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阜新~朝阳高速公路修建在辽宁省湿陷性黄土地区,结合朝阳地区的湿陷性黄土特点及施工经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设计及施工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较为特殊,这种地基在经过积水浸湿后,很容易造成结构的失稳,下面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破坏机理,提出相应的施工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保证公路工程的平稳性和使用质量。 相似文献
3.
4.
强夯法处理地基,由于其具有加固效果好、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节约材料、施工期短、费用低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结合施工实践,介绍了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堤基底的基本方法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中,就材料、压实、排水等控制要点及处理的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湿陷等级属于Ⅰ(轻微)~Ⅱ(中等)非自重性黄土,可以通过对路基基底采用冲击压实的施工方法来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冲击之后对1 m深度范围内土样进行检测,若平均压实度达到90%以上,平均湿陷系数小于0.015,说明湿陷性基本消失;若检测不合格可以通过继续冲击压实的施工方法,达到消除黄土湿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黄土是属于比较特殊的粘性土,这种粘性土具有比较多的孔隙,透水性比较差,这就决定了在选择公路填筑路基时,不选用黄土这一类的填筑材料。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常常碰到湿陷性黄土,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公路工程路基。因此,掌握该条件下的公路路基施工要点也就十分必要。分析湿陷性黄土条件下的公路路基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10.
黄土是在第四纪时期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色粉末状土。具有天然含水量的黄土,如未受水浸湿,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一旦受到水的浸湿,有的黄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沉陷。由于黄土湿陷而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是造成黄 相似文献
11.
黄土湿陷性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黄土湿陷性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基于弹性理论, 建立了黄土湿陷性影响下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湿陷性黄土中桥梁桩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 分析了不同湿陷系数、不同湿陷厚度下黄土区域桩基承载力的变化性状。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其相对误差最小为5.2%, 最大为6.7%, 表明本文公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为揭示水泥粉煤灰后压浆对湿陷性黄土桩网结构路基的加固机理,开展后压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室内静载试验,分析了后压浆对桩周土样湿陷系数的影响,研究了竖向静载作用下后压浆桩网结构路基沿深度方向附加应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基于Boltzmann数学模型和荷载传递函数,分析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增强机理,给出后压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计算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桩体弹性模量、后压浆深度、桩网置换率和褥垫层厚度对桩网结构路基承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经水泥粉煤灰后压浆处理后的桩周土体的湿陷系数小于自然土样的湿陷系数,且小于0.015;压浆后,静载作用下桩网结构路基中桩顶的竖向附加应力逐渐减小,桩间土的竖向附加应力先减小后增大,桩侧摩阻力较未压浆桩增大了约1.54倍;随着注浆深度的增加,桩身深度方向上的应力最大值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在等桩长深度处取得应力最大值;当桩网置换率提高1倍时,沿深度方向的应力和沉降均减小,其中应力峰值降低24%,沉降量减小26%;桩网结构路基中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大,路基深度方向上应力逐渐增大。可见,水泥粉煤灰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能减弱路基土体湿陷性,提高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桩体弹性模量、后压浆深度、桩网置换率和褥垫层厚度对路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智能化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构成智能化建筑的核心部分。对暖通空调的系统设计和施工质量提出新要求。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施工中常见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提高暖通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弧形导坑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潼洛川、高桥和凤凰岭三座大断面黄土隧道,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采用不同形式的弧形导坑法施工的成功实例,详细介绍了各种弧形导坑法适用范围、施工工艺和变形规律,为类似黄土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含水量对非饱和黄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对土体强度的贡献等效为小主应力增量, 通过分析土体极限应力莫尔圆的几何图形, 求得小主应力增量, 并认为土体在破坏时处于极限状态, 提出了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同时变化时的土体强度计算方法, 得到了强度参数随含水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研究了非饱和黄土破坏时大主应力随含水量变化的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变化规律相同, 随着含水量的增大, 大主应力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差异越来越小, 其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1.63%, 最小值为1.59%, 说明该计算方法是可靠的;随着含水量的增大, 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同时变化时, 大主应力计算值较小, 当仅有内摩擦角变化时, 大主应力计算值较大, 两者相差1.26~2.17倍, 说明含水量的变化对非饱和黄土的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十天高速公路黄土路基为依托, 基于土水势原理提出了在路基土层放置砂夹层来减小黄土层浸水沉陷的发展,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 在黄土路基中部与底部设置砂夹层, 模拟了路基毛细水上升、顶面渗水与边坡渗水的情况, 分析了路基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其对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并证实了砂夹层的减水阻渗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路基模型初期水分迁移很快, 中、后期迁移越来越慢; 底部设置砂夹层的路基模块在地下水位上升32d内的体积含水率为24%~27%, 纯黄土路基模块的中、下部(路基顶面0.5m以下)的体积含水率约为60%, 水分最终的影响深度达到了1.2m;在纯黄土路基模块顶面渗水12d后, 体积含水率均超过了60%, 而在中部设置了砂夹层的路基模块在夹层下15cm处(路基顶面0.8m以下)的体积含水率小于40%, 在25cm处体积含水率小于30%。可见, 在压实黄土路基底部与中部设置砂夹层能够阻隔毛细水的上升和减缓水分下渗, 减小了路基内部含水率, 提高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18.
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合理施作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大断面黄土隧道设计的关键环节,结合在建铁路黄土隧道,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大断面黄土隧道在不同初期支护时机情况下,支护结构、围岩受力状态和力学行为的变化情况.以控制围岩变形为核心,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初支施作时机的选择给出了合理的建议.通过现场监测手段,得到了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受力规律:黄土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支护结构的受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围岩流变产生的附加荷载;支护结构受力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均匀对称,这些在设计中都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