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速铁路改变了中国交通格局,影响深远。受中国经济不均衡发展的影响,中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经营中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分析中西部高速铁路运营面临的困境、原因及当前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了通过国家出资和企业自身改革等方式对高铁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及解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交通站点与 空间形态发展耦合不足、步行环境欠佳、功能适配性存疑等问题,以广州珠江新城、公园前和长寿路 3 个地铁站 点为例,借助空间句法比较分析站域空间网络的组构特性及其与站点布置、步行人流分布、建设强度及功能布局 等的关联,考察 TOD 模式下站域空间形态发展的特征及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厘定。结果显示:珠江新城 站域街区网格化程度不足,站点与空间组构耦合互动不足;公园前站域街道网络可达性强,集聚人群活动效应明 显,但当前功能布局与空间组构存在不匹配现象;长寿路站域背景网络结构连续均匀,对步行交通出行有利,但 商业功能布局对小尺度组构所牵引的人流利用不足。因此,我国未来轨道交通站域建设应关注空间组构对人车流 的基础决定力量,提高交通站点、功能布局与空间网络形态之间的协同。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八纵八横"高铁线路的全面贯通改变了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了沿线区域旅游发展的质量。本文以京沪高铁沿线10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通达度模型、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高铁运营前后通达性、旅游经济联系量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论:(1)高铁大大压缩了沿线旅游城市的时空距离,通达性提高幅度显著,沿线旅游城市通达性提高幅度均在50%以上,其中济宁通达性提高幅度最大,达到70. 37%;(2)高铁开通前后,沿线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幅度差异很大,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的城市高铁驱动影响显著;(3)从时空变化来看,协调度变化呈现出协调度增长、协调度下降和协调度先降后升三种状态,其中协调度先降后升现象显著;(4)本文研究从理论视角完善了高速铁路的区域旅游效应测度方法,从实证的视角验证了高速铁路区域旅游协调的表征,可为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规划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位于中国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正不断的吸引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目光。但是,京津冀地区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对此,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轨道交通具有“时空压缩效应”极大拓展了相邻城市间的交流空间,使得区域内部联系频繁而紧密,深受京津冀三地重视。目前三地正围绕轨道交通不断拓展合作范围,进一步加速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促进三地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铁时代,铁路网的完善与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中心城市可达性变化产生重要影响。选取2008年、2015年及2025年作为时间断面,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及全国交通数据为基础,应用可达性技术分析方法对高铁通车前后沿线中心城市的交通可达性演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高铁时代,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显著提高;沿线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辐射影响增强;宝兰客运专线建成使得天水至西安段交通可达性增幅超两倍;兰渝高铁的建成缩短甘肃省至中部及南方大部分省份时间,实现地理时空有效收敛。"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可达性演变有利于廓清各地市空间发展导向,明晰省内各地区和省际地区间的联系,为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西 安市为例,建立节点-场所模型,评估 2018、2019 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程度,分析各 站点协同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协同水平变化趋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轨 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由中心古城区向周围地区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格局,在时间上呈 两极分化趋势;多数站点地区交通与建成环境呈协同发展状态,根据各站点协同水平变化趋势,可将站点归纳为 动态平衡站点、节点波动动态平衡站点、动态平衡-节点失衡站点 3 种类型;站点可达性水平提升会使其节点价值 与场所价值均有所增加,且节点价值增幅比场所价值增幅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建成环境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娟  黎明  王有为 《中国铁路》2021,(2):107-116
作为国家空间政策的重要抓手,高铁枢纽选址应遵循“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烟台中心城区为例,建立高铁枢纽选址的“交通、产业、空间”主要指标体系和选址模型,分析“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时序特征、空间特征,厘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和重力模型组合的方法,研判烟台市区未来“交通、产业、空间”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从发展关系来看,2006—2016年“交通、产业、空间”未实现同步发展,总体呈现“核心区最高、东西两翼次之、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2)从未来发展来看,烟台南站北部地区适于建设新的城市中心,能推动空间优化和产业升级;(3)选址潍烟高铁烟台南站能促进未来烟台城市空间拓展,据此提出基于“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的高铁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8.
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实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合理开发为目的,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客运服务质量等方面快速发展的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在规划、制度保障、技术以及利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对于鼓励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相关政策及指导意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及国内典型城市案例,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从规划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以及资金保障层面等角度提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为中国轨道交通用地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的调研,在政策标准体系、实施路线、建造技术3个方面,系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的有益成果;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现状的调研,分析围绕碳排放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并从能源转型、建材生产和节能增效3个视角详细剖析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要求。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从政策制度建构、城轨绿色建造实施路线、城轨低碳技术3个方面构思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实施路径,为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的应对措施.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所构成的规模经济圈效应: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核心,以其直接带动的相关产业为平台,在形成一定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向外层层扩散的辐射效应将对经济产生有力的拉动作用.提出重视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初期的资本金投入,在立法上给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支持;重视公交网络化运营;重视给予轨道交通经营主体优惠的土地政策;重视建设安全,增加安全投入;重视对新投融资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等一系列建议,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铁道建筑》2012,(7):139
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暨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上,认为今后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综合运输通道以及城市群、都市圈和城镇带城际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设。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同样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素有“城市交通主动脉”之称的轨道交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用地省、运能大、污染小等特点更适合于国内大中城市的交通发展趋势。据了解,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城市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之外,目前国内规划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已接近40个。在保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之际,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火热局面,而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更是蔚为可观。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辐射带动中西部及世界贸易发展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实施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善交通结构,消除铁路"瓶颈"制约。要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从扩大长三角地区辐射吸引能力,构建对外铁路运输大通道;高标准建设城际铁路,形成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轨道交通;加快中心城市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三方面入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铁路建设规划。同时,发挥各方优势,全面加快长三角地区和谐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基础设施、交通与技术部部长威斯蒙耶博士为团长的巴伐利亚州经济代表团于4月2日至11日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4月5日,在上海希尔顿饭店举行了“德国巴伐利亚-中国上海创新主体研讨会“。会上,《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孙章教授和副社长张冠增教授  相似文献   

16.
4月17日上午,浙江举行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发布了浙江未来30年交通发展的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浙江将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更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人民满意交通样板区建设初见成效,综合立体交通网更趋完善,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世界一流强港、智慧高速公路、高水平"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四港"联动发展等取得示范经验,"1210"交通强省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到2035年,浙江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省,形成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治理体系,实现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轨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引导承载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当前,我国城轨交通 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能源消耗和碳减排压力仍将与日俱增。在对我国城轨交通发展机遇、 发展现状、工作基础和面临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策略,为城轨交通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提高能效水平、推进城轨行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级客运枢纽地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分析了上海龙阳枢纽地区的发展问题,认为统筹发展、换乘效率、辐射效能存在明显短板.从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出发,认为网络效应的运行规律中,规模效应与系统综合效应,以及正外部性、双向性与公共性显著体现在枢纽地区发展中.提出在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等需求原则之下,依托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及利益共享的支撑机制,形成多层级交通节点与各网状系统整合协同的上海龙阳枢纽地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交通需求、交通空间和运输能力与受影响人群和环境之间总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检查基础设施各方面的兼容性,共同优化工程解决方案,提高其接受度,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如今的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许多创新方案,例如德国科隆铁路枢纽扩建工程所使用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该工程的项目之一是在科隆列车总站东北侧边缘为轻轨11号线(S11)建设一个附加的中间站台(图1)。  相似文献   

20.
《铁路技术创新》2012,(5):10-12
城市化、全球化、人口变化、气候变化这四大趋势正勾勒着我们的未来,并提出了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交通领域的问题即是其中之一。中国在实现各个生活领域和地区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化大趋势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国正在全面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在全球化趋势下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致力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