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用一种新的方法了解609年前对Tacoma海峡桥坍塌负有责任的空气动力破坏机理。证实了不稳定机理是与桥梁横截面上风边的巨大涡流形成和漂移相联系的,涡流形成和漂移过程的经验模型可用公工表达,以计算不稳定开始时的临界风速,模型为数字模拟和实验结果所证实。表明对Tacoma海峡桥横截面的结构改进可以消除涡流的形成,或抵抗空气动力的作用,因而给予桥梁较大的空气动力稳定。  相似文献   

2.
青马大桥的空气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扬 《国外公路》1998,18(5):29-34
在青马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空气动力稳定性”,因此在施工和竣工阶段进行了大量风洞试验,以便研究该桥空气动力稳定性。风洞试验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有汽车,火车或无车通过桥面的情况下,可达到发散不稳定的临界风速都高于设定的最低限度。由于涡流发散而引起的感应振幅,同样在如上所述的两种情况下均较小,这对于桥梁本身设计及其日后的投入运营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悬索和斜拉复合桥梁的位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增洪 《中外公路》2003,23(1):47-50
该文描述跨越日本轻津海峡的轻津海峡大桥的位移特征,所建议的桥的长度达20km,中心桥设计成超长跨径达4000m,由悬索节段和斜拉节段组成的复合桥梁,所有荷载由三根主缆和辅助缆索承担。文中对斜拉悬索复合桥的悬索桥模型进行了分析,塔的高度和斜拉索以及悬索支承的长度比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因船只撞击桥墩引起铁路桥梁上列车的脱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言  张煅 《国外桥梁》2001,(4):60-64
提供了评估船只撞击桥梁引起的结构响应过程和明确地表达脱轨情况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可运作的风险评估研究。将冲击荷载作业输入荷载,用有限元法分析得到结构响应。研究时只考虑桥梁响应引起的脱轨,没有考虑桥梁可能预先存在的结构缺陷。本过程的概念是通过对瑞典和丹麦间厄勒海峡桥的两个基本设计的调查结果来证实的。  相似文献   

5.
60年后塔科马大桥的空气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新研究方法探讨60年前导致塔科马桥倒塌的气动失效的机理,揭示出气动失稳机理与桥梁迎风面主梁大型旋涡的形成和移动有关。通过对旋涡形成和脱落的经典模式进行系统描述,预测失稳的起始临界风速,并为数字化模拟和实验结果所验证。研究表明,塔科马格横截面经改进后可防止大型旋涡的形成或者减少气动动力,从而提高桥梁的气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改善大跨度桥梁抗风稳定性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空气动力扰流板对悬索桥抗风稳定性的影响。文中对9座悬索桥,其中包括假设的3000m跨度悬悬索桥进行了分析。针对每座桥梁利用多模事的算法进行颤振风速计算,计算中采用了设和未设扰流板的不同的气动横截面。  相似文献   

7.
推荐了2种使用钢管主梁及正交异性钢板桥面的新型斜拉桥:具有双面索的双钢管主梁桥和具有单面索的三钢管主梁桥.采用新桥式设计了主跨500 m的斜拉桥,并通过静力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通过风洞试验了解桥梁的空气动力特性,对于双钢管主梁桥模型,在风速超过75 m/s(攻角α=0°、+3°)时发生扭转颤振;对于三钢管主梁桥模型,在风速超过115 m/s时发生扭转颤振,显示出超强的空气动力稳定性.通过计算机渲染和木模型研究了该桥型的美学,结果显示,此新型斜拉桥不仅结构比例合适,而且很有吸引力、与周围环境协调.  相似文献   

8.
宣言  张煅 《世界桥梁》2001,(4):60-64
提供了评估船只撞击桥梁引起的结构响应过程和明确地表达脱轨情况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可运作的风险评估研究.将冲击荷载作为输入荷载,用有限元法分析得到结构响应.研究时只考虑桥梁响应引起的脱轨,没有考虑桥梁可能预先存在的结构缺陷.本过程的概念是通过对瑞典和丹麦间厄勒海峡桥的两个基本设计的调查结果来证实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量的立交桥、高架桥不断出现。独柱支撑梁式桥,因为其桥梁的自身优势被广泛采用。但近几年,关于独柱支撑体系桥梁的重大、恶性事故接连发生,造成多人死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独柱支撑梁式桥的横向稳定问题受到广泛重视。现行的桥梁设计和施工规范仅对横向稳定设计荷载进行了要求,并没有对平面曲线梁桥的内力分析方法、技术规定、相关设计参数进行相应说明,导致设计人员对此种桥型认识不能统一。通过对北京市现有独柱支撑梁式桥进行调查、统计、分类;根据归纳结果,建立典型模型进行计算求解。经过计算分析,进一步得出桥梁平曲线半径等因素对横向稳定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刘学庆 《公路》2004,(4):69-73
由于桥址处自然条件特殊,通天桥工程设计打破了传统桥梁型式,采用空间预应力索桥结构,该桥型是充分利用现代高强度材料,创造性地将主要承重构件按照单一受拉构件进行设计,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桥梁。该桥型适合于跨越海峡、深谷、急流以及风景旅游度假区的轻荷载桥梁使用。以通天桥工程施工为载体,介绍该桥空间预应力索桥制索及调索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全新研究方法探讨60年前导致塔科马桥倒塌的气动失效的机理,揭示出气动失稳机理与桥梁迎风面主梁大型旋涡的形成和移动有关.通过对旋涡形成和脱落的经典模式进行系统描述,预测失稳的起始临界风速,并为数字化模拟和实验结果所验证.研究表明,塔科马桥横截面经改进后可防止大型旋涡的形成或者减少气动动力,从而提高桥梁的气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客车车身外流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ANSYS中的CFD功能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车身空气动力特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客车车身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涡流产生的原因及对客车带来的影响,为客车车身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潮洲韩江北桥斜靠拱桥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韩江北桥主桥主跨斜靠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该拱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12种工况计算了该桥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对桥梁的失稳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外拱拱脚加宽对桥梁的稳定性影响程度最大,稳定系数明显提高,其他情况对桥梁稳定系数的影响都不明显。文章计算结果已用来评估该桥初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该方案修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志军  黄震 《汽车工程》2000,22(5):358-360
本文在稳流模拟试验台上,利用三种涡流计测量了不同横截面高度的缸内涡流,分析了涡流计型式及测速位置对缸内涡流转速测量结果的影响,阐述了缸内速度分布对涡流测量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的非线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中,稳定问题至关重要,文中对稳定性计算中的几何非线性行为进行探讨。根据具体的桥梁实例,建立了两种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每一种模型分别进行第一类和第二类稳定问题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对该桥的稳定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海尔格兰桥是一座主跨425m纤细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梁采用空气动力学造型,结构高达1.20m,宽20m,两个桥塔的基础建立在30m的深水中,桥梁按风速77m/s的强风暴设计,为了设计这个起决定作用的风荷载对断裂状态作了“历时”试验,试验考虑了空气动力阻尼以及几何形状和材料技术的非线性性能,桥梁采用了从桥塔向两边悬臂浇灌法施工,该桥工期为两年,于1991年7月开通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独柱墩连续曲线箱梁桥的抗倾覆能力,确保重载车辆作用下桥梁结构安全,根据现行桥梁设计规范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技术要求,分析重载车辆下独柱墩连续曲线箱梁桥倾覆破坏的机理,归纳该类桥梁抗倾覆性能评估的内容、要点和加固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中桥梁的空间布置和结构受力特点,提出为独柱墩增设盖梁和支承或将独柱墩改为多柱墩的加固方案,并采用梁单元建立了加固前后独柱墩连续曲线箱梁桥抗倾覆评估模型,对各加固方案下桥梁的抗倾覆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独柱墩改为多柱墩的加固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桥梁的抗倾覆稳定性,加固后桥梁两侧偏载下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为加固前的1.73与1.48倍。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主要靠渡船运输,因此建设一座巽他海峡大桥将促进这两个岛(尤其是万丹省和楠榜省的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它也是印度尼西亚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最大基础设施项目,备受印度尼西亚国内外的关注。成为了论证该桥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三条桥梁路线方案,通过海洋测深学研究和海底剖面的绘制,选择了最佳桥位路线;在最佳路线中,设计了单层和双层两种桥面方案,通过两种软件的有限元分析和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桥面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1)巽他海峡大桥的概念设计选择了从安亚到巴果亥尼的总长29.5 km的路线。(2)巽他海峡大桥包括两座超长跨桥,跨径分别为2 016 m和1224 m。(3)两座超长跨桥的基础都采用强度60 MPa的预制混凝土沉箱。(4)根据横剖面模型风洞试验结果,两座超长跨桥选择了双层桥面。(5)在未来的可行性研究及将来的详细设计中,巽他海峡大桥的气动性能仍会成为研究的一个关键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常用气动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性能,对该类桥梁抑制涡激共振和提高颤振稳定性的常用气动措施及其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桥梁涡激共振和颤振稳定性与旋涡的产生和漂移有关,因此气动优化的一般原则是改善结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气动外形以延缓或避免流动分离、减小分离涡尺度、阻碍旋涡漂移路径。抑制桥梁涡激振动一般采用设置倒角、安装风嘴和优化风嘴形状、安装导流板等气动措施;提高桥梁颤振稳定性一般采用安装风嘴和优化风嘴形状、安装稳定板和气动翼板等气动措施。研究表明采用气动措施后,大跨度桥梁的气动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以蒲山特大桥主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建立了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刚性系杆拱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桥梁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稳定安全系数,对桥梁的失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梁的横撑形式及设置对桥梁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