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车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列车运行时车辆端部风挡区域的压力变化及流场分布情况;将CRH2-300动车组纸滤结构进风口改为端部进新风装置,并对2种新风结构的风量、进风阻力和端部新风系统的动静态新风最、客室含尘量进行了测试;从风量、进风阻力、维护工作量、运营成本等方面对比发现端部新风系统明显好于纸滤结构,最终确定并优化了端部新风系统.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端块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沈客运专线大量采用32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其端部的锚下应力分布复杂。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箱梁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详细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端块长度约为1个梁高,与预应力传递长度基本相同;端块不仅分布有纵向应力还有横向拉应力,甚至超过了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因此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应将端块应力控制在混凝土抗拉极限范围内,对局部高应力区应配置足够的非预应力筋以限制裂缝开展。  相似文献   

3.
机车车轴端部螺纹孔的检查是HXD1机车检修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车轴端部螺纹连接的安全性,综合运用测量数据统计分析、有限元计算等方法,对轴端螺纹连接不同磨损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螺纹孔检查的安全范围,改进轴端螺纹孔检修工艺。结果表明:设定轴端螺纹孔的中径阈值为22.386 mm;当此阈值出现在螺纹第1牙至第6牙时螺纹连接可靠,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而出现在螺纹第7牙时,螺栓和内螺纹的最大应力均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因此,检修时,满足IT7止规进入第5牙止于第6牙检测要求的HXD1系列车轴端部螺纹孔都能满足螺纹连接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在轨枕端部产生的八字形裂缝,是现阶段我国西北地区道床板裂缝的主要形式。本文结合现场调研结果,采用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无砟轨道轨枕端部八字形裂缝的开展机理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方形轨枕和圆端形轨枕中,道床板混凝土在凝结硬化阶段由于收缩造成的应力分布是不同的,方形轨枕的角部产生的应力集中是造成道床板开裂的主要原因,而圆端形轨枕则可有效地消除这一应力集中,从而控制轨枕端部八字形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介绍双相不锈钢焊接特点。通过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完成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评定;采用端部底架焊接工装减少焊接变形;采用射线探伤(RT)、超声波探伤(uT)和铁素体含量检测(FT)对焊接进行探伤和检测。分析机车端部底架整体焊接性能,提出印度新德里地铁机车端部底架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确定焊接方法、焊机及气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桩身轴力分布规律、桩侧摩阻力分布及发挥特性、桩端阻力发挥特性,掌握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竖向受力机理及承载特性,为完善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方法提供借鉴和指导。研究结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身轴力从桩顶到桩端逐渐衰减,其衰减的快慢反映了桩侧摩阻力作用的大小,并且桩身上部的摩阻力先于桩身下部摩阻力及桩端阻力优先发挥;此外,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桩端阻力通常较小,其桩顶荷载大部分由桩侧摩阻力承担,按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类通常属摩擦桩或端承式摩擦桩。  相似文献   

7.
由绕组本身电磁振动和定子铁芯径向振动共同构成的绕组端部倍频振动,是影响电机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某标准地铁列车异步牵引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模态分析识别出定子端部结构振动特性,得到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分析了绕组端部端箍设计参数影响,获得定子端部固频变化与端箍设计参数敏感度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铝合金脉冲磁场定向凝固磁场分布作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凝固过程中的磁场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试样中心附近磁感应强度较强,而在端部较弱。模拟结果和实验测得结果相符合。通过数值模拟,不仅可以初步了解凝固过程中的磁场分布状态,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凝固组织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广州地铁接触轨系统端部弯头的技术参数、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维护要点.分析了端部弯头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常见故障.在接触轨系统的设计中,端部弯头要尽量缩短集电靴与接触空档区域,合理地减少集电靴碳滑板对其放电距离,以延长端部弯头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关标准介绍了地铁列车乘客疏散方式要求,对比了端部及侧式疏散方式的疏散效率。讨论了端部疏散方式存在的风险,并分析了端部疏散模式对地铁列车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地铁列车疏散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