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ANSYS ICEM CFD和HYPERMESH软件建立了三岁儿童头部的具有高度解剖学细节的有限元模型.模型由大脑、胼胝体、小脑、脑干、脑镰、脑幕、脑脊液(包含软脑膜和蛛网膜)、硬脑膜、颅骨和头皮组成.运用MADYMO软件对一典型跌落事故进行重建,并在LS-DYNA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颅内压力呈明显的梯度分布,且符合线性加速度理论,故所建的模型可用于后续深入的损伤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与评判汽车碰撞事故中头部骨折和旋转加速度引起的脑损伤,对一位中国成年50百分位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建立了具有中国人体特征的头部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对模型仿真结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与本文和Nahum与Trosseille等前人的实验结果所进行的比较表明,颅内压力分布均表现出冲击-对冲的压力梯度分布模式,且压力峰值吻合较好,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生物逼真度.  相似文献   

3.
许伟  杨济匡 《汽车工程》2008,30(4):291-296
采用汽车-行人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模拟行人与汽车碰撞中人体的动态响应过程,并计算头部与风挡玻璃碰撞接触瞬间的方位、速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输入到先前建立并验证了的行人头部有限元模型HBM-head中,模拟头部与风挡玻璃和A立柱的碰撞过程,并分析与损伤相关的生物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的虚拟实验技术可进行碰撞事故重建和损伤机理分析,模拟颅骨骨折,计算分析颅骨在冲击载荷下的应力,并确立骨折损伤与应力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降低行人头部损伤风险,改进轿车安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胎压与粘弹性对轮胎模型的影响,提出利用系数修正胎压对刚度和有效接地面积的影响来提高精度的方法。推导了三参数标准线性粘弹性模型的本构关系,得到了四节点等参单元有限元的刚度矩阵,建立了轮胎平面应力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以轮胎六分力传感器为核心构建了轮胎模型的标定和验证系统,标定并验证了该轮胎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实验验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汽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试验验证一系列过程进行了探究。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使用MSC Patran/Nastran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和静强度的验证分析,最后依据模态和静刚度的试验和计算结果对有限元模型作出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简要介绍了虚拟试验验证技术在HTF多轴特种车上的应用,包括特种车试验测试介绍,刚柔液联合仿真动力学模型建立,轴头激励数据重构,虚拟试验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的比对,虚拟试验验证技术应用于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以P205/55R16轮胎为对象,建立了虚拟试车场动力学轮胎模型,进行了轮胎径向刚度、扭转特性和侧偏特性的仿真分析。通过与相同工况下的轮胎试验台架测试结果对比可知,所建立的虚拟试车场动力学轮胎模型有效,可以满足虚拟试车场仿真需要。  相似文献   

9.
10.
机动车事故和跌落等碰撞工况是造成儿童头部受伤的重要原因,研究碰撞过程中儿童头部的动力学响应对于头部损伤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头部动力学模型能够快速预测不同碰撞场景下头部动态响应结果并进而预测头部损伤风险。首先,建立考虑颅骨及皮肤厚度和形态曲率的儿童头部碰撞理论模型用于预测儿童头部在碰撞工况下的响应。然后,通过儿童头部CT扫描提取颅骨及皮肤几何结构,对颅骨和皮肤三维重建后进行分割和定量离散,分别得到能描述颅骨内侧、颅骨外侧及皮肤形态的离散点集群,通过计算得到碰撞点周围的平均曲率与厚度,基于建立的头部碰撞理论模型可计算不同碰撞位置(不同厚度和曲率)的碰撞力。最后,通过碰撞试验对建立的碰撞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使用不同年龄的小型猪头部作为儿童头部的代替品进行碰撞试验,将试验结果与上述建立的理论模型对小型猪头部碰撞响应的预测结果(基于小型猪头部的真实的形态曲率、皮肤和颅骨厚度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碰撞脉宽和最大碰撞力;提出的儿童头部碰撞动力学理论模型能够快速预测头部不同碰撞位置的动力学响应,可以为儿童头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葛如海  王岐燕  陈晓东  韩兵 《汽车工程》2007,29(10):838-841
在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头部伤害是造成行人重伤或死亡的主要原因。采用有限元三维实体建模技术,建立了发动机罩和包括头皮、头骨两层球体结构的行人头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头部与发动机罩的瞬态大变形非线性撞击响应,得到了头部与发动机罩相撞时的速度、位置及头部质量、发动机罩的厚度、摩擦因数等因素对头部伤害的影响规律,并对铝质与钢质发动机罩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铝质发动机罩对行人头部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组合仪表测试问题,以NI公司LabVIEW软件为基础,硬件采用NI公司的USB-6008数据采集卡,进行基于虚拟技术的汽车组合仪表测试系统的设计。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设计周期短、成本较低、便携性、易扩展性和操作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时间序列和灰色模型理论,针对北方某城市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别建立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及灰色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了步长为12的预测。通过模型对比发现:2个模型的预测绝对误差分别为23.95%和54.32%,且对于具有季节周期性特点的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吻合,说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比灰色模型更能充分挖掘历史信息以减少预测误差,并反映数据的周期性变化,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在轿车-行人碰撞事故中,影响行人头部损伤的车辆前部结构参数主要有:保险杠中心离地高度、保险杠宽度和伸出长度、发动机盖前缘高度及发动机盖倾斜角等.文中首先建立了儿童行人的仿真模型,并利用事故重建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接着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上述参数对儿童头部伤害指数的影响;最后将所得结果和成年行人头部损伤的相关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部结构参数对儿童头部损伤的影响比成人的大,其中发动机盖前缘高度对儿童行人头部伤害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魏朗  袁望方  陈涛 《公路》2008,(3):7-12
虚拟道路试验技术围绕虚拟试验技术和驾驶员道路安全感认知评价研究,首先定性评价了虚拟道路试验技术的可行性。然后,采用MultiGen Creator仿真建模软件对210国道西铜一级路进行三维建模并实施场景驱动,组织53名驾驶人员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对虚拟一级路进行现场认知评价试验,以模糊数学为工具分析处理评价试验得到的424组数据,建立虚拟仿真道路要素对模糊认知评语子集的隶属函数。并与基于实测一级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隶属函数对比,在绘制虚拟与实测一级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隶属函数曲线对比图的基础上,采用计算虚拟和实测道路模糊评价隶属函数的贴近度的方法,定量评价证明了虚拟道路试验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深入的轿车-行人事故调查研究建立了行人事故数据库,挑选了其中12例轿车-行人碰撞事故,运用轿车-行人碰撞多体模型进行了事故重建.根据其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运动学参数与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回归模型,求得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轿车-行人碰撞速度与头部碰撞时间、头部碰撞相对速度、行人抛出距离以及头部损伤HIC值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速度限制和改进汽车前部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人头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产品设计、汽车制造及其试验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校车座椅为研究对象,以LS-DYNA为工具,采用分式析因试验设计及全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约束系统参数灵敏度,从而找出对乘员加权伤害指标(WIC)影响较大的设计参数。约束系统参数优化后,乘员WIC比初始值降低了20%,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行人头部伤害与头部碰撞试验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地  李幼德  赵航  朱西产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98-101,105
本文通过对行人交通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讨论造成行人头部伤害的原因与规律,并对现行的头部模块碰撞试验方法与行人交通事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碰撞前行人的运动状态对碰撞结果有显著影响,目前EEVC头部模块试验方法中规定的碰撞方向与实际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头部的碰撞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行人头部与风档玻璃、A柱区域以及地面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均比较大,所以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分析头部与这些区域发生碰撞的规律,并将其纳入头部模块的碰撞试验中。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燃料电池汽车高性能网关(HGT)的功能;详细介绍基于NI虚拟仪器的高性能网关测试系统的架构及其工作原理;围绕动力系统和车身系统CAN信息的相互转换,动力系统CAN信息转换成硬线信号;从开关量、模拟量信号的采集、转换和传送等3个方面给出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提出测试结果的评判标准;利用测试系统对高性能网关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测试系统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