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我国虽有“非典”疫情一度肆虐,汽车产销形势依然很好,生产汽车444.37万辆,增长35.20%;其中轿车201.89万辆,增长83.25%。制造企业销售汽车439.08万辆,增长34.21%;其中轿车197.16万辆,增长75.28%。2003年的轿车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其增长均超出2002年的同比,因而2003年的轿车市场,是继2002年“井喷”行情后的又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2004年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经受严酷考验的一年,尤其是轿车市场与过去两年的高速发展相比,可以说是好景不在。2004年全国33家轿车生产企业全年累计生产轿车2316262辆(本文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月快报),同比增长11.99%;累计销售轿车2326492辆,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3.
如果以国产轿车2002年和2003年销售的高速增长为基准,如果用轿车制造企业2004年的预期销售目标为尺度,比照和衡量2004年上半年的轿车市场销售形势,过惯了好日子的汽车产销企业普遍深切地尝到了2004年汽车市场形势严峻的苦涩、感到了日子不好过的焦虑。  相似文献   

4.
久陵 《轿车情报》2012,(4):184-187
中高级轿车在2011年的轿车市场中可谓独树一帜。在国产轿车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中,仍维持11,45%的增长,不但高于由轿车、SUV、MPV等构成的狭义乘用车市场6.5%的增长率,也高于轿车整体增长217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2004年汽车市场上,轿车厂家冰火两重天.十分鲜明。说它鲜明,就时间表看,月度销量2月份高达76.8%、自3月份起、跌幅一泻千里,至10月底,月销售同比已呈现微弱增长.就企业而言.销售深度大滑坡的不止一,二家: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的也有,他们不仅能完成原定的预期目标,而且将向更高的指标攀登。在轿车市场销售增幅逐月大幅下降之时,车市还能维持累计增长18%这样的水平,主要靠那些火的企业的托盘。  相似文献   

6.
1.市场总量增速大幅回落,新款A级车成为带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2004年轿车市场增速大幅回落,全年实现销售225万辆,同比仅增13.7%,与200.3年70%的增速相比回落明显。轿车进口11.6万辆,同比增长12.7%。新的量产车型成为2004年市场的亮点和新的价格标杆。  相似文献   

7.
虽然2004年的轿车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银行信贷紧缩以及油价高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2004年我国轿车(不包括MPV及SUV)销量仍然以13.6%的增幅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累计销量接近225万辆,略低于有关专家预测的230万辆(见表1)。  相似文献   

8.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4,(20):23-25
如果以国产轿车2002年和2003年销售的高速增长为基准,如果用轿车制造企业2004年的预期销售目标为尺度,比照和衡量2004年上半年的轿车市场销售形势,在目前看不到有迅速好转迹象的情况下,业界普遍深切地尝到2004年汽车市场形势严峻的味道,感到日子不好过的苦恼。  相似文献   

9.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5,(12):20-28
我国轿车市场在经历了2002年、2003年的高速增长和2004年的增长乏力之后,2005年一季度对于各厂家乃至整个轿车市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季度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不但能缓解各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消除消费者的持币待购情绪,并为我国轿车市场尽快走出低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上半年轿车市场的总体情况 2004年轿车销量在2、3月份增长后迅速突破22.4.万辆,一举超过2003年最好的单月销量217898辆,但从3月份后同比增长率一路下滑,4月份后出现负环比增长,至6月时单月销量已经几乎与2003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长率仅为2.22%,产销率仅为78.70%,见表1、图1。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轿车物流的意义近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民的轿车消费热情日益高涨。这种惊人且持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我国轿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轿车产业日益成熟,并俨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轿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高效、稳定的物流系统来作支撑,轿车物流已经成为轿车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轿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增加,轿车生产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三大应对措施:降低单车生产成本,柔性化生产以及提高用户满意度。这三大战略举措的成功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取决于轿车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要在未来的全球轿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迅速发展轿车物流业,使之发展成为我国轿车业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汽车工业研究》1995,(2):33-36
1994年我国轿车市场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呈低速增长态势。总产量可达25.5万辆,销量约为24.5 ̄25万辆。存在轿车整体市场小有起色,具体品种畅、滞并存,价格总体水平回落,购车者结构发生变化及轿车需求潜力大和实现低等特点。1995年宏观环境将拉动轿车市场适度增长,轿车需求可达32.5万辆,计划产量40万辆,轿车价格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国内轿车市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2002年高速增长的态势,轿车继续呈现“井喷”式增长,产销再创新高。全国累计生产汽车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销售汽车439.08万辆,同比增长34.21%。其中轿车累计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销售轿车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轿车增  相似文献   

14.
张少华 《汽车情报》2005,(22):18-24
在3月份轿车市场迅速升温后,二季度整个轿车市场延续了较好的成长惯性,每月的销量都超越了2004年同期,连续4个月的轿车销量均在22万辆以上。其中6月份的销量高达26万辆,同比增长61%(见图1)。  相似文献   

15.
《中华汽摩配》2005,(7):41-42
轿车市场近几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即使在一度严重持币待购的2004年,全年增长率仍达15%左右。市场的井喷和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以往多年轿车累积需求的集中释放。所谓累积需求是指一些消费者以往很多年一直没有购车,但其实在几年以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轿车消费能力和强烈的消费愿望,在实际上形成了对轿车的需求,但这种需求集中在最近这两、三年内,在产品相对丰富,车辆价格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得以满足的。随着累积需求集中释放的衰竭,中国轿车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特点也发生了一些转变,是汽车营销人必须予以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轿车市场在2000年1-2月份严惩滑坡之后,从3月开始基本恢复正常。销售量稳定在每月5万辆左右或更高的水平上,且各月波动情况完全符合多年统计的月波动曲线。在1-2月销售损失2万多辆的情况下,全年轿车市场仍增长了7%,如果再考虑到风神轿车和六字头轿车高速增长的销售量,对轿车市场的冲击,实质上轿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并不慢。因此不存在存在年轿车市场过冷的问题。这一切炒作只能说明某些媒体报道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轿车的供给和需求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生产和消费都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轿车市场经过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的“井喷”行情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8.
产销基本情况 2003年我国国产汽车1~10月生产356.10万辆,增长34.25%;其中轿车157.31万辆,增长82.77%。制造企业销售汽车347.88万辆,增长27.79%;其中轿车150.74万辆,增长67.67%。预计全年汽车销售可突破400万辆,轿车销售达180万辆。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略低于2002年,但轿车的产销增长明显地高于2002年。我国2003年的轿车市场,是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高档轿车需求市场和保有量一直都集中体现在集团用户方面,90年代集团用户需求中高档轿车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最高时为34.23%。1999年我国中高档轿车产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市场旺销,我国中高档轿车市场具有需求比例随经济增长波动周期而相应变化等特点。在未来二三年内,中高档轿车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轿车需求中的份额预防可达到15%-20%,未来三五年后,中高档轿车市场可能出现供  相似文献   

20.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8,(11):13-17
在国内CPI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南方暴风雪袭击、国际油价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股票市场风雨漂泊的背景下,2008年的国内轿车市场也受到了冲击,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个别媒体甚至爆出2月份国内轿车市场环比下降27%的耸人标题,使得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误以为2008年国内轿车市场大幅走弱,股票市场汽车板块遭受重创,投资者甚至是投资基金出现了恐慌性抛售。事实是,2008年的国内轿车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保持着销售两位数增长,各轿车细分市场仍然保持着活跃态势,并呈现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特点:值得高兴的是,在2008年国内轿车市场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微型轿车细分市场却逆市走强,好于2007年的市场表现,也让未来国内微型轿车市场将要崩盘的预言“不攻自破”。国内经济型轿车细分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化走势,南京菲亚特旗下派力奥、周末风和西耶纳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