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国内信息     
《中国海事》2006,(5):66-70
政策与法规交通部加强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日前,交通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国内水路运输市场的准入管理。资质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立航运企业经营资质动态管理制度,严禁船舶运输经营人接受船舶挂靠,加强企业申报材料的审核、确保材料的真实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内河航运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政策及其存在问题 有关内河航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船舶运力额度管理方法》和《老旧船舶管理规定》,这三个政策对加强水路运输管理,维护水路运输秩序,提高船舶技术水平,促进水路运输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内河航运市场的规模与结构、运输组织方式、运价形成机制等已发生深刻的变化,水路运输市场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水运市场出现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3.
当前广西的水路运输市场处于失控状况.中介服务组织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垄断货源,使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灵,不能实现公平的竞争和公正的分配,导致水路运输企业经营者微观决策的被动性和盲目性;个体船舶和挂靠公司的私人船舶经营者,擅自制定不属于市场调节的物资运输价格,以低于政府指导价的价格承运货主物资,导致水路运输市场价格秩序混乱,船舶的经营者亏本运输,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导致水路运输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4.
正《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沿海省际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船舶运输市场宏观调控的公告》解读《公告》发布背景《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赋予了行业主管部门对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宏观调控的职责。为促进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我部自2011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沿海省际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原油船、成品油船运输市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暂停了新增经营主体,对不同领域的新增船舶运力实  相似文献   

5.
交通部于2006年3月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自《通知》发出之日起,从事国内船舶运输的企业要建立航运企业经营资质动态管理制度和严禁船舶运输经营人接受船舶挂靠。此次新规定的出台,是交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准  相似文献   

6.
李勇 《船艇》2004,(6):43-44
水路运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事业得到了长足进展。但是,水路运输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船舶超载运输行为,就已成为水路运输市场的通病,同时也是治理水上交通安全的一个顽症。它不仅损害了国家和其他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正常的水路运输秩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笔者认为:应当依法加强对水路运输市场的规范、引导和管理,共同治理船舶超载运输行为。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船舶超载的危害性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内河航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应予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航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及其不足 内河航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船舶运力额度管理方法>和<老旧船舶管理规定>.这三个政策对加强水路运输管理、提高船舶技术水平、促进水路运输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内河航运市场的规模与结构、运输组织方式、运价形成机制等已发生深刻变化,水运市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问题,迫切需要对其中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水运市场管理需要的规定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地区的水路运输行业发展很快.截止2002年6月,广州地区水路运输企业共217家,运输船舶3753艘、519151千瓦、84852载重吨.由于水路运输的市场管理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一段时期出现了水运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及个别"三无"船舶违章经营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检》2006,(4):47-48
为加强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提高国内航运业发展水平,保障运输安全,我部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1年第1号,以下简称“1号令”)。针对1号令实施以来的新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通知如下:一、建立航运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和<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从事水路运输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申领<水路运输许可证>,船舶必须持<船舶营业运输证>,方能从事运输,从而为保护合法营运,堵截非法运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