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在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的弊病,提出注意事项和改善方法。把握景观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思想,使道路景观渗透到城市景观中去,形成统一的整体;增加环境景观的亲和力;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和选择地点设立景观,减少交通安全危害;通过对树种的选择、多样性的搭配方式和灵活的设计手法体现城市的文化和特点。城市道路景观可以通过具体设计手法改善市民的空气、气候、噪音等生活环境。在生态保护方面加强生态群落的联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生硬分割,结合新技术和新材料保持生态原有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道路景观空间形态与设计原则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道路景观的空间特征,然后总结了城市道路景观空间构成的要素,最后详细论述了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其主要内容有:尊重历史的原则、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保持整体性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及相应要求。设计人员通过这些内容,更好的进行景观设计,体现道路景观的优势,增加道路行车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广阳岛环岛路的主要功能是服务性景观路,跟环岛滨江公园一起,共同构筑广阳岛的滨江景观带。尝试引进了国外的宁静化设计,尽可能推行最生态的工程做法,努力创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并竭尽全力地将这些构想付诸实施。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道路、交通、排水、结构、桥梁和电照专业,在景观专业的组织下,共同展开了这条景观路的设计尝试。  相似文献   

4.
道路路网景观生态影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道路路网大规模扩张,这会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突出表现为对大尺度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对国内外有关路网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整理了国内外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路网景观格局影响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的道路对于生态环境各因子影响的范围存在差异,路网致使区域景观破碎度增加,而基于破碎化理论建立的路网优化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网对景观生态的影响.因此,从景观生态角度分析道路路网的生态影响,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国内区域堤防道路的复合功能,以济宁堤防道路规划建设作为切入点,对交通系统规划、道路工程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等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区域性堤防道路的规划方法和一般经验。从复合性角度、经济性角度、战略性角度入手,构建具有防洪、交通、景观、生态等复合功能的区域堤防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娜  陈小鸿  熊文 《城市交通》2009,7(5):72-77,20
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有轨电车建设中的道路景观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模拟评价法相结合,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社会背景的群体对道路景观的重视程度以及对道路景观的偏好。结果表明:在有轨电车建设中,使用者最重视的是污染问题,对道路景观的改善重视程度并不高,尤其是男性;道路绿化是影响景观的首要因素,而有轨电车供电接触网、轨道对景观的影响并不大;道路绿化形式中,使用者偏向于行道树+草坪的形式;雕塑小品形式中,园艺景观小品最受欢迎;有轨电车供电接触网和地面铺装形式中,最受欢迎的是没有供电接触网且为草地铺装。  相似文献   

7.
道路与水、道路与景观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滨水道路建设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滨水道路不同于一般道路的功能特点,从防洪设计、景观布局角度探讨了"水、路、堤"三位一体的滨水道路断面设计和布局要点,并依托实际工程的滨水道路断面设计实例对布局要点进行了实际说明,为滨水道路类似工程布局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旅游区公路景观既具自然属性,又具社会属性,既具功能性,又具观赏性,为了提升旅游区道路沿线景观,使其达到驾驶员行车舒适性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实地采集驾驶员行车时心生理反应数据,应用离散的傅立叶变换方法,把时域上的心率随机信号转化为频域上功率谱密度的值,得到道路景观与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景观破碎化指数与道路景观、人类干扰强度的关系,构建了旅游区道路景观评价模型,为提高道路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损失的分析,在公路选线中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其中最关键的设计原则是利用蓝色廊道、灰色廊道的边缘或相对面积小的基质,并提出适应于植物生长的边坡设计方法,为道路建成后的景观快速恢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昆  咼贵春 《交通标准化》2011,(12):179-182
针对专家打分较高的道路景观照片,运用MATLAB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图片灰度直方图数据与道路景观的关系,有助于道路景观的评价和设计。  相似文献   

11.
公路景观的构成 最初研究认为,公路景观是道路使用者的视觉所能看到的各种自然景观与公路、交通要素的综合体,是公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和人的视觉、心理感受等形成的综合环境效应,即道路使用者在乘坐交通工具运动过程中对公路及公路环境的印象.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生态的眼光关注生存环境,人们对公路景观的认识和理解也随之拓展,认为公路景观是在地貌过程和各种干扰作用(特别是人为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宏观系统,是体现文化与自然的交流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公路景观绿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忻 《交通标准化》2004,(10):38-40
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原理对公路的主要景观要素进行景观生态设计的一项公路绿化工程。它要求对公路绿化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全功能的科学设计,将绿化、美化以及景观欣赏和窗口示范等功能和谐地融为一体,创建景观环保型的“绿色生态公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山区弯道景观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构建了仿真流程,研究了车辆横向滑移事故判断方法、驾驶员前方视野范围内障碍物或车辆产生方法、驾驶员视距计算及仿真车辆安全状态判断方法;用VB语言编写仿真程序,仿真分析了不同车速、弯道半径、景观位置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车速为60 km/h且景观至路边距离相同时,大半径弯道较小半径弯道的危险概率减少约58%;曲率半径相同时,较高设计车速的道路景观对行车影响较小,中半径弯道设计车速为80 km/h较60 km/h的危险概率减少约33%.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道路网络不断加密,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产生了许多生态效应。因而,开展道路沿线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及其安全分析,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并为项目环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道路网络不断加密,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产生了许多生态效应。因而,开展道路沿线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及其安全分析,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并为项目环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道路是经济社会活动和多元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载体,也是公共空间、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道路都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重点。因此,城市道路系统既要保障交通功能,也要保障公共空间和景观要素功能;既要保障提升城市效率的长距离机动交通,又要保障支撑多元交通系统的短距离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既要保障交通畅通和可达,还要保障以街道为核心的经济社会活动繁荣。  相似文献   

17.
道路线形与景观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线形应与周围景观互相协调,道路在线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原理、历史及人造景观,使道路在具有安全,快速通行能力的同时,还应具有赏心悦目的的周围景观,给使用者提供视觉上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8.
公路与城市道路是道路运输的基础设施。道路绿化是指应用园林植物材料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栽植手段对各种不同性质类别的道路进行装点 ,其目的是为改善环境、组织交通、美化市容、创造生态效应。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中植被分布的研究 ,提出用引种的乡土野生树种丰富北方道路景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风景道是现代公路交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实现了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以“川藏木雅”为主题,按照打造具有西部山区特色风景道的要求,对四川省康定县两条国省道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共划分9个公路景观分区,并规划了4种类型共27处观景休憩点和6种类型总长80.8km的自行车道,为该公路的景观建设和旅游开发工作提供支持.风景道建设为公路交通实现绿色、生态、低碳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公路景观建设中的一些浪费现象,进而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出节约型公路景观的概念既节约型公路的基本条件,公路景观建设应回归自然,崇尚节约;节约型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某些具体原则。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的景观公路和生态公路,然而,公路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浪费现象:如公路中央分隔带种植大量需要经常修剪的植物,造成了日后养护管理费时费力;公路互通式立交区千篇一律的追求大色块、大曲线的视觉效果;公路绿化中不顾当地自然条件而种植一些不适应公路环境的珍贵植物;城市之无选择及配置方式被照搬到公路环境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