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单相四象限整流器预测电流控制的相位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赵红卫  仝力 《铁道学报》2012,34(6):29-33
针对单相四象限整流器的预测电流控制,提出基于单相软件锁相环的瞬时无功检测方法,利用瞬时无功对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中电流给定值进行相位补偿,实现四象限整流器单位功率因数运行。采用仿真软件搭建系统模型并进行计算,对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牵引和再生制动工况下,控制方法能够保证网侧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并且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四象限变流器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控制变流器的输入电流,而且能够保证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固定不变,控制算法易于实现。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这种控制方法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表明该控制方法的动、静态特性良好。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试验,从仿真和试验的波形对比可以看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表明该控制方法满足了四象限变流器的设计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无二次滤波环节四象限整流器的中间直流电压脉动产生机理进行分析,从直流环节电压控制和脉宽调制两方面探讨直流电压脉动对整流器输入电流产生的影响。根据分析,提出谐波抑制的控制方法,以消除由于中间直流电压脉动产生的输入电流低次谐波。利用仿真平台对传统预测电流控制和改进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有效降低输入电流的低次谐波。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谐波抑制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对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流控制策略。该策略采取了电网侧电流反馈控制,能够方便对功率因数进行控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在电流环内引入了电网电流二次微分环节,根据二相静止坐标系下实轴和虚轴正弦函数的特性,在算法中避免了微分环节可能造成的高频噪声问题。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以TMS320LF2407为控制核心的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基于开关函数的电压型四象限变流器数学模型,结合瞬态电流控制,搭建了整个基于开关函数的四象限变流器及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稳态及动态的仿真,验证了瞬态电流控制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等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点研究动车组脉冲整流器,对其采用预测直接电流控制法进行控制,创造性地采用陷波滤波器法来降低直流侧电压低次谐波,采用比例谐波控制器来降低直流侧电流低次谐波。根据控制原理,运用Matlab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研究工作为动车组脉冲整流器的谐波抑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机车电传动》2021,(3):100-107
针对应用于高速动车组电力电子变压器中的单相级联H桥整流器易受网侧电压传感器故障影响的情况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磁链估算的单相级联H桥整流器无网侧电压传感器控制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首先建立了单相级联H桥整流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根据三相系统中无网侧电压传感器控制算法原理,提出了采用虚拟磁链估算的d-q电流解耦控制方法,解决了单相级联H桥整流器无网侧电压传感器控制问题;然后搭建相应仿真模型,模拟了整流器多种复杂工况,验证无网侧电压传感器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同时与有网侧电压传感器控制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无网侧电压传感器控制基本能够达到有网侧电压传感器时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预测电流控制的四象限变流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预测电流控制四象限变流器的MATLAB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了变流器在牵引工况和再生制动工况时的特性。仿真和基于TMS320F2812试验样机的研究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算法不仅能有效抑制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获得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和能量双向流动,还具有良好的瞬态和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标准动车组四象限整流器电路拓扑结构和四象限控制器,建立了整车四象限整流器及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对由其形成的闭环系统进行了实时仿真试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所建四象限整流器及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可用于标准动车组交流传动系统的研究和测试。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基于LCL滤波器的双馈风电网侧变换器在不同电流反馈控制结构情况下的工作性能,采取PI控制器对网侧变换器网侧电流反馈控制结构和变换器侧电流反馈控制结构的电流闭环根轨迹进行分析,对其在理想电网无阻尼电阻和有阻尼电阻、非理想电网无阻尼电阻3种情况下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变换器侧电流反馈控制结构控制算法相对较复杂,但是系统稳定性好,电网电流的谐波畸变率较低;而电网侧电流反馈控制结构较易实现网侧单位功率因数控制,但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检测瞬时无功电流和高次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并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混合式并联有源电力小滤波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及试验证明,该有源电力滤波系统能很好地同时抑制电网中的高次谐波及无功电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HXD1C型机车为例,简要介绍了接地回流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对其在额定电流下的温升及短时耐受电流的大小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文中的研究成果验证了中间轴接地装置额定电流及短时耐受电流能满足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指出在牵引变电所接地系统设计时,入地电流造成地电位升高的影响,不仅在接地短路故障下需考虑,在正常运行时也应考虑,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不仅在高压侧需要分析计算,在牵引侧也应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直流电力牵引区段车辆段轨道电路中的信号电流存在的迂回问题,提出了在工程设计中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列车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取流以及架空刚性接触网汇流排相应的载流。提出采用间歇性负荷循环电流的特性波形确定汇流排的载流能力,对通用架空刚性接触网既有汇流排进行了连续性负荷和间歇性负荷循环电流发热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铁杂散电流排流网钢筋截面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直流供电系统特点建立了杂散电流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根据规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排流网钢筋总截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深圳地铁1号线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为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牵引整流系统中理想空载整流系数、额定空载整流系数与整流脉波数的关系,牵引整流变压器阀侧与网侧容量的关系、阀侧电压的选取及额定直流电压调整率的计算,讨论直流负载临界电流的计算方法及与牵引整流变压器阻抗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范围内地铁直流牵引回流系统泄漏电流(即杂散电流)难以计算与检测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杂散电流泄漏量计算方法,为杂散电流腐蚀危险性的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阐述了基于现有工程技术的杂散电流泄漏量检测方法,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导致周边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愈发严重。侵入变压器的偏磁电流主要包括杂散电流和感应电流两部分,首先探究电网回路与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电磁耦合机理,然后运用CDEGS和PSCAD软件分别搭建电耦合和磁耦合仿真模型,以此分析侵入电网回路中的杂散电流和感应电流的时域及频域特征,最后研究单条线路上列车运行数量、列车运行工况对于电网回路中偏磁电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电流为低频时变电流,电流频域集中于0~0.05 Hz频段,且杂散电流中的纯直流分量占比多于感应电流。  相似文献   

20.
综合讨论地铁牵引供电系统采用直流供电模式各种接地方式:直接接地、悬浮接地、二极管接地、GTO反并联接地,比较其优缺点以及对杂散电流和轨地电位的影响,总结其适用范围,有助于在工程实践中选择较适宜的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