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历了从孕育到诞生、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发展的过程中,《神圣家族》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鲍威尔唯心主义哲学,再次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了彻底批判,并将批判德国哲学唯心主义与阐明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相结合,形成了对唯物史观一些重要观点的初步表述,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既要坚持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又需要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是指马克思在其相关著述中,对人的基本生存境遇及其趋势进行整体性批判与反思的学说。作为当代中国审美意识形态的主导与核心,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包括中国哲学和美学在内在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创新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各国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普遍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和哲学原;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意思自治原则确立的经济根源;“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是其产生的哲学根源。同时,意思自治原则在当今的发展中突规范内含着确定性、一致性与预见性和灵活性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5.
杜威为未来哲学做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他虽然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做出了严厉的批判,但他并没有彻底放弃哲学以及哲学的作用.杜威认为,在哲学虚假的形而上学描述的背后,哲学有关心社会传统价值的真正功能.因此,哲学作为一种伪装的终极知识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但是,哲学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分析现实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工具,成为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成为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哲学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垄断知识,而是一种公开透明的澄清活动.哲学并不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而是一种具体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然而对此理解却存在着一些争议,特别是在其价值认识上尤为突出。本文依据价值哲学的基本观点,从批评现行的价值概念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内涵、价值构成、价值意义。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使我们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这样既能够帮助人们树立起追求自由的信念和勇气,又能够办人类最终解决个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的价值的自我超越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经验主义到现象学:一种新的信息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是信息系统学科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信息系统领域中,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多种形式,这些构成了不同的信息观点,而这些观点又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本文发现: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方法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和局限,而现象学方法是克服以上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必然结论,并由此提出了有关信息的现象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结合民族工作的历史情况和现实需求提出的要求。这一论题具有哲学上的理论依据,也在实践中焕发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联合体”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根基,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大一统”和“家国同构”的哲学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哲学源流;现代政治哲学“权利与共同体塑造”的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原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哲学基础。要深刻揭露和深入批判资本主义错误思潮、“传统文化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和西方错误的政治哲学立场等危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观念。要在马克思主义“联合体”塑造的制度实践与文化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化实践与经济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繁荣的治理实践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基础从观念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及其在两性观上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独到深刻的内涵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社会现实的不断反思.劳伦斯的两性观亦以"两极平衡"思想为哲学基础,认为理想的两性关系是实现了"两极平衡"的关系.本文试从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两极平衡"思想与劳伦斯的两性观,以及劳伦斯"两极平衡"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三个方面,就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及其在他的两性观上的反映展开讨论,从而揭示劳伦斯及其作品中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在哲学上反对同一性,同时也以"非同一性"与总体性相对抗,这种哲学立场为其否定性美学划定了不确定的界域.而"星丛"本体论又使他的否定性美学思路呈现出综合性与总体化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在阿多诺美学理论上的"理解性困境".本文从阿多诺美学的矛盾或悖论之处入手,探讨并分析了阿多诺美学的总体性问题及其难题.  相似文献   

11.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哲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反思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维度.对于预设和前提的自觉的反思,学习哲学史过程中对于传统问题的不断解释都是反思维度具体的表现方式.马克思的哲学创新-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对哲学传统的自觉反思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对审美意识的批判已受到太多关注,鲜为人知的是,他对启蒙运动的批判是理解其本体论阐释学更有意义的部分.在他对启蒙运动的"笛卡尔基础"的批判基础上,本文深入地探讨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及其阐释理性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与哈贝马斯等人的批评不同,本文认为伽达默尔的阐释学本质上不应在与启蒙事业严格对立的立场来解读.伽达默尔早期的对话观念本身最初因启蒙抱负而起,问题是伽达默尔最终没有持守这种抱负.他的传统观念因太过贴近描绘艺术体验的崇高忘我精神,而使得其阐释学牢牢嵌入一种启蒙承诺与反启蒙冲动的浪漫转向之间悬而未决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认为,自我所有原则是自由至上主义的一种主张,而马克思与自由至上主义者一样坚持了自我所有原则.然而,当我们进入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中去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自我所有原则的问题上,马克思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景象.这种矛盾的解决在于马克思区分了作为法权的自我所有原则与作为解放的自我所有原则.并且,在这两者之间,马克思无疑又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14.
要科学回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源,就要深刻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的命题.在马克思看来,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必然会推动生产无限扩大;为了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必须保持生产和消费的正确比例从而限制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资本的矛盾本质.不难发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矛盾本质决定下的生产相对过剩.资本矛盾命题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即应当坚持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分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规划和调整经济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晚年提出的“大成智慧学”概念,总结了他一生的道德、学问和事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谈了作者学习大成智慧学的体会.本文谈了三个问题:(一)大成智慧学的含义.作者根据钱学森的一些论断指出大成智慧学应是关于他所独创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系统理论.(二)大成智慧学的历史渊源.作者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中挖掘了关于全部知识是一个系统的观念,指出这个观念与大成智慧学的联系.(三)大成智慧学的理论内容.作者主要分析了蕴含在构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理论前提,同时又指出大成智慧不仅包含理论观点,而且包含应用技术或方法,是智慧,不仅是知识.作者最后指出,对大成智慧学还有若干问题应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典存在论可被视为真知一逻辑地说一是者三方结构。它在自身的范围内已走到尽头,陷入严重的危机。马克思的哲学是以逻各斯“去揭示存在”,因而也是一种存在论。他实现了对古典存在论的第一重超越: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语言一理论(逻各斯)源出于实践(存在),而真理则根本是个实践的问题。这样的实践存在论要求它不止于理论地批判,更要从事现实地批判:消灭古典存在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这正是它的第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7.
一般观点认为,现象学和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分别是“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的源头,并着意强调两之间的差异。但本认为,这两虽有区别,但就分析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思想脉络而言,它与现象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并代表了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批判的真正革命之处。  相似文献   

18.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在他对纳粹的国家意识形态——“英雄民众现实主义”的系统批判中,深入地探讨了非理性主义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这一探讨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不仅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非理性主义的产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今日之非理性主义,也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目前政府在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理解对于更好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在区分抽象自然与现实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差异的“人的科学”。循着马克思“人的科学”的思想路向,本文从研究视域与主题、思维方式与把握尺度、功能目的三个层面对哲学与科学作了清晰的划界,为对马克思哲学做出符合其文本原义的诠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