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便于考核发动机受热零件的热疲劳强度,我们设计、安装了一台发动机热冲击自动化试验台(以下简称试验台)。试验台采用了以继电控制技术为主的控制系统,线路简单,工作可靠。试验台除能进行常规性能试验和耐久性试验外,还能自动完成热冲击循环试验,对水温及油温实行自动控制。为使试验台工作安全可靠,试验台还具有一系列安全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深度热冲击试验目的是为了验证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中处在反复热冲击工况下的耐久特性.由于是一个基本由加速工况构成的试验,它并不是为了完全复制实际的客户车辆使用情况,而是旨在模拟产生在整车有效使用生命周期中的近似损伤状况.以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为例介绍试验目的、仪器和设备、试验工况步骤、周期检查及间隔保养、试验后的零部件评...  相似文献   

3.
采用简单的模拟试件进行缸盖常用的铸铁材料在热冲击条件下的低周热疲劳试验,同时建立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法对试件进行了温度场和应力与应变场的模拟计算,预测了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的疲劳寿命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模拟计算方法和所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缸盖受到的低周热疲劳损伤与试件所受的热疲劳损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文中采用的试验与模拟方法也适用于实际缸盖热疲劳寿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在使用条件下,要对发动机的可靠性作出客观的评价需长达5~8年的时间。苏联汽车与汽车发动机研究所研制了一种可对发动机进行所谓“热休克”的热冲击试验装置。发动机在热负荷和外载负荷交变的工况下,在该装置上总共只需运转105h即可作出可靠性评价。 该装置的组成有:感应式制动器、燃油泵油量调节齿杆操纵器、控制和测量系统、发动机的冷却系以及接入冷却系回路中的冷、热水箱和电磁阀等(见图)。试验时发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指出,在准确确定上点后,影响CA6102型汽油机示功图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传感器的热冲击效应,而不是传感器的通道效应。简述了热冲击效应的特点,给出了CA6102型汽油机平均指压力随转速变化的误差修正曲线。  相似文献   

6.
以S195柴油机缸盖为试件 ,运用概率统计理论 ,估算了与加速热疲劳试验结果的可靠度和置信度有关的柴油机受热件加速热疲劳试验的安全使用寿命 ,其结果对于合理地确定缸盖等柴油机受热件的维修期和保养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高频感应加热器、加热循环控制装置和冷却系统 ,利用柴油机燃烧室受热件加速热疲劳试验台进行缸盖热模拟试验 ,验证热模拟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冬季表层结冰的混凝土道面必须进行快速除冰才能及时恢复交通,高温快速除冰是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但是,高温冲击很容易导致对结冰混凝土的损伤。为掌握高温冲击对混凝土道面的损伤规律,基于弹性理论构建了混凝土热冲击弹簧损伤模型,利用Matlab计算了不同冲击次数的应力效应。在试验室条件下对饱水后冻结混凝土试件进行1min高温热冲击试验,不同试件分别进行了5、25、40和50次的反复饱水-热冲击试验,获取了不同热冲击次数下的试件表面状态、试件强度和质量损失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冲击5次后,混凝土试件的表面因严重灼烧而颜色变深,且质量损失显著;但经过25次以上热冲击后,其表面颜色具有变浅的趋势,且其质量损失区域稳定;混凝土试件在遭受热冲击25次之前,随着热冲击次数增加,其强度衰减显著;此后,再增加冲击次数,混凝土强度的衰减逐渐趋缓。  相似文献   

9.
李玉方 《汽车技术》2003,(10):13-17
增压发动机热负荷的增加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针对不同的与燃气直接接触的发动机零件。介绍了具体的测点布置方案及测试方法,并对CA6DFl-27型柴油机进行了实机试验。指出,CA6DFl-27型柴油机在现有功率下不能满足热负荷要求,宜采取各缸进水口位置上移的解决方法。通过对改进后发动机热负荷的测试可以看出。各测点的温度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正> 比功率的不断提高标志着现代柴油机制造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实验研究过程中以及在长期试验和使用中特别注意对柴油机零件热负荷强化度的评价。 因为柴油机,特别是运输式柴油机经常被迫在寒冷地带、炎热的沙漠地区和高山地区工作,处于进气空气极其稀薄(如因空气滤清器堵塞)和过高的排气背压的条件下,因而需要判断柴油机零件在使用条件下的热负荷强化度,总之,所有这些因素将导致气缸空气的质量充量改变,工作过程的动力特性改变,并使柴油机零件的热负荷强化度增高。其结果使柴油  相似文献   

11.
<正> 比功率的不断提高标志着现代柴油机制造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实验研究过程中以及在长期试验和使用中特别注意对柴油机零件热负荷强化度的评价。 因为柴油机,特别是运输式柴油机经常被迫在寒冷地带、炎热的沙漠地区和高山地区工作,处于进气空气极其稀薄(如因空气滤清器堵塞)和过高的排气背压的条件下,因而需要判断柴油机零件在使用条件下的热负荷强化度,总之,所有这些因素将导致气缸空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某型柴油机排气歧管在热冲击试验中出现断裂。采用热固耦合的分析方法,模拟排气歧管在全速全负荷工作时的温度场以及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通过分析发现歧管出口处热应力超过了材料本身的屈服点,在局部产生了塑性变形。当温度低于室温时,歧管的局部区域反复产生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后,因热疲劳导致断裂。根据计算结果,找出了歧管断裂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低热损失柴油机可以改善燃油经济性并降低车辆重量,因此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其研制过程中需着重解决由严重的热负荷引起的机体复杂结构和润滑问题。 本文介绍了将分析模型与试验结果相结合来评估非冷却柴油机燃烧室周围的热流量。试验与分析结果一致表明,非冷却柴油机的总热损失与供油率大致成正比,而且在进气和压缩冲程期间,它比水冷柴油机散入大气中的热量多得多,因此其容积效率较差。 分析模型表明,绝大部份热量是通过活塞散走的,而且空气隙绝热的金属火力盖板上的立体温度变化比空气隙绝热的金属活塞顶上相应的温度变化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以S195柴油机铸铁缸盖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概率断裂力学理论 ,以铸铁缸盖加速热疲劳安全使用寿命为依据 ,通过缸盖的材料物理性能参数来计算其热疲劳裂纹扩展速度 ,并拟合出加速热疲劳裂纹扩展系数与试验控制参数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自动程序控制装置由电源控制系统、工况控制系统、热冲击循环控制系统、测量参数显示系统、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组成。分析了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确定柴油机喷油嘴传热边界条件的方法,用该方法建立了某柴油机喷油嘴的传热边界条件,并对喷油器工作时喷油嘴的复杂热负荷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喷油器工作时喷油嘴的温度场、热变形及热应力。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升柴油机缸盖鼻梁区散热能力且解决多孔射流冲击下的干涉问题,提出了采用纳米流冷却液雾化冲击冷却方案,利用计算机仿真计算、高速摄影和柴油机台架综合测试研究了不同冷却方案对缸盖高热密度区换热效果和柴油机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雾化冲击冷却方式,因其冷却液沸腾换热以核态沸腾为主,传热效率高,故能实现缸盖高热密度区的良好冷却且温度比较均匀,温差小于6℃;该冷却方式还可增大柴油机的进气质量流量,在两种测试工况下,比传统冷却方式分别增加4%和8%。同时使NOx和烟度排放分别下降10×10-6和11%~15%。  相似文献   

18.
列举了带有多支承裙部的活塞的节能性,介绍了带有双支承、热自调裙部的实验活塞的结构和优点,对内燃机批生产中凸形活塞和实验双支承活塞进行了计算研究和对比试验,试验证明在811/11.5汽车柴油机上采用带有双支承、热自调裙部的实验活塞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燃烧方式优缺点的对比,从理论上阐述了柴油机实现热预混合近似等压燃烧具有的特点。分析了预混合与燃烧爆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近似等压燃烧模型和实现热预混合的三点原则。通过采用油膜方式,伞喷燃烧系统及安装导流环等措施,实现预混合燃烧。实机试验表明,在改善经济性、粗爆性及排放指标上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干冰粉热冲击破岩现场设定施工参数设计提供参考,并对关键工程结构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首次在居民区附近明挖隧道中进行了隧道开挖工程干冰粉热冲击破岩现场试验。在试验中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得干冰粉致裂筒内部压力变化曲线,使用振动和噪音监测系统监测破岩过程中隧道结构的噪音和振动响应。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和特征提取,通过振动能量时域分布和频域分布特征获得振动安全评价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干冰气动破岩最大振动速度在砼冠梁8 m处衰减至50 mm·s-1以下,满足安全质点振动速度要求,噪音在4 m处仅为83 dB,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很小;(2)干冰破岩诱发振动速度整体上呈衰减趋势,且符合乘幂函数衰减,可以划分为振动速度缓慢降低区(2.5~10 m)和稳定区(>10 m)两个区域;(3)干冰粉致裂管破裂压力在40~60 MPa,干冰粉热冲击破岩是冲击波和高能气体共同作用致裂岩石,可以分为3个阶段,其中高能气体的气楔作用在岩体损伤中占主导作用;(4)HHT与傅里叶变换分析相比更适用于处理振动信号,获得振动速度峰值和主频率后计算振动最大位移可以更好地对隧道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