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社会为学校"、"以生活为教育",即"行——知——行"的认识论。运用该思想可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具体做法是:学习创造教育理论,培养创新型教师;践行"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身心;提倡自主教育,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实施"教学做合一",强化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是预备教师,是"中国梦"重要的播种者和传承者,未来将肩负起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本文基于"中国梦"背景下,围绕师范生道德教育,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总结,针对思想认识模糊,教育内容抽象,德育师资不足,教育氛围淡漠等问题,以教育质量提升为目标,建议创新师范生道德教育实施体系,构建"多元一体"的师范生道德教育模式,完善师范生道德教育机制与方法等改进途径,为师范生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危机干预三级网络采用的普遍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效用。顺应"微时代"的特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亦采用微思维、微模式,朋辈心理"微辅导"即"微时代"背景下全新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主要是朋辈辅导员借助"双微"等网络媒介为工具,充分运用其便捷性、平等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注重个体、微观和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触动心灵的心理辅导。朋辈心理"微辅导"以搭建与学生直接迅速交流的平台为基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为支撑,以掌握基本的"微技巧"为核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本文以高职教育中的石油化工、物流专业为示范专业,在高职教育转型时期,提出以华锦阿美石化项目发展为导向,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大量的论述证明对标华锦阿美石化项目导向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丰富壮大地域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理论上取向于当时较为先进的美国"新体育"观及方法论,实践上根植于对我国学校体育的长期调查、实(试)验和研究。其核心观点是:认为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体质健康的教育",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家型体育人才观,主张体育研究理论与方法科学化。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表现为:"强体质教育"——实现体育"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独特功能,当下要着力培养和努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扬体育精神"——以养育体育精神为"质"笃行内修品质,以形成体育运动习惯为"本"外化体育行为;"促体育科学"——拥有新时代全新的体育理念,从理论到实践做到与时俱进,研究"真"问题,"正"解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高职教育内涵式建设,实现高职教育从"技能本位"到"人格本位"的跨越,文章提出了高职教育必须以诚信为本,实现个性化管理的思路,给出了具有"宽基础,活模块"的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对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法治教育不同于法律制度教育,其本质是法律信仰教育。鉴于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在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无法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现实困境,高校办学者应在明确法治教育独立地位的同时,转变教育理念,全面整合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优质的法治教育资源,以大学生法治精神塑造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法治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通识教育"思路,即以专业中的文化教育为主线,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在涉船类专业开展"船文化"通识教育。就"船文化"通识教育内涵、意义、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正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高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可从进一步明确价值塑造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融入思政教育、利用第二课堂,开拓"课程思政"教育平台这三方面把思政教育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推广,MOOCs、SPOC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逐步兴起,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也日趋明显。本文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关键要素,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培训为引领、以应用为驱动、以大赛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