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车车载障碍物检测设备可以在列车与前方障碍物发生接触碰撞时,及时检测到障碍物并触发列车紧急制动,从而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文章通过数值仿真方法,模拟障碍物与检测设备碰撞过程,得到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弹簧变形、检测横梁位移等相关动力学数据,完成不同材质与不同质量的障碍物触发报警临界速度归纳分析,对障碍物检测设备优化设计,避免误报、漏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激光雷达对隧道环境中的障碍物进行检测时,海量的隧道点云容易造成虚警。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的隧道内障碍物检测方法。其首先设计了背景点云的滤除策略,根据三维点云生成二维栅格图,并标记隧道边界栅格和地面栅格;对隧道边界栅格点云进行欧几里得聚类和边界曲线估计,根据估计曲线滤除隧道边界点云;对地面栅格点云进行平面估计,根据估计平面滤除地面点云。接着,对保留的障碍物点云进行欧几里得聚类并提取障碍物的尺寸和位置信息。最后,应用改进距离准则的全局最近邻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对障碍物进行跟踪,并设计了基于生命状态转移的目标航迹管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不仅能有效消除背景点云的干扰,而且能稳定识别和跟踪隧道内的障碍物。  相似文献   

3.
基于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的列车障碍物识别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列车前进方向轨道内障碍物的自动检测。该系统通过采用2台独立的高清摄像机采集图像数据,经软件的智能计算分析,可识别列车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实现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测量。该技术在业内属首次开发,可实现列车前方障碍物的检测,有效替代司机进行线路瞭望。目前本系统已通过功能仿真验证测试,拟在实际运行线路的列车上进一步进行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列车运行前方限界难以实时构建、非结构化轨道道路环境目标聚类检测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目标检测及前方界限实时构建系统。首先,采用了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提升轨道提取效率,利用轨道局部高程信息、全局几何平行信息并融合多帧信息实现轨道稳定提取,从而基于提取的轨道位置实时构建列车通行的前方限界;其次,基于点云深度图、梯度与距离特征解决了非平铺路场景下的障碍物聚类问题,采用航迹信息进行多目标跟踪提高目标跟踪的稳定性。通过在地铁场景实车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提取轨道位置和进行目标检测与跟踪。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低速列车在途障碍物检测,提出一种基于YOLOv3算法的障碍物检测手段,首先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有效识别场景中的障碍物;再利用基于freeman链码的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列车轨道边缘,从而判定障碍物是否影响行车,并对司机做出警示.同时,通过迁移学习的方式,扩充YOLOv3网络数据集,以达到提升特定场景下本方法对目标障碍...  相似文献   

6.
铁路侵限异物的自动检测是未来实现铁路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随机的侵限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行车后果,研究可以实现连续检测列车运行前方区域状况的技术,是保障列车出行安全的现实需求。针对传统侵限异物检测方法检测类别单一和时效性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YOLO v4检测网络的侵限异物检测模型。在锚框(anchor)的选择上,通过对K-means算法聚类中心的选取方法进行改进,用欧式距离度量替换随机选择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具代表的anchor尺寸;在YOLO v4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在骨干网络和特征融合网络之间加入压缩和激励模块,在不增加检测时间的同时提升了检测效果;在侵限检测模型的训练方面,使用公共数据集和自制异物侵限数据联合训练的方式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在侵限异物测试集上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常见异物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90.2%,检测速度为53 fps,与Faster R-CNN相比检测精度相差较少的情况下,检测精度有大幅提升。改进的检测模型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可以为铁路侵限异物检测智能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铁FSK(频移键控)通信信道的监测数据正负样本量不平衡即故障样本量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C-SVM算法的异常检测方法。通过对FSK通信信道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该算法能够识别出FSK通信设备的相对异常状态,有效助力FSK通信设备的运维从传统的故障修、计划修转变为智能化的状态修、按需修,提升FSK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降低地铁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8.
国家双碳战略布局下,城轨行业将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基础设施检测作为城轨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推广应用绿色化的检测模式、统筹优化线网检测资源配置,有助于城轨行业节能降碳。文章通过分析城轨基础设施检测和城轨综合检测列车的发展现状,在运营电客车+专用检测车基本架构下,结合线网运营规模等因素,提出 2 种检测装备配置方案,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检测技术装备绿色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的共线运行,是指一条轨道交通线上除了本身的列车运行外,还有其他轨道交通线与其接轨并有列车跨线驶入本线运行,形成某区段内有2条线(或以上)的列车共同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短驳公交的特征以及出行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建立短驳公交地理信息系统(G1S)数据库,对出行过程进行精确描述,提出改进的算法。最后通过上海普陀区某小区的计算实例将本方法与常用的其他方法进行精度比较,对本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从消费者、政府、运营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出发,将营销的理念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中,在运营初期根据市场特点,分析影响交通消费者决策的因素,以乘客感受价值为主导,制定出促进与乘客亲和力的票价定价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普查信息管理中数据量大、录入困难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普查信息采集平台.详细介绍了平台的框架设计和工作流程,重点对平台的数据封装、数据推送和安全认证机制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该平台运行良好,可以有效提高普查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工务部门检测的任务也日益繁重。文章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运营的城轨车辆上安装车载轨道检测装置。利用运营时间完成轨道线路的检测,给人工检测和大型专业设备检测提供参考数据,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准点、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化运维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智能化检测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营和维护方面的应用。从检测方式、检测对象、检测原理、实现目标等多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下运维数据可视化、检测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简论城轨交通车站防爆安全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给人们带来了出行的便利,同时也潜藏着威胁和风险,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防爆安全检查尤为重要。分析、论述了城轨交通车站防爆安全检查设备建设的必要性、当前建设困境、设计标准、工作流程及国内建设现状等,并提出了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茹 《中国铁路》2024,(2):161-167
通过高清成像对接触网悬挂状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零部件松脱卡磨断等缺陷问题并维修,是保障城轨交通接触网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采用YOLOV4的最小版本YOLOV4-tiny作为检测算法的基础模型,将原有Dropout层去掉,将上层特征直接经过卷积层后输入到下层卷积层,并加入Mosaic数据增强方式提高算法的泛化性,同时将原有Leaky-Relu函数替换为更加平滑的Mish函数。接触网缺陷定位的流程为:根据改进后的YOLOv4-tiny算法训练得到零部件区域定位模型,用于定位零部件的位置;再根据改进后的YOLOv4-tiny算法训练得到缺陷识别模型,用于判断该零部件是否有缺陷,并给出缺陷的具体位置和缺陷类别。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能准确、快速定位零部件缺陷位置,并给出缺陷类型,总精度达90%以上,大大地降低了检测耗时与成本,并保障了作业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介绍动车综合调试的主要检查内容,实际工程中动车综合调试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责任以及动车综合调试的具体工作内容。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一期、4号线通过动车综合调试,使试运营期间间隔时间大幅缩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在线检测系统负责对运行中的车辆设备、轨道设备等的工作状态及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故障诊断.因关系到安全运行,故要求其具有高可靠性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阐述了在线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在UML(统一模型语言)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UML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多年来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编制与评估的经验,分析目前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如线网规划不稳定,编制内容、深度、研究重点有待进一步提高,配套专题研究不足等。提出具体的优化和改进建议,从建设规划角度对线网规划提出明确要求,界定研究深度,并对技术难点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同时,明确建设规划的目标要求和关注重点,重视轨道交通配套专题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同步开展的强制性和深度要求,是稳定方案、控制投资、提高功能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城轨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城轨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构成、主要功能、设计技术要求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