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土地基桥梁桩基础单桩竖向动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软土地区的铁路桥梁桩基础在高速列车运营过程中由于动荷载作用引起桩基工作性状变化,目前国内尚无原位试验资料。某试验段在试验现场进行了2种桩径共6根试验桩的单桩竖向动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在桩端持力层较好的情况下,软土地基桥梁桩基础设计时可以忽略由于高速列车运营的反复荷载作用对桩基工后沉降和竖向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厚软土地区地表堆载造成的桥梁桩基病害问题,对某典型城市高架桥桩偏位案例进行研究,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阐明了深厚软土区桥梁桩基的偏位机制,研究表明:不平衡堆载导致软土中超孔隙水压力增大,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导致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得地基土内部产生水平荷载,同时桩身产生负摩阻力,这是导致桩基产生水平偏位且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不对称堆载,排水边界的变化,是加剧软土固结效应的潜在因素;当桩基已经产生偏位时,地表卸载对桩身变形的修正作用显著;基于PST的桩基完整性检测结果与桥墩偏位结果验证了有限元计算的合理性,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确定桩身的应力分布特征,为桥梁结构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柯桥特大桥单桩静载试验,桩身应变、桩身压缩量及桥墩沉降的测试,研究深厚软土地区桥梁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及沉降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作用;尽管桩端置于强风化凝灰质砂岩上,但在试验荷载下2根超长试验桩的端承比均小于1.5%,桩的承载特性表现为摩擦桩的性质;单桩静载试验实测的桩身压缩量占桩顶沉降量的85%以上;桥墩浇筑完成后经过753d的沉降观测,2个试验墩实测沉降量分别为3.00和3.41mm,其中,无砟轨道铺设后300d的实测沉降分别为0.11和0.25mm,表明在深厚软土地区采用超长钻孔灌注桩控制桥梁基础沉降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5.
丁任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2)
在浙江省宁波货运北站开展堆载对临近桩基内力与变形影响的1∶1原位现场试验,探讨深厚软土地区堆载高度、堆载与桩基距离等因素对桩身内力、位移、桩基和堆载间土体深层位移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临近堆载作用下,桩身向堆载的对侧偏移,最大值发生在桩顶处,且堆载对临近桩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桩身弯矩在桩身上段26 m范围内较明显,其最大值大致位于软弱土层的底面;各工况下,桩身弯矩、桩身水平位移、桩与堆载之间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其量值均随着堆载的临近与荷载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江珠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固结历史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软土路堤设计中,沉降计算和稳定性验算均宜考虑软土的固结历史。本文以江珠高速公路珠海段试验路堤为例,在对室内土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得出该区深厚软基的固结历史特性。研究结论:研究区6~12m以上软土层为超固结状态,超固结比OCR=1.10~1.89,但所得OCR值离散性较大。区内软土深度6~12m以下为欠固结状态,超固结比OCR=0.45~0.94,计算结果比较可靠。在研究深度范围内,OCR值沿深度变化呈减小趋势。研究表明,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判别软土固结历史能避免取样及室内土工试验对土样的扰动,结果能反映土体实际固结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东北地区高速铁路软土地基路基物理力学特性及其沉降控制方法,通过物性参数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接剪切试验以及固结试验等,并结合工后沉降检算,提出适用于该片区的地基加固手段.研究表明:(1)研究区域软弱夹层分布在地表8 m以下,厚度为4~8 m,液性指数随深度逐渐下降,在14 m处降至最低;(2)0~8 m深度...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建南宁至黎塘铁路8根桥梁基桩的自平衡试验数据,基于各试验桩荷载箱位置和桩周土性质,分析了荷载箱与自平衡点位置的相对关系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荷载箱位置的正确与否,对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试验值的准确性影响显著,桩周土性质对承载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并提出一种确定自平衡点的辅助手段,即采用[P]=1/2U∑fili+m0A[σ]计算出来的试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反算出自平衡点位置. 相似文献
9.
10.
为验证高速铁路32 m优化简支箱梁的设计参数、评估结构受力性能,开展了优化箱梁足尺试验梁的静载弯曲试验、开裂试验、重裂试验、2.0级破坏性试验.结果表明:足尺试验梁1.2级荷载作用下的静活载挠度,跨中应力,开裂荷载等级,重裂荷载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2.0级荷载作用下箱梁裂缝形态和发展趋势正常,未出现混凝凝土压溃或钢绞线... 相似文献
11.
12.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10):94-98
软土地层盾构隧道运营期沉降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排水循环累积变形理论、循环三轴试验参数和简化动力有限元及分层总和法,分析深厚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在运营期列车荷载作用下沉降响应。分析成果表明,隧道埋深越浅、隧底软土地层越厚,则运营期沉降越大;就沉降速率来看,隧道在运营期最大沉降速率将在隧道运营后的初期出现,且地层越差,沉降量越大,沉降速率越小,沉降稳定时间越长;采取一定沉降控制措施后,深厚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在运营期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是可控的。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结合分析成果,合理确定深厚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结合连镇铁路新沂河特大桥试桩工程,通过单向多循环加载法对桩端自由的PHC管桩和钻孔灌注桩进行水平承载力试验得出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钻孔灌注桩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沿桩长范围的剪力、弯矩、位移和桩侧土抗力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同类地质条件下,两种桩基础工程特性不同,实际工程中可结合具体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桩基础结构形式;钻孔灌注桩弯矩最大值主要分布在自桩顶1/4桩长范围内,桩身水平位移和桩侧土抗力最大值主要分布在自桩顶桩长1/8和自桩底部1/4桩长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客运专线32 m箱梁现浇法施工支架并无固定的结构形式,均是按实际情况进行单独设计,为解决这一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适用性强,易于施工且造价经济的支架结构形式。针对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一种新型的现浇支架形式,对其进行荷载预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通过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绘制该支架加载和卸载的荷载−变形曲线,验证了结构的合理性,得到其残余变形值,设计支架的预拱值调整方案,并提出改进措施,为该类现浇支架的结构完善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0,(12)
结合厦深铁路长沙湾特大桥桩基现场载荷试验,分析桩的承载力、侧摩阻力传递规律和桩端阻力随载荷变化规律,并结合桩的现场工艺试验确定了桩的施工工艺。结果表明,本工程宜采用旋挖钻钻进成桩工艺;成桩后,各地层桩侧摩阻力不同时达到极限值,且随着加载增大,各地层桩侧摩阻力强化特征不同。通过试验研究也确定了各地层极限侧摩阻力的大小,即淤泥25 kPa,淤泥质粉砂50 kPa,粉砂60 kPa,粗角砾土100 kPa,粉质黏土48 kPa,全风化英安岩68 kPa,强风化英安岩110 kPa,并明确了桩的主要持力层。 相似文献
16.
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静载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 2 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静载试验的内容、检测方法 ,分析总结静载试验成果 ,从而对该空心板作出正确的质量评估 ,并提出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何志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6):1255-1260
以连盐铁路中山河特大桥桩基础为工程依托,进行3根钻孔灌注桩和3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管桩)的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基于所获得的现场实测数据研究钻孔灌注桩和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提供,PHC管桩竖向承载力由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共同承担;在PHC管桩设计时,建议浅层土的桩周极限摩阻力应适当折减,中层土的桩周极限摩阻力可以按正常取值,深层土的极限摩阻力可以适当增大。 相似文献
18.
贺常元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9,(8):65-67
结合16 m预应力空心板简支梁桥的实际工程,介绍16m预应力空心板简支梁桥成桥静载试验的目的、内容、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成桥梁体横向连接的情况、截面工作状态、梁体截面变形是否符合平截面设计假定、梁体的抗裂性和梁体的刚度,经分析试验数据得出成桥梁体截面变形与假定相符,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新建广珠铁路设计时速为120 km/h,沉降控制按Ⅰ级铁路标准。其中珠海西站工程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加固方式进行海相深厚软土地基处理,先导工程分4个试验区。本文根据先导工程试验区的地表沉降和分层沉降监测结果,对增压式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与常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的软土地基沉降变形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为该工程预压方案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