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生修补型路用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飞  秦鸿根  金志强 《公路》2006,(1):189-192
利用由旧路面水泥混凝土块破碎而成的再生骨料,进行了再生修补型路用混凝土的性能试验,主要测试了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干缩变形以及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所配制的再生早强型和再生快修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可用于重交通等级路面的修补。  相似文献   

2.
HHR5161LYH型高速公路路面综合养护车采用先进的“热再生”沥青路面修补技术,以加热墙对病害路面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就地热再生,使路面修复部位形成均质的热接缝。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粒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骨料粒径#330~40mm时,路面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弹性模量略低,从而使路面混凝土再生综合性能表现最佳,进而达到新鲜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指标,而且也实现了废弃路面混凝土的再生利用。这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先淼  朱战良  王欣  何文锋 《公路》2004,(11):131-136
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的高速公路维修项目。本文介绍了旧路的再生适用性评价.再生沥青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及其性能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回收料的铣刨和预处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等。认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达到普通全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可以用于高等级路面。  相似文献   

5.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依据,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废弃水泥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并且利用再生集料重新配制了水泥混凝土.通过与普通碎石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比较,论证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依据,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废弃水泥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并且利用再生集料重新配制了水泥混凝土.通过与普通碎石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比较,论证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处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希梅  王朝辉  王选仓 《公路》2008,(3):189-193
为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得到有效应用,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再生处治技术,从再生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再生路面等级及再生设备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不同再生方法的适用条件。同时着重研究了冷再生技术,对冷再生稳定剂的选择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对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与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冷再生性能对比表。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再生粗集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上海市某道路改建工程实例,对含50%再生粗集料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在室内对再生粗集料的洛杉矶磨耗、压碎指标等进行测试,然后对拟定的3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进行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等试验,最后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并结合工程经验,选取一组较为理想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完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并对试验路段进行了全面的现场测试,结果证明再生粗集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复合超细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清如  尹健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2):150-153,163
从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磨性能以及干缩等方面,研究了复合超细粉煤灰(CUFA)掺量对道路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质量分数为15%~35%的CUFA,可以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保证其力学性能相同或稍有改善;掺CUFA再生混凝土的具有良好的路面耐磨性,干缩显著减小,运营1 a来,再生混凝土路面综合性能优良,未见有开裂现象。这为CUFA再生混凝土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结合贵州贵毕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工程,通过分析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适用性,以及再生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及性能评价,并且通过试验表明,有效的质量控制能够使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各项试验和检测指标达到全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球磨方法,对破碎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再生集料的表面薄弱层进行处理,获得抗破碎能力强、吸水率低的加工再生粗集料和大量的球磨粉料。通过抗压强度试验、不同浸水时间的无侧限抗压试验及冻融循环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全球磨加工再生集料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抗水稳定性及抗冻性能,并且在试验路段的基层中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机场道面工程中应用再生混凝土的可行性。针对再生骨料的特点,提出了配制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的技术路线、机理与研究方向,为在机场道面工程中研究、配制并铺筑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道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章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2):242-245,259
利用公路路面铣刨出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集料制备再生水稳基层材料,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来自同一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烘干或不烘干处理对再生水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影响较小,最佳含水率一般比再生级配集料吸水率高约4%~5%;对于不同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压碎值越高,再生水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越低;综合考虑再生水稳的性能,选择来自路段1的再生细集料与路段3的再生粗集料按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水稳用于工程实践,再生水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面基层中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基础,通过与非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和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研究了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能,铺筑了以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为路面基层的试验段,并对再生集料的生产与使用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上,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从而为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重新利用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地聚合物再生混凝土是将粉煤灰、氢氧化钠溶液及水玻璃的混合物作为胶凝材料,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重新筛分作为集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浇筑成新的混凝土材料。再生混凝土材料由于其组成材料的质量难以控制,用于道路基层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验证。利用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再生混凝土不同胶凝材料掺量下7、28、90 d的抗压强度,90 d龄期的劈裂强度和90 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回弹模量3个力学指标,通过3个指标分析,胶凝材料掺量在5%~7%时,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琛  张翔 《公路工程》2020,(1):67-73
为了优化低温地区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参数,以河北张承高速某试验段为依托工程,以抗弯拉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室内小梁弯曲试验,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胶粉掺量、胶粉细度以及RAP料掺量对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权重及影响规律,并探讨混合料在研究区域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C13级配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要优于AC16级配的混合料;对于AC13级配,当胶粉掺量为5%,胶粉细度为20目,RAP料掺量为35%时,相应的混合料弯拉强度相对最好。对于AC16级配,当胶粉掺量为5%,胶粉细度为40目,RAP料掺量为35%时,相应的混合料抗弯拉性能相对最好;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两种级配(AC13和AC16)所制备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均呈减小趋势,胶粉掺量对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最大,RAP掺量次之,胶粉细度量的影响最小。胶粉掺量对AC13级配的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的影响效应要高于对AC16级配混合料的影响效应;当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在150~190℃之间变化时,其和易性随着拌和温度的增大而不断改善,当拌和温度相同时,AC13级配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要优于AC16级配的混合料;橡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再生沥青混凝土在旧料用量较高时,常出现拌合困难的现象,因此探讨温拌添加剂应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有其重要性。针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在较高路面旧料添加量与较低试件压实温度时,评估其工作性表现,以了解温拌添加剂对于再生沥青混凝土施工作业的影响。搜集国内外温拌沥青混凝土与再生沥青混凝土相关文献,以旧料添加量与试件压实温度为变量,采用车辙试验的车辙试件滚压设备,模拟现场沥青混凝土压路机的滚压过程,评估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工作性,可为国内推动温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