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设计研究是提高铁路装卸机械化水平和提升装卸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铁路中小型货场装卸作业需求,从起重能力、起升高度和跨度3个方面研究确定新型双吊点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双吊点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主要结构设计,结合铁路新型双吊点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在郑州铁路局新密货场的应用,验证其在投资成本、使用成本和工况适用性等方面取得的效果,以及在中小型铁路货场集装箱装卸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20t门式起重机增吨改造为26t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比较,在原起升机构传动方案的基础上加装换档变速器,实现一套机构有效地完成原主、副两套机构的功能,从而取消副起升机构,合理减轻小车自重,提高门式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增加悬臂作业长度,更好地适应货场装卸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集装箱装卸机械购置成本,充分利用既有货场资源,通过阐述20 t A型门式起重机的概况,提出可以通过改造起重量为20 t的A型门式起重机解决部分货场装卸集装箱的起重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更换起重小车、适当降低起升速度、不增加整机电机容量、限制在跨内作业、钢结构局部加强、整机变频改造、电子减摇等措施,对JTM20A型门式起重机进行增至33 t改造,并对改造后结构进行验算。结果表明,JTM20A-18~22 m A门式起重机经改造后,门架结构的最大应力及变形均在许用范围以内,门架结构的刚度、强度均满足铁路货场集装箱及其他笨重货物装卸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铁路货场早期建造的电阻调速门式起重机在安全和效率上难以满足集装箱作业要求的基础上,从起重机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系统构成、工作原理、系统功能及应用效果5个方面分析了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技术,实现对起重机各机构、运行参数、运行状态、现场作业的实时监控,为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提供参考,提升了集装箱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通用的门式起重机采用的无动力集装箱吊具占用起升高度较高,对位及通过起重机支腿困难,装卸集装箱效率低等缺点,提出了电动旋转集装箱吊具的两种设计方案,经比较选定了第二种方案,并给出了总旋转阻力矩、电机驱动功率、回转支承等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检测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对起升电动机与减速器进行振动信号的时域、功率谱、细化谱、倒频谱、包络谱分析,对起升减速器润滑油进行油液分析,由此可以判断起升电动机与减速器故障,结合起升机构定期检验数据得到起升机构运行状态的评判依据。最后建立了起升机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组织专家根据评判依据打分,利用系统的评价功能得到了起升机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状况,结合港口及国外集装箱装卸设备现状,提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装卸设备应以轨道式集装箱专用门式起重机为主,并简介了对该型门式起重机的总体构造,主要性能参数和电气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正宇 《铁道货运》2011,29(6):44-46
介绍了自平衡旋转集装箱吊具的研制背景和使用现状,针对自平衡旋转吊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电动开闭锁机构、上架小车、电器元件及防摇装置等方面改进,提高了装卸效率,保障了铁路集装箱与门式起重机设备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高美洁 《铁道货运》2014,(11):51-56
基于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通过运用模糊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主要装卸机械的选型进行研究。在确定轨道门式起重机为主要装卸机械的基础上,根据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运量并结合运输组织方式和平面布置方案,计算其各个发展年度的数量,为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及建成后提高运营效率和运输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军伟 《铁道货运》2010,28(9):48-50
介绍了焊轨基地专用门式起重机的特点和百米钢轨的吊装特点,论述了门式起重机的设计方案、主要机构及电气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轨道式门式起重机在铁路集装箱装卸场应用广泛,其走行轨与铁路装卸线的平面布置对节省投资、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集装箱装卸线平面布置,分析装卸线有效长起止里程与车挡、圆直点存在的制约关系,并给出计算公式。基于集装箱车列上第一个集装箱中心与轨道式起重机吊具中心及装卸线最外侧箱位中心三者对齐这一前提,推导出轨道式起重机走行轨与集装箱装卸线有效长平面匹配的机制。经案例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为科学设置走行轨长度,实现轨道式门式起重机走行轨与集装箱装卸线平面合理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现有货场装卸能力,提高铁路货物运输效率,在满足铁路中小型货场集装箱装卸机械技术条件基础上,对20 t门式起重机增吨至36 t进行研究,提出20 t门式起重机增吨到36 t的改造流程,即结构技术状态检测、制订改造方案、特种设备改造告知及现场施工、应力检测及重大修理监督检验等。对20 t门式起重机增吨改造后的门架载荷及结构有限元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将既有门式起重机从20 t增吨到36 t是可行的,满足了铁路货场集装箱和其他货物的装卸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铁路集装箱运输量的逐年增长,铁路货场现有的通用型门式起重机已不能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要求。目前在铁路货场配备是20 t、36 tU型通用门式起重机,无法满足40ft集装箱的大批量装卸作业要求。对36t门式起重机进行技术改造,既能提高集装箱批量作业的效率,又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杭州铁路分局管内货场门式起重机所采用的两级防风制动装置的类型与性能,从其对门式起重机钢结构、传动机构和大车走行电机的影响及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新造36/16t门式起重机中两级防风制动装置的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铁路站场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设计方案、结构组成及其在广州大朗集装箱办理站的应用情况。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铁路集装箱装卸的装备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结合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和门式起重机自动控制功能的实际,设计通过底层通讯协议将车载计算机终端、起重机半自动控制器、PLC的CPU模块有机结合实现装卸作业半自动化的方案并在部分中心站实施,实现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起重机作业半自动化,有效减轻了起重机司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作业安全,提高了场站集装箱管理水平,降低了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兰州铁路局整体规划,分析了嘉峪关集装箱办理站的选址与布局方案,结合对集装箱运量、作业流程特点、远期发展的研究,确定嘉峪关站采用轨道门式起重机与正面吊运机结合的装卸机械配置方案较为合理,并经过计算确定了装卸机械数量。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起重机液压油缸式减摇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集装箱起重机采用液压油缸式减摇系统,衰减集装箱的摇摆,将集装箱准确快速地码放。液压油缸式减摇系统由减摇卷筒、减摇钢丝绳、液压油缸、液压泵站和滑轮组等组成,通过2个不同压力的液压回路进行控制,从而吸收吊重摆动的能量。对液压油缸式减摇系统在工程实用范围内进行简化,选取小车的水平位移和集装箱在竖直平面内的摆角为广义坐标,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减摇系统动力学方程。在集装箱吊重摆角较小时对该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在起重机小车制动时得出吊重的摆角方程,分析吊重的减摇效果。研究表明:影响吊重减摇效果的因素有减摇绳的斜拉角度大小、起升绳的有效长度、吊重的有效质量和液压减摇系统结构参数等。仿真结果表明:液压减摇系统结构参数对摆幅衰减所需的时间影响较大,是影响减摇效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轨行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类型、结构形式、应用及其发展,重点介绍了门式起重机自动化作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铁路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吊具与起重机小车构成的强耦合、欠驱动系统,为研究集装箱吊具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影响因素,根据倒三角集装箱吊具的物理结构特点,建立集装箱吊具交替摆动的二自由度椭圆摆动力学模型;并应用第二类拉格朗日理论得到集装箱吊具摆动动力学方程;再根据集装箱吊具在大车运行方向和小车运行方向的不同运动条件,分别递推出求解吊具残余摆动的微分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当小车与集装箱吊具耦合摆动时,小车的制动力能够减小集装箱吊具残余摆动的最大摆幅和摆动时间;由于小车的耦合运动也会损耗集装箱吊具摆动的能量,因而当集装箱吊具在小车方向上运动时残余摆动的最大摆幅平均减少约11.7%;合理地控制起重机起升钢丝绳的长度和小车的运行速度,能够有效地将集装箱吊具残余摆动时间控制在5~10s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