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BP神经网络(BPNN)已经用于车速预测方面的研究.针对BPNN不同的初始权值和阈值会影响车速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PSO混合优化的BPNN车速预测方法.以北工大西门到百葛桥为研究路径,构建基于BPNN的车速预测模型;将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的寻优过程进行融合,通过逐次迭代取最优的方式确定BPNN的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以此设计基于GA-PSO混合优化的BPNN车速预测方法.最后,以所选路径为对象,利用基于GA-BPNN的预测法、基于PSO-BPNN的预测法,以及提出的方法对车速进行了实验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前两种车速预测改进方法,本文方法的平均车速预测误差分别降低了37.1%和24.1%,有效地提高了车速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车速对客车平顺性的影响,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中客车平顺性的试验方法和评价要求,以驾驶员同侧后桥正上方座椅为试验测点的基础上,增加驾驶员座椅和最后排中间座椅试验测点及试验车速,对某品牌大型豪华长途汽车进行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试验.结果表明:客车在规定满载状态下,车速较低时,乘坐舒适性较好;车速较高时,舒适性有所下降,但仍...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区圆曲线路段的特点,分析了轮胎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与山区圆曲线路段的耦合动力学模型。以牵引车和半挂车的轮胎侧偏角和折叠角为指标,运用提出的动力学仿真法分析了不同车速下圆曲线路段半径、超高、滑动附着系数对半挂汽车列车行驶安全性的影响,并与运行速度法和理论极限速度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当圆曲线半径为125m,路面超高为2%,滑动附着系数分别为0.20、0.35、0.50、0.80时,运用动力学仿真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分别为20、35、55、72km·h-1,运用运行速度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均为50km·h-1,运用理论极限速度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分别为18、20、25、30km·h-1;当圆曲线半径为250m,滑动附着系数为0.35,超高分别为0、2%、4%、6%时,运用动力学仿真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分别为35、38、25、20km·h-1,运用运行速度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均为60km·h-1,运用理论极限速度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分别为30、31、32、33km·h-1;当路面超高为6%,滑动附着系数为0.50,圆曲线半径分别为125、250、400、650m时,运用动力学仿真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分别为58、62、70、72km·h-1,运用运行速度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分别为50、60、68、71km·h-1,运用理论极限速度法求得的临界安全车速分别为28、37、48、60km·h-1。可见,提出的动力学仿真法考虑了车辆悬架动力学特性、天气与路面条件,可以准确描述半挂汽车列车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道路安全法关于高速公路限速管理的规定,结合一级公路改建升级为高速公路后的道路特点、段落构成、线形指标、运行速度以及交通事故特征等,综合确定限速标准和速度管理方案,为今后一级升高速确定更加安全、合理的运营车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逻辑门限值的汽车ABS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参考车速估计的准确性对逻辑门限值法控制的影响,采用改进的峰值连线法估计参考车速,提出以滑移率门限控制为主,车轮加速度门限控制为辅的汽车ABS控制策略,并进行了高附着路面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车辆速度为45 km.h-1时,参考车速与实际车速曲线基本吻合,最大误差为6.4%,平均误差小于1.6%,制动时间为3.2 s,制动距离为15 m,平均减速度为3.9 m.s-2,控制效果良好,控制策略可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冰雪条件下交通流的饱和流率、平均车头时距和平均行程车速等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了冰雪条件对路段交通流特性的定量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法,选取平均行程速度和饱和度等指标,建立了冰雪条件下路段交通拥堵状态识别模型。并结合正常条件下的交通参数拥堵阈值和冰雪对交通流的定量影响,给出了确定冰雪条件下各状态指标的拥堵阈值的方法。最后利用哈尔滨市红旗大街实际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计算汽车碰撞事故碰撞前车速,基于动量守恒定理的汽车碰撞事故模型,在事故分析中采用反推法求解. 根据事故现场勘查信息,应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碰撞后车速,再将碰撞后车速代入模型计算碰撞前车速. 以实车碰撞试验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后,发现用模型计算的碰撞前车速存在误差. 为此以实车碰撞试验为对象,根据模型的求解过程和误差的传递过程,研究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成因和处理方法,以提高交通事故分析的准确性. 首先,应用矩阵理论研究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形成原因;其次,应用反推迭代算法建立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处理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和实例应用表明: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碰撞后车速所产生的误差是造成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决定性原因,只需对碰撞后车速误差进行简单的1次处理就能使应用该模型计算碰撞前车速所产生的误差归0.   相似文献   

8.
姜田双 《家用汽车》2013,(7):170-170
随着红旗H7的上市,中国一汽也正式开启了红旗品牌的复兴之路。诞生于1 958年的红旗轿车在历经了近60年的沉浮之后,终于重新起航。打着"国车"名头的红旗一上市就来势汹汹,外长带头购买,政府采购热门都让人们看到了红旗车的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官车市场的红火并不代表私人市场的肯定,定位偏高,消费者对于品质的疑  相似文献   

9.
晓红 《交通与运输》2013,29(3):63-63
加拿大公路网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总长9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规定时速是90~120公里,市区其他道路是50~80公里。如果在高速公路上车速低于规定的时速,警察很快就会赶到,对你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0.
选用基于ANSYS和MATLAB的分离迭代算法,将车辆和桥梁看作两个分离的子系统,分别采用虚功原理和有限元法推导了两者的振动方程;以车桥接触点位移协调关系和力的平衡关系为联系,研究了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在不同的路面不平整度、车速、桥梁阻尼下的动力响应问题。研究表明:路面不平度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很大,冲击系数随车速呈波形变化,增大桥梁结构阻尼比对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小;现有规范冲击系数取值对该类桥梁结构设计偏于不安全,建议规范独立地给出悬索桥冲击系数的规定,并考虑路面等级、车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快速公交系统运行特征与其制约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潜在规律,针对盐城市BRT线路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盐城市BRT系统比较典型的BRT-1号线和BRT支线1号线两条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持与车载两用GIS数据采集器和人工辅助数据采集法,采集该线路可全面描述BRT运行特性的车辆运营车速、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的行车速度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多元分析处理,从而对其行车速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两线路的站间和全程行车速度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站台停靠延误和交叉口延误对快速公交的运营速度影响最大,BRT-1号线平均全程运营车速低于平均全程行驶车速28.3%,BRT支线1号线平均全程运营车速低于平均全程行驶车速27.4%。  相似文献   

12.
将列车的每节车厢简化为15自由度的动力系统,由拉格朗日方程导出其振动微分方程,将轨道梁简化为欧拉梁,基于能量法和车辆与轨道梁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车辆和轨道梁耦合运动控制方程,研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动力特性。计算了列车以不同车速通过时轨道梁的动力响应,并比较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车速对轨道梁挠度的影响较小,但对加速度影响较大,加速度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在40~50 km.h-1处出现最大值,之后随车速增大反而减小;轮胎模型与轨道表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函数对轨道梁横向响应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使计算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13.
道路行车速度限制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道路行车速度对行车安全及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综合影响达到最优,分别探讨了最高车速限制与最低车速限制的问题。首先,采用数学建模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构建时间费用函数与油耗费用函数,以时间费用与油耗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事故死亡率及舒适度为约束条件,提出了最高车速限制方法。在分析了道路行车速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车型建立道路线形指标、交通流参数与运行车速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在不同平曲线半径、纵坡及坡长、交通量、交通组成及路面状况条件下的最高车速限制基准值的修正系数。其次,提出车速离散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坡度下的经济车速,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车速离散度与事故率关系模型,提出基于车速离散度约束与经济车速的最低车速限制方法。最后,对实施车速限制的保障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速度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车速控制非常必要。通过对行车速度与道路安全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了速度对事故的影响机理,重点强调了车速分布的离散性对事故的影响,并建立了车速模型,对车辆运行中如何控制车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三自由度前轮摆振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车速变化引起的某非独立悬架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Hopf分岔。利用Poincare截面法绘制了不同轮胎参数对应的前轮摆角幅值随车速变化的分岔特性曲线,分析了轮胎各参数对前轮摆振的影响。由此得出,轮胎参数的改变对发生摆振的车速区间和周期运动的极限环幅值产生相应的影响;轮胎绕主销的阻尼和轮胎后倾拖距对前轮摆振的影响较为敏感;轮胎的垂直刚度对摆振影响要比侧偏刚度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6.
车速是描述车辆运行状态的基本参数,而掌握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更是许多后续研究的基础。本文以南京市部分主干路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车速的分布形式进行拟合,定性分析了不同类型主干路的分布形式;然后,从路段整体、横向两个角度对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的形式主要与车辆行驶时的自由度有关,道路条件以及交通流状态对车速分布的参数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将对城市主干路的规划、设计、控制、管理以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调查小客车和大货车在甘肃省4条国道干线公路上的运行车速情况,并根据期望车速的概念,对期望车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4条干线公路上典型路段的车速测量数据进行研究,提出干线公路期望车速确定方法,并结合甘肃省干线公路的实际车速测量数据,对期望车速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结合路段实测车辆运行数据,对某高速公路典型断面车速分布规律、不同车型车速离散性、大小型车速度差极差比等特征进行分析,并就不同车型车速特征对交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特性受行车车速、车速离散度及大小型车车速一致性因素影响,加强车速管理,控制车速离散程度,提高大小型车车速线性一致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率,提升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以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行车道封闭施工区路段的车辆实测速度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单样本K-S 检验方法对各检测断面大型车、小型车的车速分布形式进行了检验, 利用概率密度曲线分别拟合了不同检测断面大型车、小型车的车速分布,定量分析了施 工区内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车速分布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交通控制分区对 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施工区路段车速服从正态分布,施工区交通控制分区对车速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影响显著.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施工 区交通安全管理和车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车速表进行检测、校准,确保车速表的指示精度,对安全行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地理解车速表误差的形成、测量原理和车速表试验台的基本结构,才能正确有效地检测汽车车速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