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     
《家用汽车》2013,(11):27-27
日前.哈尔滨全面启动静态交通工程.大力实施停车场建设,通过公共空间辟建、既有街路两侧配建.新建道路增建等多种方式.增加停车空间.计划新增停车泊位142万个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已有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泊位供给和需求重新进行分类,明确了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的重点。着重探讨了交通政策、泊位共享策略两个因素对停车需求的影响,明确了二者在停车需求预测流程中的作用。结合综合交通规划预测数据,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为例,运用这一思路对其泊位需求进行预测,得到不同分区的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泊位需求数量。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2011,(5):95-96
作为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一部分,北京市提出将修订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市政府法制办就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停车场的范围,包括独立建设的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明确了公共停车场的公益性,并且指出占道停车费将全额缴入财政并统筹用于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停车管理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读书     
《城市交通》2014,(2):100-100
本书对中国城市的停车现状以及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停车政策发展目标、战略任务与基本策略;研究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三类停车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探讨停车配建指标规划流程、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要求和方法,以及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和管理对策;详细回答不同经济属性停车设施如何进行产业化建设,提出停车经营的政策措施;讨论交通工程技术以及信息化在停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路内停车执法管理对策及实践;提出城市老旧居民区、医院、学校,以及超市、商场区域的停车管理措施;对停车证制度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出行前停车诱导系统中两阶段停车选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同时解决机动车辆出行过程中停与行的问题,减少车辆巡泊产生的无效交通,提高出行效率,提出了服务于出行前停车诱导系统的两阶段停车选择方法.第一阶段是以停车场距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停车设施类型、有效停车泊位数、停车费用等4项指标对候选停车场进行初选;第二阶段为组合选择过程,以步行距离最短、停放可行性最高、停放成本最低、停放安全性最高、驾车至停车场行驶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为用户提供各候选停车场的决策排序.该方法求解效率高,且充分考虑驾车者意愿,适用于出行前的停车诱导系统.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停车问题,尤其是校园停车问题日益严峻。针对高校在城市外围的新校区,文章提出了划分多功能区研究停车特性的理念,剖析了各功能区的停车特征及停车设施特征。并以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机动车停放实测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高校校园的不同类型功能区车辆停放时变特性。选取单位时间利用率、单位时间周转率、长时停放比例、泊位外停车比例4个指标进行停车场评价,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停车者泊位选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多功能区的停车时变特性因功能区特点而异,又同样因作息时间产生变化,高校校园内停车者泊位选择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步行距离。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园停车设施优化策略,包括停车设施位置选择、配建形式、配建指标和共享停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些困难成为了影响静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城市停车设施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不仅影响到驾车者的正常出行及车辆停放,也加剧了道路交通拥挤及城市环境、秩序的恶化。一、静安区"停车难"问题的现状静安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土地面积7.57平方公里,拥有机动车社会停车库3座,泊位312个;道路停车场44处,泊位915个;居民小区停车泊位10 241个;辖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停车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商业区、娱乐区、人口密集地带的车辆停放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静态交通也就随之提到了议程。静态交通所指的就是为乘客上下车、为装卸货物的短时间停车,汽车及其他交通出行中的停车,以及各种车辆在停车场和存车处的长时间停车等所组成的一个总概念。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大城市有关规范和标准对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配建指标的缺点和不足,在分析了国内外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泊位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可以推广使用,并提出了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生成率指标,弥补了相关规划和标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停车需求研究是建筑物停车配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受到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路网容量、交通体系构成及运行状况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建筑物停车供给水平、停车泊位共享、公交服务水平、消费行为、个人收入水平等微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在北京市西单地区对这些微观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商业建筑停车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为商业建筑停车需求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中心城区共有停车位约23万个,以配建停车泊位为主体.着重论述了停车调查目的、范围、内容及方法.通过对调查获取的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长沙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使用特征及车辆停放特征.最后,结合长沙市实际情况,提出了长沙市停车规划建设一系列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停车设施供应与停车需求关系模型以及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平衡关系模型,并对合理确定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规模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配建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大城市有关规范和标准对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配建指标的缺点和不足,在分析了国内外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泊位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可以推广使用,并提出了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生成率指标,弥补了相关规划和标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荟聚商场停车场为实例,调研及分析停车场出入口拥堵、停车位不足停车不均衡、乱停乱放、车辆找不到出口等主要原因。提出五大解决策略,包括设置四级停车诱导系统,对车辆实时分级引导;通过流量与分担区匹配,划分多个停车区引导;作为停车区与出入口的联系通道,强化主通道;优化停车布局,减少停取车对进出车流的干扰,提升通行效率;整合车行和人行标识,打造地面、墙面及空中为一体的多维标识体系。结果表明,通过对停车场优化与改善,停车场的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路上停车场规划及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国雄  余潜 《城市交通》2004,2(2):19-21
我国城市中心区高停车需求与有限的停车泊位供给是一对矛盾,而充分利用道路时空资源设置路边和路内停车泊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首先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停车需求预测的层面上系统地提出了路上停车路段的规划与确定流程的框架;而后,针对路上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并结合国外研究成果论述了路上停车泊位的设置条件;最后,从城市路上停车设计实践出发,提出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路上停车泊位设计型式.尽管合理设置泊位能够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但本文同时也认为,规范交通管理对于提高停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在城市还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时候,一方面要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潜力,另一方面,适度实行停车需求管理措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韩光  杨介榜 《城市交通》2012,10(6):53-57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处理好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的关系,在新城(镇)土地利用规划阶段做好停车规划,特别是路内停车规划,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路内停车带设置位置及车辆停放方式。然后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建立路内停车总量规划模型,并给出了路内停车规划的一般原则。最后以藤桥镇总体规划(镇区范围)相关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后,藤桥镇道路饱和度均在0.7以下,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停车问题日渐突出,社会反响相当热烈。2015年12月19目,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会同上海市停车服务业行业协会召开了“发展智能停车系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专家恳谈会。专家们围绕“智能停车系统内涵及其架构”、“差别化的停车设施供应与交通需求管理”、“城市静态交通规划和不同区域停车配建标准”、“停车场库类型及设计”、“实时停车信息系统”、“停车场库运营与管理”等问题各抒己见,讨论活跃。现将专家发言摘要刊登,以促进停车问题的逐步缓解。  相似文献   

18.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赛场周边车辆停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日常出行车辆停放不同,奥运会期间的车辆停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北京奥运会的车辆特征、时空分布特征、目的和路径选择、停车信息服务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其实质就是临时性、突发性、大量停车需求与有限的停车泊位供应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矛盾,具体从停车收费、停车需求管理(PDM)、停车信息服务方面提出了解决停车交通的对策,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的问题.本研究对组织好2008奥运会期问的车辆停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寻找路内停车泊位产生的车辆巡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路内停车泊位在道路上巡游的车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首先指出路内停车低价与路外停车高价共同刺激驾驶人选择巡游而非使用路外停车场(库)。其次针对洛杉矶的巡游开展调查,得到车辆平均巡游时耗和距离,并得出每年由此产生的车辆行驶里程、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及CO2排放。然后通过分析路内停车价格与车辆巡游的关系,提出城市全日泊位使用率大约为85%时,停车泊位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停车价格较合理。接着以加利福尼亚格雷伍德城停车价格制定及停车收益使用为例,给出停车增量融资的收益回馈方式。最后指出,为了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街区环境等,城市应制定合理的路内停车价格并将产生的收益用于改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停车资源共享理念出发,研究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实施停车泊位共享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了居住区的泊位空闲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停车泊位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参数的取值、分布规律进行了拟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相邻两车进出泊位平均用时为62.6 s.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居住区泊位空闲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共享车辆停放时间服从Gamma分布.为保证模型实用性,给出了泊位状态参数.Gamma分布形状参数、标度参数的参考数据.算例估算结果表明:居住区停车泊位共享能够为毗邻建筑提供相当于居住区泊位55%左右的停车泊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