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关注     
《轨道交通》2013,(7):15-15
国际轨道交通展:[亚洲第一国际高铁技术展——CRTS CHINA 2013国际高铁技术展即将盛大登场][CRTS CHINA国际高铁技术展]将于2013年9月26日.27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隆重召开。是中国唯一集中关注高速铁路行业产业链的综合行业展览会,亦是唯一立足中国、关注亚洲采购市场的国际高铁技术展。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2013,(8):32-34
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到2015年规划投资近五万亿。铁路是服务大众交通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未来30年都依然处于黄金发展期。随着中国高速铁路行业的发展,高铁的建设及采购愈来愈市场化、透明化,这些利好消息,无疑是给高铁行业注入了一记兴奋剂。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速铁路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历史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全球视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延续)两方面重点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发展历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时间轴,阐述了4次世界工业革命不断催生交通运输技术的重大进步,指出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都要经历4个阶段:酝酿、探索、成熟、发展。美国最早提出建设高速铁路,但至今还在酝酿期。日本、法国、德国等仍然处于探索期。只有中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围绕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阐述了中国高速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阐明了中国高速铁路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从政策层面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吸收各国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统筹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资源优势,创建了轨道交通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层面看,主要原因是取得了技术突破、理论突破和试验突破三大重要突破。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论述了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后高铁时代轮轨高铁和磁悬浮高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智能高铁、智慧高铁、数字高铁等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中国交通强国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标准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于1999年8月16日开建,2003年10月12日建成通车。全长404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为后来的京沪高铁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2008年8月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投入运营。第一条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正式投入运营,设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09,(11):32-32
近几年,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在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本届“高速铁路国际峰会·中国2009”上,围绕“深入高铁市场发展,加强技术体系建设”进行了小组讨论,研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快加强高铁技术体系建设,如何将技术与市场深入结合,为中国高铁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小组讨论由本届峰会主办方鸿与智《轨道交通》杂志主编邓艳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2009,(5):33-33
继中国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铁全部采用广电运通自动售票机之后。又有两条高铁线路采用了广电运通的自动售票机——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沪宁杭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7.
由鸿与智工业资源《轨道交通》杂志主办,并获得欧洲铁路业主协会以及英国工程技术学会鼎力支持的“高速铁路国际峰会·中国2009”,于11月20—22日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隆重举行。此次峰会嘉宾云集、高朋满座,盛况空前,共吸引近300名来自国内外高铁业主、设计院、工程局、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工程咨询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多个行业内的权威决策者参加。来自中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美国以及韩国的高铁业主及运营商上发表演讲,就当前高速铁路的规划、投资、建设、技术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交流。以国际视角来高速铁路产业的发展与机遇。  相似文献   

8.
邹德慈 《城市交通》2010,8(3):I0001-I0001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铁路客运专线(以下简称高铁专线)。列车设计时速为300km,最高时速超过350km,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列车。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起点。高铁专线建设热潮开始席卷中国。并且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10,(11):24-25
高铁建设占据六项世界第一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运营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2010年2月6日,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中国西部结束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13,(7):31-33
截止至2012年10月底,: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里程%7735公里,而2013年将是铁路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总里程6366公里,其中55%为高铁线路,京沪、京深、京哈、东南沿海“四纵”高铁干线将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11.
截止2014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6万km,"四纵"干线基本成型,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首位,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鉴于高速铁路设备运用、管理、维修的标准不同于既有铁路,有必要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指导流程展开研究。从人、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对高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明确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根本在于管理。运用风险概率/后果评价方法,结合高铁运营安全工作特性,建立了概率/后果综合评估表,以此对危险源展开评价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将对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等线路的开通,我国高速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高铁开通给旅客出行节省了时间,同时也伴随着票价高、入座率低、换乘不便等问题高铁营销策略亟待完善。法、德高铁有30多年的营销经验,对于正处在高铁发展上升期的中国,学习借鉴两国先进的营销策略和方法显得很有必要。一、法德高速铁路的营销策略1.法国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现已达到7531公里,是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台湾高速铁路(简称台湾高铁)是连接台北市与高雄市两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系统,沿途经过14个县市、77个市乡镇区,路线全长345公里。全线于2006年10月31日完工通车,时速最高可达300公里。台湾高铁自通车以来,因为它的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2010,(4):21-21
3月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正研究昆台高铁。  相似文献   

16.
郑兰英 《轨道交通》2013,(12):66-66
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在2013高速铁路大会暨产品展示会上展示大量面向高铁行业的创新饵决方案,包括用于铁路车辆建造的轻量化解决方案以及用于铁路车辆内饰的全新功能性材料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唐继刚 《轨道交通》2010,(11):59-59
高速铁路是一个高度依赖高科技的集成系统,对铁路车辆、轨道、讯号、安防系统等方面均需要先进的技术,中国高铁蓬勃发展给安防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商机。相比传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对安防系统的要求异常严格。以武广高速铁路为例,每列武广动车组上还装备了3000多个传感器,以监控动车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视频监控方面,仅长沙铁路公安辖区内就上设置120个视频监控探头。  相似文献   

18.
高铁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众多省市随着高铁的开通陆续步入了高铁时代。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是否产生重大影响?以江西省为例,基于2010—2016年11个设区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高速铁路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速铁路显著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高铁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城镇化水平、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看着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屏幕上显示的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高峰时段无论是京沪高铁还是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高速列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若放眼整个高速铁路网,成百上千列高速列车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有条不紊、安全正点地运行。在这庞大的高铁糸统里,是什么确保着列车运行的有序和安全呢?在中国2万多公里的高速铁路中,京沪、沪广、京津城际、沪宁、沪杭城际等高速铁路的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只有3分钟,这些高速铁路采用了哪种列车运行控  相似文献   

20.
正历经一波三折,匈塞铁路的建设终于步入正轨。这亦意味着中欧海陆快速通道提速在即。由一条路引发的政商贸易格局都将随之调整,也令中、匈、塞与相关各方的布局与博弈进入高潮。亚欧非之间共同建设一条高速铁路,这是一带一路的构想。对外输出高铁、对内构建"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这是中国高铁发展的两个大方向。自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以来,我国高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向前推进,并且,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相继开工,这都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