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随机效用理论对城市一体化运输体系内公交、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和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分担率进行研究,选择时间、费用、出行目的和收入4个衡量指标,构建各交通方式两两交叉换乘的分担率模型,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和NR法求解模型,以西安北站为例分析模型的可用性。换乘分担率模型不但可以有效地计算出一种交通方式换乘另一种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还能计算出一体化运输体系内各交通方式的换乘分担率,为我国大中型城市的一体化运输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
将道路拥挤定价收入再分配与公共交通问题相结合,分析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交通出行者的出行路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构建基于公交服务水平提高的道路拥挤定价收入再分配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为交通系统优化,下层规划为道路拥挤定价收入再分配下路网弹性需求随机用户平衡.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将道路拥挤定价收入用于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相对于只实施拥挤定价而不进行收入再分配而言,私人小汽车、出租车、公车需求分别减少47 350,47 251,7 094人次,公交车需求增加101 695人次.综合考虑车辆的换算系数、客运方式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和载客率,削减交通量10.70%,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传统预测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作为广义费用指标,线性加权确定广义费用,根据MNL模型确定主要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等方法,最后预测出铁路枢纽客运量,可为决策者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速客运专线客流分担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我国客运专线已在积极修建,2008年后,高速客运专线网将逐步形成,高速客运专线的建成将大幅度提高铁路的竞争能力。本文研究客运专线的建成对通道上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即各种方式分担率的变化。Logit模型是预测运输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率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它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此,首先研究高速客运专线客流分担率模型(Logit模型),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为5个衡量指标,并建立其广义费用函数,利用相关研究结果和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模型参数,最后以北京~太原间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为例来研究该模型的应用。结果显示建成后的北京~太原间高速客运专线将吸引大量客流,使铁路客流分担率增加10%。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义费用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对较为常用的Logit模型原理进行阐述,预测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为衡量指标,并建立广义费用函数,最后分析了Logit模型在连盐铁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流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8.
田飞 《铁道建筑技术》2012,(5):77-78,85
城际铁路客运需求预测利用人口、GDP与区域客运需求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却忽略了由于个人收入分配差异产生对客运需求影响。从收入分配差异性引起的客流变化角度分析,对人口因变量和GDP因变量进行修正,优化城际铁路客运需求总量预测。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增购车辆是满足未来客流增长的需求、提高轨道交通服务质量、适应建设方案调整、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最大限度发挥轨道交通骨干作用、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按照2016年开行方案分析,运用车数量为34列,考虑检修车及备用车数量,配属车应为42列,目前已购买到货25列车,需增购17列车。本项目实施后,有利于缓解2016年后轨道交通1号线的过度拥挤,解决运能不足,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改善郑州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对交通公平性的衡量角度加以区分并分别建立相应的量化评价模型.研究结论:从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代际之间4种衡量角度出发,探讨了交通公平性问题的理论本质和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于描述上述公平性问题,其中包括基于外部成本最小化的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公平性评价模型、基于Wilson熵分布假设的不同群体效益归属公平性的评价模型、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为基本参数的地区公平性评价模型,以及考虑生活质量变化和偏好比率的代际公平性判别模型.4种衡量角度区分使交通公平性分析得到细化并更加全面,数学模型的建立使量化评价交通公平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多式联运利益分配的动态性和公平性,引入惩罚因子对运输企业中途退出、决策不当等行为进行惩罚,将蚁群劳动分工模型应用到多式联运的利益分配问题当中。考虑利益增加、减少、不变3种行为刺激,根据多式联运的运输特性重新设定蚁群的环境刺激值、响应阈值、响应概率等属性,把企业的综合实力设定为一个与利益增减行为次数有关的变量,以公平性为利益分配的主要目标,引入相对剥夺感作为公平性评价指标,建立了具有动态性的多式联运利益分配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蚁群劳动分工的多式联运利益分配模型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理想利益实现程度的均衡性,降低企业间的相对剥夺感,对企业间的持续合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多式联运的健康稳定发展以及运输效率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桩网复合地基填土性质与土拱效应发挥程度直接相关,而传统土拱模型并不能有效反映填土黏聚力对桩土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在Hewlett极限状态空间土拱效应分析基础上,采用填土综合内摩擦角指标完成空间土拱拱顶及拱脚位置处单元土体应力极限状态分析,考虑桩间土应力非均匀分布与被动土压力发挥程度的影响,得到桩网复合地基桩体荷载分担比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填土黏聚力显著提高路基填土土拱效应,复合地基设计应考虑填土黏聚力的有利影响;桩间土应力并非均匀分布,通过非均匀分布系数折减后,可有效提高弹性工作状态的桩体荷载分担计算结果;考虑被动土压力发挥程度的计算结果并不合理,应分别由桩顶和拱脚土体应力极限状态确定对应的桩体荷载分担比,取较小值为最终桩体荷载分担比结果。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运营不能完全做到市场化,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职能,并且面临航空运输的激烈竞争。本文研究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在中长途客运中的竞争问题,分析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时的影响因素,根据旅客时间价值不同细分旅客,构建出行者的广义出行成本。基于广义出行成本的出行者随机效用,建立交通方式分担率模型,同时引入消费者剩余计算模型来衡量旅客满意度。通过分析交通运营商的成本和收益,构建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纳什博弈模型。以北京到上海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竞争作为算例,分析消费者满意度、出行者细分与均衡运营定价策略以及交通方式开行频率的关系,为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不同情况竞争下的最优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热带城市一套中央空调系统采集的数据,分析系统耗电量与可控变量、不可控变量的线性相关性。利用Spss软件分别建立系统耗电量和系统效率与冷却负载等可控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价格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弹性的因素,总结归纳了国外与城市公共交通相关的票价弹性研究结果。从票价弹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弹性的相关影响因子,并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定义货运可靠性基础上,建立两种可靠性度量指标,以蚌埠—上海铁路集装箱运输链为研究对象,分析运输链可靠性,选取费用、时间和可靠性为效用函数特性变量构建多项Logit模型。通过对比可靠性价值和时间价值以及选择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弹性分析,得到当决策者选择货运方式时对货运可靠性更为敏感的结论。最后,根据实地调研提出改善铁路运输链服务属性的空间,并选取多项Logit模型测算属性改善后铁路运输链分担率的提升量。  相似文献   

17.
自驾游汽车运输班列是新型自驾游出行方式。以经济性、快速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为指标因素,建立自驾游旅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结合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自驾游汽车运输班列分担率模型。以北京-杭州旅游线路为例,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进而分析不同收费价格下分担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收费越高,其分担率越低;在当前收费水平下,分担率可达23.8%,未来,自驾游运输班列可成为自驾游出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铁路通道内客流分担率及客运组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并行的铁路通道内客流的分担率问题,分析旅客选择乘坐铁路通道内高速铁路和既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考虑经济性、快速性、便捷性和舒适性4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加法原理建立可变权重的广义费用函数,并用广义费用函数取代一般Logit分担率模型中的效用函数,从而导出可变权重的Logit客流分担率模型。运用指出的模型计算武广铁路运输通道内高速铁路的客流分担率,计算结果与客流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给出的客流分担率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通过对影响武广铁路运输通道客运组织关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武广高速铁路按培育期、增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开展客运组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灾韧性水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分析,探讨基于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背景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灾韧性。从应急处理能力、乘客管理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 轨道交通系统适灾韧性评价体系,采用 AHP 和熵权法分别计算指标主客观权重,并以线性加权法进行组合优化 得出最终指标权重分配,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拓云韧性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轨道交通系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适灾韧性水平等级。以重庆轨道交通为例进行模型应用,验证这一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适灾韧性评价中的可 行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适灾韧性整体水平较好,但疫情 舆情管理控制度、乘客防疫知识储备度、收支管理合理度等二级指标韧性等级为中等水平,适灾和恢复能力较弱。 针对韧性等级较低指标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灾韧性水平得到 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处高海拔偏僻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配套设施覆盖不足的西藏地区铁路中小站区能源需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1法和改进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清洁能源供给方式评价方法.综合考虑西藏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可利用的清洁能源种类,构建清洁能源供给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主观偏好系数,并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将G1法与改进DEA模型相结合,形成评价指标综合权重.以效率指数的大小衡量能源供给方式对站区的适用程度.以那曲站区为实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吻合性,验证了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及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