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评估ETC使用率提升后对收费广场通行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合理车道配置方案,依托深圳机荷高速福民收费站车道布设和收费数据,建立包含跟驰和换道行为的收费广场交通行为模型,开发收费广场交通运行微观仿真平台。分别针对平、高峰时段,以ETC车道数及使用率为变量设计80组仿真方案,综合评价不同方案下收费广场通行效率。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仿真平台对平、高峰时段交通量误差仅为3.46%和6.45%,为收费广场车道配置仿真分析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验平台;未来ETC使用率提升至90%时,福民收费站最优车道配置方案为“4条ETC车道加 5条ETC/MTC混合车道”,此时高峰时段单车平均延误可降至2.93 s·veh-1,较目前的60.23 s·veh-1 降低95%。结合交通量、交通组成及ETC使用率开展收费广场车道合理化配置研究,可为收费广场设计、运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加快推进ETC应用服务的背景下,以收费站运营成本与用户延误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结合排队论,建立收费站车道类型设置优化模型. 提出一种自然数编码的遗传算法用于模型求解. 以广州市机场收费站为例,求解高峰时段两种不同ETC使用率下的车道类型设置优化方案,并利用VISSIM 软件对优化方案与原方案进行仿真对比. 此外,分析了机场收费站全天的车辆到达规律,讨论不同车辆到达率与ETC使用率下的车道组合方案. 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缓解收费站拥堵,合理控制成本,对收费站车道改建与收费员排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收费站车道配置研究是ETC收费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使收费资源最优配置及合理利用。为了合理配置ETC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发挥车道利用的最大效用。本文首先从排队论原理分析了ETC收费站车辆排队模型,再用增量效益成本比率分析其成本效益,并以增量效益成本比率最大为目标建立ETC车站车道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模型。该模型为ETC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配置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为ETC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帮助,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推广期间收费站车道配置.依据数据驱动,提出了预测指定日期ETC和人工半自动收费车道(MTC)小时最高流量的方法.结合排队论和驾驶员在收费站选择车道的行为,提出了收费站车道资源配置的优化,并以上海市112个收费站实际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收费站日流量、小时最高流量及ETC流量占比趋势等方法可行,可为收费站车道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5月6日零时起,全省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全省高速公路904个收费站、近8000条收费车道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未出现收费站大面积、长时间拥堵状况。ETC车辆通行效率比非ETC快近6倍根据收费站现场反馈情况,收费系统计费准确、费显显示基本正常,ETC车道运行顺畅。根据广深高速福永、广珠西线南头等珠三角大流量重点收费站监测数据,ETC专用车道平均通行时间约3秒,混合车道平均通行时间约19.7秒,ETC车辆通行效率比非ETC快近6倍。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推广期间收费站车道配置.依据数据驱动,提出了预测指定日期ETC和人工半自动收费车道(MTC)小时最高流量的方法.结合排队论和驾驶员在收费站选择车道的行为,提出了收费站车道资源配置的优化,并以上海市112个收费站实际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收费站日流量、小时最高流量及ETC流量占比趋势等方法可行,可为收费站车道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取消省界收费站及加快推进ETC应用服务的背景下,从收费站经营者成本、使用者成本以及外部社会成本等角度出发,结合排队论,考虑服务能力及车道总数限制,建立了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ETC车道数确定模型.提出一种自然数编码的遗传算法用于模型求解.以广州市机场高速收费站为例,研究了两种不同ETC渗透率下的最优车道配置方案.此外,分析了在取消省界收费站后的过渡时期频繁出现拥堵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ETC的推广对于降低收费站各方成本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ETC渗透率及时调整ETC车道数可以减少过渡时期的拥堵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毅 《北方交通》2007,(5):177-179
在高速公路引进ETC技术之前,必须正确估计出电子标签的使用率及其与各种收费车道的优化配置关系,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ETC技术的优势。给出了基于驾驶员车道选择确定性模型基础上的车道优化设置方法,并对辽宁省沈大高速公路上的腾鳌收费站的改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地分析到达流大小、流量组成及通道配置情况等因素对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得到某一到达流量特性下混合收费站MTC和ETC通道的最佳配置组合,借助VISSIM仿真系统,对不同到达流量、不同ETC交通流比率条件下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随通道总数和ETC通道所占比例的变化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饱和流状态下,混合收费站的通行能力随收费通道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ETC通道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到达流量一定时,ETC通道的设置比例应与到达流中ETC交通流比率相协调,才能使得混合收费站满足通行需求。得到了不同到达流量时能满足通行需求的ETC交通流的最低比率和混合收费站通道的最佳配置组合,为混合收费站的车道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采取传统的人工收费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公路车流量的要求,国内ETC系统的使用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重大决策部署带来了良好依据。通过对高速公路现场的分析与对高速收费站的构造层面的考察,创建了高速公路ETC模拟,对ETC虚拟模型的系统结构进行探究,基于ETC仿真流程来虚拟高速收费站工作平均延误状况,按照虚拟的结果研究ETC技术对收费站服务质量的影响状况。为收费站科学设立ETC车道的配备,提升收费效率带来科学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世君 《交通标准化》2013,(12):116-118
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车辆收费方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方便用户通行,加快放行速度和提高收费效率,减少目前高速公路存在严重的拥堵现象.ETC将会成为未来高速公路主要的收费方式,而实现载重车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应用系统中取得较大发展的子系统. 系统能实时记录车辆的进、出口收费站的时间、地点等数据. 本文以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段行程速度计算模型,交通流量分布规律分析方法和高速公路站点OD分布、车型比例分布等指标获取方法. 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电子收费数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技术能较为准确地获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高速公路出行者信息服务、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和规划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应用系统中取得较大发展的子系统. 系统能实时记录车辆的进、出口收费站的时间、地点等数据. 本文以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段行程速度计算模型,交通流量分布规律分析方法和高速公路站点OD分布、车型比例分布等指标获取方法. 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电子收费数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技术能较为准确地获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高速公路出行者信息服务、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和规划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4.
ETC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规模逐渐扩大.科学度量和评价ETC方式所带来的能源环境效益,是ETC系统实施效果评价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ETC系统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和测算模型.通过获取收费站区车辆行驶特性,选定7 类典型车型开展实车排放测试实验,模拟车辆通过ETC车道和MTC车道的行驶过程,基于整车排放测试系统获取不同车型通过不同收费车道的油耗和污染物(HC化合物,CO化合物和NOx化合物)排放监测值,构建基于排队长度和车型聚类的ETC环境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模型.最后以北京市的实际情况为例,得到北京市ETC系统平均单次交易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测算值.以2013 年为例,北京市ETC系统的实施,预计将节约410.15 万升的燃油消耗,减少730.9 t 污染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5.
王宇帆 《交通标准化》2013,(21):144-145
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联网收费ETC系统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中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车辆收费舞弊问题,实现了半自动化的联网收费模式。但是联网收费ETC系统欺诈行为的出现,导致车辆逃费现象频繁发生。鉴于此,对该欺诈行为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收费广场拥堵严重影响了高速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畅通.为找到驾驶员路径选择博弈的稳定策略,以更好地诱导驾驶员合理选择收费通道,提高收费站通行效率,缓解高速路收费广场拥堵问题,本文以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通过“鹰鸽博弈”模型分析,建立收益矩阵,得到在不同成本条件下的两个演化稳定策略,并借助 MATLAB软件和仿真演化的路径分析,验证了驾驶员在选择收费通道博弈中存在均衡点的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存在混合策略是博弈的均衡点,诱导驾驶员的策略选择向均衡点靠近,能均衡各收费通道的车流量,有效减少收费广场的拥堵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车载尾气排放检测系统(PEMS)对捷达轻型车在高速公路人工收费(MTC)和电子收费(ETC)两种方式下的大量尾气排放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ETC能降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但NOx的降幅却远低于HC和CO的降幅。应用车辆比功率(VSP)模型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排放预测研究,研究发现[-2, 2]是收费站尾气排放预测的重要VSP区间。对[-2, 2]进行VSP区间细分后,排放预测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对车辆速度、VSP、NOx累积排放的全面分析解释了NOx降幅低于其他污染物的原因。最后对利用排队长度的排放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模型不适用于MTC方式下的NOx排放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丁鹏飞 《交通标准化》2014,(9):14-15,22
结合京新高速公路河北省张家口段一期京冀界北辛堡主线收费站的交通量现状,选取管理部门提供的收费站交通量报表,对该收费站进京方向收费车道数进行了重新计算,以确定现有进京方向收费车道数能否满足目前的交通量需求,并提出满足现有交通量的收费车道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