧道施工中应加强关注,但是,目前节点连接对于隧道初期支护钢架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仍不清楚,需要通过试验进行研究。基于此问题,按照初支二衬连拱隧道初期支护形式设置型钢、格栅分节及不分节四类构件,进行室内加载试验,研究设置节点对初期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得到如下结论:设置节点会导致减小结构极限承载力,降低结构的强度、刚度,构件整体性下降;削弱型钢、格栅自身性能,降低型钢、格栅与混凝土间的协同作用,混凝土提前脱离工作;开裂提前,裂缝开裂、构件变形程度加重,构件出现斜拉破坏;对型钢混凝土类初期支护构件的影响要更显著,从结构内部来看,该影响体现在对钢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常规钢管混凝土节点连接形式的介绍,结合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构造和受力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节点设计和节点处理的构造方法,首创大承载能力型钢混凝土联结过渡方式的独特节点形式,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与上、下钢管混凝土柱,成功解决了承受列车疲劳荷载、截面尺寸大、配筋率高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异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技术难题。还对轨道层桥梁结构的节点构造、节点类型和计算分析给出较详细的论述,为将来类似节点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因受环境的制约和建筑设计的要求,常需采用转换梁结构。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在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中应用情况,对结构方案比选、构件截面设计、指导规程选择及施工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能够提高高架车站复杂结构关键部位的受力性能,满足特殊的建筑功能和造型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列车荷载作用下新型钢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将混凝土枕轨道作为对比对象,分别建立新型钢枕和混凝土枕轨道-路基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钢枕处于4种沉降补偿量下的实际工况,对比分析新型钢枕和混凝土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钢枕轨道在抵抗变形和抗弯性能方面优于混凝土枕轨道;钢枕沉降补偿量大小对钢轨、钢枕受力影响较为显著,对轨道各部件变形影响不太明显;钢枕轨道和混凝土枕轨道的各部件受力与变形均主要发生在荷载作用位置处,并且2种轨道结构中轨枕的受力特性差异最大、钢轨和道床次之、路基最小。研究成果对新型轨枕的研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铁路混凝土桥梁火灾属于偶发特殊事件,但火灾极易对桥梁结构造成损伤,甚至影响线路正常运营。以一孔铁路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受火灾损伤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物的评估方法,并根据梁体损伤检测评估结果和运营性能评定结果对结构进行了鉴定评级。该箱梁火灾后预应力钢铰线和混凝土性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损伤鉴定为Ⅱb级;跨中动挠度、自振频率符合规范要求,进行局部修补和表面涂装防护即可。混凝土结构火灾后的评估方法对于铁路桥梁具有普遍意义,应根据铁路桥梁在结构、构造、运营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借鉴国内外土建行业成熟做法,完善技术体系,为铁路桥梁养护维修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结构用于大跨度顶进框架桥是否能减少框架桥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框架桥顶板厚度和型钢含钢率为控制变量,分析框架桥在不同顶板厚度和含钢率条件下的最大挠度和截面内力,为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框架桥的应用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框架桥顶板最大挠度随顶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截面承载能力随含钢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满足列车荷载要求的前提下,型钢混凝土框架桥顶板厚度比同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19.
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正截面计算公式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利用C语言编制型钢混凝土检算程序SRCCP(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alculation Program),并利用该程序对杭州东站地下通道型钢混凝土刚架桥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SRCCP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践精度要求,并可大大提高型钢混凝土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钢纤维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和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并在郑万铁路高家坪隧道现场验证两种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掺加钢纤维会大幅降低混凝土流动性,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小,钢纤维掺量45 kg/m3时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抗折性能;端钩型钢纤维的增强效果优于铣削型钢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